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混结构工程的质量控制分析

时间:2022-07-21 12:36:22

钢混结构工程的质量控制分析

摘要: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再加上社会基础设施建设的需求日益增长,我国建筑行业发展迅速。钢混结构工程应用也越来越广泛,其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建筑工程整体质量,且对建筑物的使用性能也产生较大的影响。因此,本文结合实践经验,对钢混结构工程的质量控制进行了详细的论述。

关键词:钢混结构;工程质量;现状问题;管理措施

前言:在社会生产力快速提高的推动下,我国的经济取得重大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较以往明显提升,对建筑工程的质量提出更高要求。在当今的建筑工程中,钢混结构在施中得到广泛应用,一方面,有效弥补传统施工材料的不足,提高了建筑物的施工质量,另一方面,其质量通病日益凸显。因此,在建筑工程的建设中,需要正视其质量通病,并采取有效的措施予以解决,保障我国建筑工程的健康、稳定发展。

1我国钢混结构工程施工中的问题

目前,钢混结构在工程中的应用是非常广泛的,且它的质量管理体系也得到了很好的完善,大大促进了钢混结构质量。但是,一些钢混结构企业,特别是一些资质比较低的,他们在承建中小型项目时,往往将管理技术和经验的支撑和指导作用给忽略了,这也是造成质量缺陷的原因,因此,企业内部管理模式及整体素养对钢混结构工程质量有着决定性的作用。对于发生事故分析发现,造成事故原因很多,单一原因也是兼而有之的,施工和使用中质量问题是不可避免的,一般将质量分为三类,它们是质量事故、质量缺陷和质量通病。质量事故指工程在建设或者交付使用过程中,对工程结构、外形和使用功能质量所造成的损伤。

2钢混结构工程施工质量管理的目标

钢混结构工程的施工质量管理的总体目标就是对工程质量法规和强制性标准进行严格地贯彻执行。采用科学的管理办法对施工生产要素进行正确地配置,最终在于实现工程项目预期的质量标准和使用功能,这同样也是参与建设工程各方的共同责任。关于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的施工质量管理目标,前者是通过施工全过程的全面质量管理、协调和决策,保证竣工项目能达到投资决策所确定的质量标准。后者是通过通过对施工全过程进行全面的质量管理,确保交付满足设计文件以及施工合同所规定的质量标准。设计单位在施工阶段的质量管理目标就是通过验收签证施工质量,控制和纠正施工中所发现的设计问题,确保竣工项目的各项施工结果符合设计文件所规定的相关标准。

3钢混结构质量控制措施

3.1从源头把控质量关

从源头对质量关进行把控是至关重要的。钢筋混凝土结构工程首先必须对钢筋进场进行严格控制,对产品出厂试验报告、出厂合格证进行验证,并按现行国家标准《钢筋混凝土用热轧带肋钢筋》的相关规定,对力学性能进行取样检验,确保其质量符合规定。确保钢筋表面平直无损伤,确保不存在油污、裂纹等问题。具体施工中用机械连接受力筋,依据《钢筋机械连接通用技术规程》的相关规定,进行全程跟踪取样、试验室试验以及检验试验结果,完成上述步骤且符合规定的产品才可以使用。

3.2钢筋箍筋加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

在加工钢筋的过程中,施工人员往往不重视对其质量的控制,一般是等到完成了钢筋现场安装后,才去验收钢筋加工的质量。这样往往会造成返工现象,即钢筋未达到加工要求,造成的后果就是造成浪费且影响进度,对工期非常不利。(1)箍筋的末端应作弯钩,对弯钩的弯弧内直径进行检查,除此之外还应注意弯钩的弯后平直部分长度是否符合设计要求,如无具体设计要求,对于没有抗震要求的一般结构,要求不小于5d(d为箍筋直径);对有抗震设防要求的,不应小于10d。(2)对于有抗震设防要求的结构,要求箍筋弯钩的弯折角度应为135°。(3)使用冷拉对钢筋进行调直处理时,必须严格控制冷拉率,根据钢筋级别调整相应的冷拉率。(4)在加工钢筋的过程中,一旦发现钢筋存在脆断或力学性能显著不正常等现象时,应该给予特别关注,并采用化学成分检验法对该批钢筋进行专项检验。关于箍筋的绑扎也有一定的要求,6支箍、30根纵筋、对称配筋,箍筋间距100。一般绑扎时采用梅花形,使用铅丝拧紧,确保钢筋的正确位置。对质量问题原因加强分析,针对性地处理具体问题。

3.3控制好混凝土配合比

在钢筋混凝土的施工过程中,要想保障其质量,就必须要控制好凝土的配合比问题。在施工前,对设计的混凝土配合比进行反复试验,结合工程施工需要,选择一个最佳的配合比方案。在选购材料的过程中,确保厂家的产品质量过关,避免出现以次充好,导致混凝土出现质量问题。比如在选购水泥时,优先选择低水化热的水泥,为了防止过高水化热引起质量问题,要适当减少水泥用量。在混凝土的拌合过程中,对骨料的级配进行严格控制,砂率控制在 40% -50%之间,水灰比保持在

3.4加强施工作业管理

在钢筋混凝土的施工作业中,要想预防其质量通病问题的产生,还需要加强施工作业管理。在施工作业人员的技术管理时,对于每一道工序,都要严格对待,注重事前控制和事中控制,避免问题在事后发现,造成不必要的损伤和浪费。

(1)做好技术交底。在施工作业人员上岗前,技术人员要做好各项技术交底,交待清楚施工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同时,加强对施工人员的相关培训,使他们认识到掌握施工技术的重要性,同时提高他们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技术等。

(2)规范施工操作。在钢筋混凝土的施工过程中,要求施工人员规范各项施工要求。比如在混凝土的浇筑施工中,严格控制其浇筑高度,使其保持在2m以下,当其高度>3m时,通过使用溜槽、串筒等辅助措施来进行下料。再比如在混凝土的振捣操作中,对其时间、间隔问题进行严格控制,确保振捣操作具有良好的均匀度和密实度;与此同时,在振捣操作中,为了有效预防钢筋发生移位现象,要避免振捣棒直接接触钢筋。

(3)做好脱模施工。在混凝土的脱模翻转施工中,施工人员尽量将场地选在铺砂平整的地方;在翻转施工中,注意控制好力度、速度,确保构件具有良好的稳定性,避免其产生较大的冲击力,导致钢筋混凝土出现质量问题。

(4)做好养护工作。在钢筋混凝土的养护操作中,施工人员要严格控制其养护时间,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恰当的养护措施。比如对于长期处于露天环境的混凝土构件,为了保障其表面湿润度,需要对其表面进行适当覆盖,并且设置时间,兑取进行浇水养护。

3.5做好构件的运输

在钢筋混凝土的运输操作中,若处理不当,也会产生质量问题。因此,当完成=钢筋混凝土的施工后,还要做好运输操作。在吊装钢筋混凝土构件时,确保设计的吊装点合理,同时处理好横向加固;在运输构件时,对其进行牢固捆绑,避免运输途中发生晃动、碰撞等,引起混凝土裂缝问题。

结束语

综上所述,钢筋混凝土结构工程应也比较广泛,钢筋混凝土也是建筑工程中比较常用、同时也是最为重要的材料。但是,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会产生一些质量通病,影响建筑工程的整体质量。为了预防质量通病问题,需要从多方面入手,最大程度上减少质量通病的发生,促进我国建筑工程的良好发展。

参考文献

[1]杨旭,封明财.工程施工质量控制和管理要点[J].建筑管理现代化,2011(9).

[2]卜乐奇,陈星烨.建筑结构检测技术与方法[J].长沙中南大学学院报,2012(10).

[3]淡振奇,常延民.建筑工程施工中钢筋混凝土质量通病及控制措施探讨[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5(05):175.

[4]刘德兵.钢筋混凝土结构质量通病的防治对策研究[J].四川建材,2015(02):59-60+62.

上一篇:加强建筑质量监督的必要性和相关措施解析 下一篇:山区公路景观设计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