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4排螺旋CT应用于神经系统疾病诊断的价值分析

时间:2022-07-21 02:13:36

64排螺旋CT应用于神经系统疾病诊断的价值分析

【摘要】 目的 应用64排螺旋ct神经系统疾病进行诊断,并判断其应用价值。方法 对比分析法是对疑似神经系统疾病的100例患者进行常规头部CT检查、头颈CT血管造影检查、脑灌注成像等,并对其检查效果进行对比的方法。本文采用此种方法对我院自2012年5月――2013年1月收治的100例疑似神经系统疾病的病患分别采用64排螺旋CT与16排CT进行检查,其中试验组患者应用64排螺旋CT进行检查,对照组患者应用16排CT进行检查,两组患者各50例。结果 采用64排螺旋CT进行检查的患者脑灌注成像效果更为明显,颅后窝伪影相较于对照组明显要少,且能够及时发现患者血管病变的情况,具有重要的诊断意义与价值。结论 64排螺旋CT在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断中具有诊断速度快、成像范围广、应用层面深等特点,在临床应用中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

【关键词】 64排螺旋CT;神经系统疾病;诊断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自2012年5月――2013年1月共收治了100例疑似神经系统疾病的病患,对其分别采用64排螺旋CT与16排CT进行检查,其中试验组患者应用64排螺旋CT进行检查,对照组患者应用16排CT进行检查,两组患者各50例。在收治的病患中,男性有75例,女性25例,年龄在35-87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1.15±5.12)岁。

1.2 方法 在进行颅后窝伪影检查的过程中,分别采用西门子系列的SOMATOM sensation64排螺旋CT以及欢悦双螺旋CT。

采用型号为GE Lightspeed VCT的CT血管造影仪器进行检查,并联合MIR等后期处理技术及时发现患者病变的状况。

采用型号为GE Lightspeed VCT对患者血流动力学数据进行统计与计算,分析64排螺旋CT在应用中的效果。

1.3 统计学分析 首先进行数据分析,选用的软件为SPSS17.0。其次采用假设检验方法即卡方检验进行计数资料的对比应用。再次应用Student t检测方法进行计量资料的对比应用。最后检测P值,如果P值

2 结果

2.1 消除颅后窝伪影 从图1中可以看出,采用64排螺旋CT进行颅后窝横断面的检查,其颅后窝伪影的数量明显要少于1a中采用16排CT检查的伪影数量。且64排螺旋CT对小脑及其延髓的图像显示更为清晰。

2.2 头颈、脊柱CTA 对随机抽取的10例患者中,采用64排螺旋CT扫描可以发现出现颈动脉闭塞的患者有1例,出现血管腔内硬化斑块的患者有2例,出现静脉畸形的患者有1例,其余患者颈内血管正常。

而对于同批患者而言,采用16排CT扫描发现的病变率明显要少于64排螺旋CT扫描的诊断率。

3 讨论

64排螺旋CT具有扫描速度快、成像平滑自然的特点,在冠状动脉疾病、心脑血管疾病、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断中具有重要的临床诊断价值与优势[1]。

3.1 消除颅后窝伪影 在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断中,应用64排CT进行检查具有良好的诊断疗效,其能够迅速发现脑卒中患者与脑外伤患者的脑部异常,快速做出鉴别结论[2]。

颅后窝的主要组成部分主要有枕骨以及颞骨岩部上方,其是神经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原先的神经系统疾病诊断中,没有专用的消除颅后窝伪影的软件,而64排螺旋CT联合此类软件对患者进行检查,从而提高了诊断效果,预防了患者脑干以及小脑发生病变的可能性。

3.2 对头颈、脊柱检查中应用CT血管造影术 为了方便对血管进行分析与观察,需要对静脉或动脉的纯粹相对数据进行统计,而64排螺旋CT扫描头颈、脊柱的过程中,可以提高血管扫描成像的范围,提高扫描速度,因此在计算机辅助诊断的配合下,其能够迅速发现神经系统疾病患者病变的部位,从而提高血管成像的诊断率[3]。

64排螺旋CT在头颈、脊柱检查中应用CT血管造影术(CTA)具有成像范围广、迅速发现血管与周围结构之间的关系、显示血管内硬化斑块。

3.3 脑灌注成像 CT扫描的探测器总宽度影响着被扫描部位的成像范围,因此在传统CT扫描过程中,灌注成像所形成的扫描部位横断面均是静态图像,而64排螺旋CT的成像范围则明显扩大,从而提高了患者病情的检出率,提高了判断速度与诊断效果。

其中伪影减少的越多,脑灌注扫描的结果也就越准确,以一个圆周角度作为时间缩短的统计单位,可以发现,在360度的扫描时间中,伪影的数量也越来越少,从而排除了对脑灌注扫描成像的干扰。

在脑组织血流动力学统计结果中可以发现,64排螺旋CT对于局部血液的灌注状况计算更为准确,提高了统计学的价值与意义,为临床实践开辟了诊断的先河[4]。

3.4 改变图像载体与阅读方式 64排螺旋CT在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断中具有重要的价值与意义,其改变了以传统胶片作为载体的传输效果,联合图像与数据传输系统(PACS系统)、胶片与光盘结合的传输方式提高了成像的可辨度,具有经济意义与医学价值。

同时,采用64排螺旋CT技术后,提高了诊断科医师读片的速度,为诊断、治疗缩短了时间。

参考文献

[1] 高勇安.64排螺旋CT在神经系统疾病诊断中的优势分析[J].中国脑血管病杂志,2009,2(11):492-498.

[2] 谷有全,石向群,杨金升,等.脑静脉窦血栓形成的CT、MRI影像特点及文献回顾[J].中华神经医学杂志,2005,4(11):1153-1155.

[3] 徐文彪,刘立炜,李建明,等.小儿头颅螺旋CT血管造影三维重建技术的探讨[J].临床放射学杂志,2000,19(9):585-587.

[4] 黄志凌,孙波,尹鸿,等.颅内血肿出血量的螺旋CT容积测量与传统计算法对比研究[J].中国医疗前沿,2009,04(12):76-77.

上一篇:谈对中职学生自信心的培养 下一篇:物理教学中如何突破重难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