世界第一,并非只是一步之遥

时间:2022-07-21 04:29:41

世界第一,并非只是一步之遥

手头有了钱的小米,显得底气十足。在前一段时间,小米高调宣布要取代苹果和三星,成为全球第一大智能手机厂商。但是小米的野心,却似乎遭到了包括苹果在的内也同行的嘲笑,就连不少“米粉”也纷纷表示这样的愿景并不靠谱。成为“世界第一”,小米究竟还差了些什么?

靠抄袭,能抄出个世界第一?

2014年10月,在《名利场》峰会上,主管苹果设计的高级副总裁Jony lve在接受《名利场》编辑采访时,被问到如何看待像小米这样偷师苹果设计的中国厂商,lve说:“这是盗窃,是懒惰”。而早在此前,外媒就曾经因为MIUI与iOS相仿而怒斥小米抄袭。不仅如此,小米公司推出的互联网电视机顶盒小米盒子同样与苹果TV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

可以说,小米几乎把苹果的全系列产品都扒到了自己的怀里。可以说,和腾讯的“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抄袭法一样,小米早已不求超越,只求山寨了。

这种抄袭理所当然地引起了苹果的不满,小米却回应指责小米抄袭的外媒没有用过MIU16,“我可以找出10个特性,是iOS后面来抄的”,这种反客为主的行径,显然让不少人哭笑不得。有人猜测小米将有可能重蹈三星的覆辙――遭遇专利诉讼,而如今的小米已经遭遇了专利诉讼,结果是否如三星一般还犹未可知。很难想象,这样一个随时有落石悬于头上的公司,会有一天能依靠一路抄袭而顺利上位,爬到世界第一的位置上去。

其实小米的第一之路,不仅仅需要背负“抄袭”这块难以摆脱的原罪,对于投资人来说,也许他们更关注的是和小米相关的某些数字。尽管在不久前,小米获得了450亿美元的估值,可从利润率看来,苹果高达28.7%,甚至连这段时间因为种种原因而只能蛰伏的三星也有18.7%的利润,小米却仅仅只有1.8%的利润。小米虽然在国内拥有庞大的用户群体,但却是牺牲了自己的利润来换取的,一旦小米想要提高利润率,就有可能面临被宠坏的市场迅速抛弃的命运。“世界第一”指的是行业内全方面的第一,并不是光看市场中估值最高的第一,也难怪业内对于小米的“世界第一”口号,更抱有一种“有梦想是好的,万一实现了呢”的幸灾乐祸感。

要做第一,先要问问他们

小米能不能如愿获得“世界第一”,要看的不仅是苹果愿不愿意陪他玩,更要看至少三方的脸色。其一是市场层面。目前换机潮已过,市场趋向于饱和,虽然这几年小米的饥饿营销屡试不爽,但是随着市场上越来越多的同质化产品的出现,用户有了更多的选择。很显然,在到达某个临界点的时候,小米的饥饿营销很有可能就会产生反作用,反过来把自己的用户推到竞争对手的怀里去。

而且从目前整个智能手机市场来看,换机热情最高的依旧是iPhone的用户。对于他们而言,换机不仅仅是为了满足自己的实际需求,更是一种经济实力、时尚品味的体现,这与苹果多年来对自己品牌的经营和打造有分不开的关系。而小米从一开始就瞄准了智能手机的中低端用户,这部分人群追求的是以“实用、廉价”为主要诉求,一部几百块钱的手机也显然不能带给他们如iPhone一样的虚荣感,自然在手机寿命正常耗尽之前,他们对于换机的欲望很低。

最让小米如同针芒在背的是,目前整个市场上的竞争对手越来越多,而消费者的口味也变得越来越刁钻,他们对于小米的要求已经不仅局限于了“廉价”上,一旦小米再难以满足他们廉价外的其他需求,他们就有可能随时抛弃小米。而这又和1 999元的定价,互成悖论。而且随着国内手机厂商营销意识的不断提高,“雷布斯”和他的小米的种种营销手段逐渐被复制甚至超越,小米复制了苹果的外形,甚至是UI,但是同样,其他厂商能够复制小米更多的东西。而且与小米cos苹果不同的是,他们是在和小米抢同一个市场。

其二是合作伙伴厂商层面的问题。近年来小米的触手越伸越长,这一点能从小米的合作伙伴增多而看出来。已经从一个单一手机品牌,发展到了做电视盒子、做电视、做平板电脑、做路由器、做手环、做空气净化器……,看似短短几年内,小米就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实际上其中不少产品都是小米与其他厂商的合作产品。即生产厂商提供商品,小米贴个牌。说白了小米还是没有做出属于自己独有的东西出来。

而凭借着自身的平台优势,小米会给自己的合作厂商承诺一堆天花乱坠的合作条件,但最后却会提出希望厂商能够供应给他们低于成本价的商品,以赔本赚吆喝的形式来谋求合作机会。而这种模式也让不少厂商在数次上当之后,发出了“小米有毒”的喟叹。很难想象,当一个厂商无利可图时,小米的平台优势还能够继续成为吸引他们。不得不说小米对于上游厂商的态度,无疑是竭泽而渔。在这种模式下,上游厂商还会陪小米玩多久?甚至小米自己也说不清楚。

最后是产品供应商层面,在对于产业链上层的掌控力上,小米能不能像苹果一样,在面对各大硬件生产商时有足够的底气,或者像三星一样,打通整条产业链?虽然小米的成功有很大一部分得益于成本控制,但低成本低利润也意味着它不得不不断压榨上游零配件供应商的利润空间,一旦有企业提出比小米更为优厚的价格,那么一次“大叛逃”也是可预见的。

综上所述,小米的世界第一之路可谓是暗雷重重,只要有一个引爆,不待苹果与三星这样的航母级企业出手,小米就有可能面临阴沟里翻船的窘境。

海外市场,小米走得动吗?

尽管中国市场颇为庞大,小米也在其中生根发芽,但是纵观像苹果、三星这样的企业,他们不仅维持了高利润,而且还顺利打入了中国市场多年,是真正意义上的“跨国企业”。小米想要成为世界之一,不走出国门,其竞争力根本无从谈起。但是一旦走出国门,小米就必然会面临各种专利、版权的问题――无论是苹果还是三星,都很难保证还会维持现在这种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态度,而即便是看起来和小米处于蜜月期的Google,也未必不会有翻脸的可能。

要知道,目前为止,小米在通信核心专利储备几乎为零,在海外市场它并没有足够的知识产权与其他智能机制造商达成专利交叉授权协议。要么就是偷偷摸摸问别人山寨,但这可能会导致其身陷各种版权官司,要么就是花费巨资问其他制造商购买授权,可这样小米一向引以为豪的“低价”策略则肯定会破产,就只能通过提高售价来维持自己的正常利润,那接下来有可能会遭到挑剔的市场的抛弃,这对于小米来说,是非常致命的。

在进退维谷时,小米选择了第三条路――与国产手机芯片商合作,共同出资成立新公司,专门负责手机芯片核心技术的研发与应用。听起来好像很果断很美好,但且不说这样的愿景最后能不能实现,研发本身就需要庞大的成本为依托,而且还需要漫长的研发时间,这样的策略虽然能让小米在一个安全的环境中保持自己的低价策略,但却意味着进军海外市场这件事需要暂时搁置。什么时候有了专利傍身,什么时候才能再考虑出发。而移动互联网时代瞬息万变,明天的小米未必不能是今天的诺基亚,小米会有那么一天吗?也许投资人信心十足,但不到最后,谁也说不清楚。

从目前来看,小米虽在国内拥有了相当的用户基础,但“称霸世界”还更像是一个口号,而且还是一个仅仅喊给自己死忠粉丝听的口号。稍作联想就会知道,这条路上充满了难以绕过的艰难险阻,虽然振奋人心,但背负着原罪上路的小米恐怕自己也心虚不已。

上一篇:360联姻酷派,弱弱联手能破局? 下一篇:不过如此的小米平板电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