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力于达成高效能培训绩效

时间:2022-07-21 11:17:13

致力于达成高效能培训绩效

[摘 要] “指导性体验学习”是将体验学习与直接教学的优势彼此相融,授受主义和建构主义教学理念互相靠拢的一种有益尝试。尤其体现了“认知任务分析”和“首要教学原理”的要义,“指导性体验学习”课程设计程序包括了明确岗位要求,选择学科专家,实施认知任务分析访谈,复审认知任务分析的信息,厘清概念、过程及原理,基于认知任务程序的指导性示范,基于示范的指导性练习和针对练习的反馈等主要步骤。统筹有序、循序渐进地开展设计,是提高培训与教学效能的关键,反映了一种新的教学设计趋势。

[关键词] 指导性体验学习;课程设计;教学设计程序

[中图分类号] G43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0008(2010)02―0035―09

一、引言:为什么要设计指导性体验学习课程

“指导性体验学习”(Guided Experiential Learning,GEL)课程设计是当代国际著名教育技术专家,美国南加州大学Rossier教育学院认知技术中心主任理查德・克拉克(Richard E. Clark)教授新近根据美国陆军研发项目逐渐成型的。

设计有效的培训课程一直是克拉克所关注的重点。针对培训与教学的绩效问题,克拉克做了一系列研究,包括质疑是教学媒体还是教学方式与原有知识的相互作用影响着教学效能,是鼓励采用发现学习还是改造直接教学,是尝试认知任务分析还是沿用“常规”任务分析(即聚焦行为的传统任务分析),是固守ADDIE模式还是另辟蹊径。本文虽然是从课程设计的程序上来开展讨论,似乎有点刻板,但实际上它是一种新的教学设计趋势的“模板”,尤其体现了“认知任务分析”和“首要教学原理”(五星教学模式)的要义。

“指导性体验学习”课程同“体验学习”有渊源联系。“体验学习”早期主要是由杜威倡导。杜威认为,个人的经验是其以往的经验和现在的情境之间发生互动的影响。所以,经验是最好的老师,经验教育是最好的教育。在杜威之后对体验学习做过系统阐述的是科尔伯等人,他在20世纪70年代中期提出了“体验学习循环圈”,认为有效的学习包括了四种能力――具体体验能力、反思观察能力、抽象概念能力和主动探究能力。在此基础上,科尔伯等人还提出了四种不同的学习风格与体验学习循环圈相配――求同学习风格(抽象概念+主动探究)、求异学习风格(具体体验+反思观察)、同化学习风格(抽象概念+反思观察)、顺应学习风格(具体体验+主动探究)。

当今,梅里尔提出的首要教学原理或者五星教学模式继承了体验学习的精髓。首要教学原理认为有效教学必须包括了五个共同的要素:①有一个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②激活原有经验;③通过样例或者模拟来示证新知;④在练习中应用新知;⑤在实际情境中有目的地融会贯通所学知识技能。据此,克拉克认为,依照体验学习型的首要原理来设计课程,应该包括以下五个部分:

第一部分:选择学习任务与问题。所遵循的原理是:以问题为中心,让学习者参与解决真实的问题能促进学习。本部分的原则是以问题为中心,所以一开始就要选择与定义好问题。要向受训者说明为何及如何去选择最能提高学习者动机的真实问题或任务,这些问题或任务构成了指导性体验学习课程设计的基本构成要素。为了让受训者培训后能设计出出色的指导性体验学习课程,整个课程的培训也将指导性体验学习的设计原理贯穿始终,即让受训者感受到自己在接受一门指导性体验学习课程,让他们也感受到自己在专家的指导下做中学,体会这种教学方法的魅力,包括在授课过程中为自己所准备设计的课程选择问题或任务。让学员明白所选择或提出的问题、任务应当由简到繁,每一个问题或任务都应当有明确的、可衡量的学习目标与之相配,即每一个任务都是有价值的,学完后学生应当是有进步的。

第二部分:示证解决问题或完成任务的过程。所遵循的原理是:用真实的样例开展教学以促进学习,不能只是告诉学习者抽象的信息。在这一部分中,受训者将学习为何及如何安排示证,使之有效并能聚焦学习目标(即学习者培训后能有效地解决实际的工作问题和任务)。本课程的示证方法在很大程度上以认知任务分析法为依据,受训者将在本部分内容中掌握如何区分四种知识(概念、过程、原理和程序)。这是因为,基本上所有知识都能归属到这四种知识中去,所以要想示证有效,首先就要能区分这四种知识。明白了这四种知识各自的特点后,受训者就要学习各种知识的示证方法,如选择什么样的例子来说明一个概念,用什么样的图来描述一个抽象的过程,如何用一个模型来说明一个复杂的程序等等。此外,受训者也将学习如何随着学习者解决问题能力与完成任务能力的提高再逐渐应对复杂的问题,并实现从扶到放的转变,同时也要学习如何及何时提供帮助能促进学习者的学习。最后,受训者要学习如何根据需求来选择演示媒体。

第三部分:通过旧知导入新知,所遵循的原理是:激活相关的旧经验,将新知识与学习者已有的旧知联系起来以促进学习。本部分与第二部分相互贯通。受训者将学习如何帮助学习者回忆及应用相关的旧知识,并以学习者已有的这些知识经验为基础铺垫新知。如果学习者不具备相关的先前知识,受训者要学习利用样例开展教学,使抽象的知识通过具体的例子表现出来,以此方法来教授学生问题解决或任务执行的能力。为了加强新知识与个人之间的联系,受训者要学习如何正确地恰当地利用提问来激活旧知。

第四部分:应用与迁移设计,所遵循的原理是:要求学习者使用新知识或新技能在各种不同的情境中解决逐渐加深难度的各种问题,同时辅以矫正性的反馈并随着学习与迁移的进展逐渐撤去反馈,从而促进在工作情境中的迁移与应用。如果说第二部分是示证新知能,第三部分是促进新旧知识的整合,那么接下来就要学习怎么设计尝试练习了。在指导性体验学习中,尝试练习不仅能让学生巩固知识,也能从中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并及时给予矫正性反馈。因此,在本部分中受训者要学习如何从学习者的尝试练习中获取信息,如何提供有效的反馈,使得之前的教学活动与后续的尝试练习、反馈以及整个学习目标协调一致。此外,受训者将学习何时、如何呈现难度逐渐加大的各种各样的后续练习,并在学习过程中逐渐撤去练习与反馈。

第五部分:设计多媒体课件的总体布局。受训者将学习如何组织在设计阶段所生成的所有信息,并且进行规划,以利于多媒体课程的制作及课程材料开发者的工作。

所以,指导性体验学习是将体验学习与直接教学结合起来,将授受主义和建构主义结合起来的一种有益尝试。我们下面就概述克拉克提出的“指导性体验学习”课程设计程序。这个程序一共分18个小节/微型课时。每一个课时由开发者须知、课时学习目标、课时设置原因、所需资料、相关程序要求、课程选择程序、示范和练习等。限于篇幅,我们删节了后六个程序,保留了从确立课程开始到练习反馈的12个步骤说明。本文介绍中出现的术语“设计”是指规划课程或者开发课程的蓝图;“设计师”是指精通培训设计的人;“受训者”与“学员”是指学习“指导性体验学习”课程设计的人(学完后马上就进行课程设计的人);“开发者”是指作者、媒体开发人员等;“开发”是指根据设计蓝图来开发媒体与教材;“学习者”是指学习由受训者设计的课程的人。

二、GEL课程选择程序

1.开发者须知

整个指导性体验学习课程本身就体现了指导性体验学习的原则,其目的就是让受训者体验这些设计原则,学会这些设计方法,在今后的工作中能学以致用。第一课重在吸引受训者的注意并为接下来的课时做好铺陈,本门课程需要受训者准备两个案例课程,以备在后续学习时使用所学知识练习课程设计。因为GEL课程设计并不适用于所有课程的开发,有必要用一套程序来判断某一课程是否适合用GEL设计,所以在第一课中将介绍如何挑选一门合适的课程。可以使用教学视频向受训者示范如何选择两门合适课程,其中一门课程应该是技术性职业培训方面的;另一门课程应该与技术无关但仍涉及一个程序,例如如何做一个访谈节目。

2.课时学习目标

当给出一系列待设计课程和课程需求分析结果(关于这些课程设计要求的信息),并要求受训者从列表中选择适合用GEL设计的课程时,受训者应能正确运用GEL课程选择程序来挑选合适的课程。

3.课时设置原因

并非所有的课程都适合于用GEL设计。例如,为高层次学习者或专家提供的课程并不需要嵌入大量的指导和体验,只要正确而又简洁地说明实现其专业领域目标的程序就够了;另外,当一门课程的学习目标含糊不清,或者要解决的问题是非良构的,或者课程只教授概念性知识时,都没有必要用GEL来设计课程。因此,有必要用一套程序来确认某一课程是否适合用GEL设计。

4.所需资料

一系列待设计课程和课程需求分析结果(关于这些课程设计要求的信息)。

5.GEL课程选择程序

如果受训者的培训设计技能处于新手与中等水平之间(即课程目标是把新手训练成一般的培训设计师),而且课程目标需要学习和迁移以下①到⑤中一项以上,那么该课程就适合采用GEL的设计体系:①专业技能(指解决具体的、实际的、机械类的或科学性问题的能力);②关于“如何操作”的程序性知识;③各种知识技能之间体现出比较强的相互联系,它们是一步步地深化递进的,也就是说,解决一个相对复杂的问题需要预先掌握简单的、低层次的问题;④专家在解决这些问题、达成这些目标的过程中比新手更优越;⑤任务中涉及了良构问题的解决(指问题构成要素明确,能够用一种可知的、步骤明确的方法来解决的问题)。

6.示范和练习

设计者简要地示范如何选择适合用GEL设计的课程,并将它们与不适合的课程区分开来。那些主要教授概念性知识和哲理性知识而非技术性知识或程序性知识的课程,或者让学习者自己“建构新知识”、“解决非良构问题”的课程,不属于GEL设计课程的范围。供选择的课程要有一些简要的说明,且要有需求分析,说明这些课程有设计的必要。建议开发一项基于计算机系统的练习程序,让受训者从所列课程中进行选择。系统应有反馈功能,关于反馈将在第12课中详细阐述。

三、选择学科专家

1.开发者须知

本课中要开发一个视频,其目的是在设计过程的早期向受训者讲解三种选择程序。第一种,选择最合适的学科专家(以样例课程设计为例,进行认知任务分析访谈)的程序;第二种,学习者操练时所需的反馈,选择由计算机提供还是由专家给出;第三种,当用计算机给予评价和反馈不可行时,如何选择和培训专家对学员进行评价和反馈。请注意:①在设计中,受训者选择的学科专家的素质将决定课程信息内容的质量,所以这一选择程序对GEL设计很重要;②如果用计算机提供反馈的方案可行且经费允许,应该用计算机提供评价与反馈;③培训师可以将这三个程序整合成一起来选择专家。但是一经整合,一定要避免造成受训者的信息超载。

2.课时学习目标

不论何时要设计一门GEL课程,当需要采访学科专家进行认知任务分析时,受训者应能选择合适的专家;当受训者设计好实践练习后,应能确定是用计算机来提供反馈还是让专家给予实时的绩效反馈;如果选择让专家给予反馈,受训者应学会选择和培训专家对学习者进行评价和反馈。

3.课时设置原因

为了让学习者完成主要的学习目标,我们需要清楚地描述所有必要的行为和决策。如果用于某一工作或任务培训的可用资料中没有包含清晰、完整、准确的“如何操作”的程序,我们必须从专家那里收集相关信息。我们可以采用“认知任务分析”的方法。一般的任务分析只是尝试去描述完成工作所必须的外显行为,而认知任务分析则更加深入。认知任务分析方法能够帮助专家阐明他们解决问题的思路,可以从中发现拥有专业知识的魅力与力量,了解为什么顶级专家总是能够解决那些有才干的人所不能解决的问题。设计者也必须明确哪些练习是需要专家评价和反馈的,知道如何选择最合适的专家来评价课程的练习。

4.所需资料

呈现和操练以下程序需要大量的案例课程(每一个案例课程都应带有标题和一些辅助信息,让受训者判断它是适合用计算机练习还是实际操练)。另外,给出要进行认知任务分析和评价学习者练习情况的候选专家的简介。

5.确定反馈提供者

确定是用计算机来提供反馈还是请专家给予反馈,需要考虑如下情况:①如果学习者需要回忆、识别概念、过程或原理或给它们分类;②如果计算机能适当地模拟程序的应用情境,且学习者操练时的主要程序步骤能用计算机记录下来,那么就可以设计由计算机来评估的实践练习,开发由计算机来提供反馈的程序。如果前两步都不符合,即学习者正在操作的步骤(带有行为与决策)无法用计算机模拟,那么就让学习者进行实际操练,让专家观察学习者的操练过程并给予指导和反馈。

6.选择专家进行认知任务分析的过程

在GEL课程中,如果所教任务的参考资料中已经包含了完整、准确的“如何操作”的信息,并且详细地向初学者提供了所有帮助他们成功完成工作的行为和决策,那就直接利用文献中介绍的信息而无需采用以下步骤。如果所教任务的参考资料中没有提供上述信息,那就需要审查所有学科专家的资格,从符合以下条件的专家中选择三位进行认知任务分析:①在GEL课程内容的相关领域已经取得一系列卓越成就(并非仅仅有大量的“工作经验”);②总是能够解决那些有才干的人所不能解决的问题和不能完成的目标;③在相应的职业或任务领域具备渊博的学识或选择那些尽管知识面窄但精专,又非常具有独特性的专家,然后选择多个这样的专家来满足宽口径职业或任务;④善于协同合作或能够不厌其烦地、详细地向访问者解释自己非常熟悉的知识并帮助访问者审阅、修改他所记录的访谈内容(参见第5课);⑤尽量选择那些社会威信高的专家。

7.访谈原则

选择三位专家,然后单独与每位专家进行访谈,最好是面对面的交谈且至少交谈两次,每次访谈间隔为一至二周。保证大约四个小时的访谈时间,可以在不同的日期进行,每次一至二个小时。

8.选择与培训专家的程序

如果实际练习必须由专家通过观察来给出反馈(第11课),那么要选择一位专家,对学习者的表现给予评价和反馈。被选择作为评价者的专家必须具备以下素质:①所选专家对于操练内容具备一定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有作为培训者的经验更好,但并非一定要有;②所选专家同意按照第10课中详细说明的程序核对表来评价学习者的表现。

9.程序示范

三个程序应按上文所呈现的顺序进行示范。可以将三个程序的示范整合成一个视频录像,也可以分割成三个独立但又相互关联的录像片段,但录像要尽可能详细。

10.练习和反馈

练习选择学科专家(进行认知任务分析和提供评审与反馈)。

四、明确工作与任务,制定课程大纲

1.开发者须知

这一部分的任务是开发一个视频向受训者演示与专家做认知任务分析访谈的第一部分。在这一课,他们将学习如何从专家那里获取样本课程设计时的两种信息:第一种,请专家列出主要任务并说明执行这些任务的顺序。受训者将使用这些任务信息来制定课程大纲,视频应告诉受训者根据这些信息在工作或任务中的应用顺序来排列课程顺序。第二种,受训者在定位与说明学习者在接受培训时或受训后应能解决的问题和完成的任务时,学习中如何获得专家的帮助。这些逐渐加深难度的问题和任务,将成为由受训者设计的课程中的实践练习和将来的学习者要接受的学科测试内容。此外还可以制定一份“访谈程序核对表”来帮助受训者掌握访谈要领。

2.课时学习目标

当课程设计要求捕获专家的专业知识并将其教授给新手时,受训者应能成功地采访学科专家,并准确地把访谈内容记录下来,描述和收集逐渐加难的任务或问题供学习者解决。

3.课时设置原因

“结合与真实问题相关的实例进行教学比仅仅让学习者学习单一知识效果更佳”,根据这一原理,受训者要给待开发的课程制定系统的课程大纲、要求学习者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或者完成一些实际任务。对专家进行认知任务分析的第一阶段就是要获得这些信息,这也是GEL设计的优势之一。如果你对学习者将要学会解决的问题与任务进行了非常系统的分析并合理地安排其教授顺序,课程教学将更加行之有效。当然课程的组织安排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可能你从专家那了解得越多,课程组织结构就会随之而变。同时,仅仅通过一次访问也不可能从学科专家那得到所有你想要得到的东西。所以作为受训者,要获取专家在解决真实任务时的思维方式,再将这些知识教授给学习者。

4.访问学科专家的程序

进行成功的访谈需具备的要素有:获得允许并至少邀请两个(最好三个)资深的学科专家接受访谈。如果要设计的课程内容涉及多个领域,设计人员(受训者)或其主管必须在每个领域内邀请一位学科专家。其次,设计人员必须事先做好充分准备,熟悉访谈内容。最好在采访时用录音笔或电脑、笔记本记下访谈内容,必要的话请使用摄像设备。此外,访谈应该在一个轻松的环境中进行,访谈时间应当控制在两到三小时之内(中间有休息)。设计人员在访谈前应告诉专家要为学习者设计哪门课程,感谢他们在百忙之中抽空接受访谈、帮助课程的设计,并说明采访协议,以便专家知道你想得到些什么信息。

5.程序示范

设计者按照上述顺序,结合自己挑选的两个样例课程用视频来示范这些步骤。可以将所有步骤整合成一个录像进行示范,或自成一个部分进行示范。示范过程要尽可能地详细,学习者应能看到设计者在多位候选专家中做出选择的过程,受训者如何确定一门课程是否有足够的可用资料,及如何确定一位专家是否能胜任评委工作。

6.练习和反馈

练习如何选择学科专家并进行采访。

五、实施认知任务分析访谈

1.开发者须知

本节课要说明的访谈技巧对于GEL设计来说非常重要,掌握这项本领对于受训者来说亦是一项挑战。为了避免造成受训者认知超载或气馁意懒,教学视频必须清楚并循序渐进地演示认知任务分析过程。为了减轻受训者的精神压力、提高培训的效果,在这个视频教程中,采访过程被分割成了四个课时(第4课,第5课,第6课和第7课)。

在第4课中,受训者要学习如何从专家身上捕获完成每一个任务(或问题)的详细的行为和决策步骤。由第3课可知,这些任务(或问题)由专家提供,将构成由受训者设计的课程中的实践练习和考试内容。访谈时专家的回答未必能面面俱到,有时还可能跑题,访问者应该做出一些引导性的问题或核对性的问题。此外,访谈过程应由浅入深。从第4课到第7课,访问者要在认知任务分析过程中记录一些不同类型的信息:第一种是指行为步骤描述(可以直接观察到的外显行为)和决策步骤描述(如何在不同事物和标准中做出选择);第二种是新的概念性知识(概念、过程、原理)。本视频将向受训者说明一位设计师如何从专家那获取并简单记录上述两种信息的,以及他们在访谈结束后是如何对这些信息做分析、整理的。

一定要让受训者注意,在进行认知任务分析访谈时要一丝不苟。可以让受训者回顾一下他们当时是如何学习驾驶的,教练通常认为新学员能熟练地操作一些机械系统或规则系统,同时又能很好地将这些系统与交通规则协调起来,所以教练会忽略许多步骤和决策,而这些往往是新学员成功掌握驾驶技能必须学习的。正确的做法是先让新学员掌握汽车的每一个独立功能,知道何时、如何使用这些功能,在这个前提下,再通过不断练习逐渐地把这些知识整合在一起。

2.课时学习目标

学完本课,当要开发一个如何完成工作任务的程序示范时,应能够判断是否已经有足够的资料能充分、准确地向新手说明这一详细过程。若没有或不够详细,设计者要学会如何与学科专家进行认知任务分析访谈,来获取专家完成每一工作任务(或解决与工作相关问题)的行为与决策步骤。同时,当要进行认知任务分析时,设计者也要从专家和已有相关资料那获取三种概念知识(概念、过程、原理),了解其它几种相关信息(访谈条件、所需设备与资料、目标、标准及感官信息),为成功的访谈做好准备。

3.课时设置原因

认知任务分析是一种最新的访谈策略,旨在揭示专家在做事时的内隐知识并将其转化成他人能够使用的知识。认知任务分析方法在培训圈中已经有了一定的影响力,对于受训者来说,有必要掌握该方法来帮助学习者提高工作效率。这也是本课时设置的原因所在。访谈前,向受训者发放一份程序步骤列表来帮助受训者掌握访谈技巧。

4.所需准备的设备与资料

录音设备、数码摄像机、记事本与笔。访谈情境尽可能地还原成工作情境。

5.确定是否需要进行认知任务分析

若现有资料足够,直接从资料中获取信息,否则进入下一步;若现有资料不充分或不是很准确,则需要与第3课中接受采访的两或三位学科专家进行认知任务分析访谈(第3课中与专家的访谈是为了确定课程内容知识,而这一课中的访谈是为了知道专家如何解决工作问题的行为与决策步骤);如果要解决的任务需要多个领域专家的通力合作,那么在每个领域中邀请一位学科专家构成一个团队。进行团队认知任务分析时,分别对每一位专家进行采访并形成一个独立的认知任务分析,再获取团队成员完成工作任务时的交互过程。

6.访谈程序

①邀约专家进行访谈,访谈前简要地向专家说明访谈的基本内容(例如你会问他如何执行每一个任务或解决每一个问题、请他检查核对其它专家对同一问题的答案等)。访谈可以以这样一个问题开始:“这项工作的总的业绩目标是什么?”然后问:“你如何将这一总目标拆分成一系列的子目标?我们会据此将培训划分成若干部分。”将专家的回答记录下来以备整理。②选取最简单的任务或问题作为访谈的第一部分,描述任务的目标,向专家提以下问题并将专家的回答记录下来。“请尽量详细地描述你完成这一任务目标的步骤,请指出你在何时做出决策?有哪些选择?选择时使用的是什么标准?如果你认为这个决策能力给你减轻了许多麻烦,能不能举些具体的事件或例子?”如果访谈过程中专家提到了新概念、新过程、新原理,则一定要问个明白。③按照步骤执行顺序总结与第一位专家进行访谈的笔录,请专家过目并指正,请专家指出有遗漏、有待完善的地方,再次修改。④重复步骤2和步骤3,继续第二个任务、第三个任务……直到所有任务分析完成。任务之间的顺序应该按由简到繁排列。⑤将所有任务的认知分析结果按步骤3重新整理一遍。

7.程序示范

设计师按照上述顺序,结合自己挑选的两个样例课程用视频来示范这些步骤。可以将所有步骤整合成一个录像进行示范,或自成一个部分(但前提是要互相联系起来)进行示范。示范过程要尽可能地详细,学员应能看到设计师采访专家并做笔录。必须强调的是:受训者一定要将不同种类的信息分别记录下来以备回顾和修改,这些信息包括了:①步骤,包括行为步骤(一个人的外显动作)和决策步骤(做决定、主要考虑的条件、选择标准等心理运作过程);②条件(必须具备什么条件才能执行某一步骤)、执行某一工作或任务的所需设备与材料;③所需的概念性知识(概念、过程、因果原理);④标准(速度、预算、质量指标等要求);⑤感官信息。

8.练习与反馈

受训者可以用以下方法中的一种或全部进行操练:①观看示范视频,将认知任务分析结果输入电脑整理成一个文件以供评论与反馈(可以通过关键字或主题词进行电子检索),当然受训者可以控制视频的播放速度;②让一个人模仿学科专家的行为,受训者对其进行认知任务分析。显然第二种方法比第一种方法更有效;③受训者与真正的学科专家做访谈,对专家进行认知任务分析并报告自己的访谈成果。

六、复审认知任务分析的信息

1.开发者须知

本课时将在第4课的基础上继续进行认知任务分析。视频会继续示范设计师如何把从第4课中得到的认知任务分析结果与另外两位专家一道校订。这一课时非常重要,因为所有的学科专家都拥有高度自动化的知识,而这恰恰阻碍了专家们准确地描述自己用来解决问题或完成任务的策略。即使他们很乐意分享这些知识,但恐怕也是茶壶煮饺子,有货倒不出。而与第二位专家、第三位专家进行访谈后,往往能找出遗漏的信息,不仅如此,他们也常能提供更多有效的策略。

2.课时学习目标

受训者要通过访问其他两位专家,学会如何检查、校正、完善从第一位学科专家那搜集到的认知任务分析信息。

3.课时设置原因

大多数人都会跳过这一过程,他们认为自己已经从专家那得到了信息。但如果坚持完成这一过程,你所要开发的课程的有效性将会显著提高。

4.准备所需设备与资料

除了第4课中所说的设备与资料外,本课时中设计师还要准备从第一位学科专家那获得的认知任务分析信息的电子的与纸质的拷贝。

5.完善认知任务分析信息

与其它两位学科专家一道检查、修改、完善、核实认知任务分析信息的步骤:①约见第二位专家进行访谈,把第5步中编辑好的资料提交给他,请该专家复查这些步骤,若有误请他们指正。②按照第二位学科专家的建议修改认知任务分析草稿,但原来的草稿还要有备份,并指出修改原因。③与第三位专家一道重复步骤6和7。④如果存在难以判断的分岐点,召集所有专家一起讨论,指出三位专家的分岐点,大家一起商讨以达成一致,最后得出一个准确且有效的(步骤最少的)步骤序列。在会议上向各学科专家解释访谈的目的是为了最有效地培训新学员。⑤若有必要,将最终草案提交给各位专家,征求最终的同意。

6.程序示范

将上述程序结合第4课中所说的示范要求进行示范。

7.练习与反馈

本课时中除了第4课中获得的认知任务分析文件需要修改与校正外,其它的练习与反馈与第4课相似。

七、厘清概念、过程及原理

1.开发者须知

在接下来的两个课时中,受训者将聚焦如何从认知任务分析中提取对他们课程设计有用的信息,并归纳这些信息,将其整合到要设计的每一个课时内容中。本课时主要处理学科专家提到的与工作或任务相关的三种概念性知识。要想培训更有效果,首先要理清概念知识、弄懂过程知识、通晓因果原理,在此基础上利用程序性知识进行实际操练。

2.课时学习目标

受训者应能判断学科专家提及的概念性知识对自己的课程设计是否有价值。若有价值,那么他应该知道这一知识要安排在课程中的哪个位置,如何选择一些例子来说明这些概念,怎样画出这些过程与决策的可视示范图,怎么说明这些原理的提出依据及其带来的结果。

3.课时设置原因

学习程序性知识常常要求学习者先掌握一些基础知识。这些基础知识包括概念(术语、名称、地方等)、过程(事物的运作过程)和原理(某事的引起方式等)。绝大多数人都要掌握基础知识才能继续学习程序性知识。此外,学习了过程知识及事物发生的原理后,学习者才能根据情况做相应的调整,实现更好地迁移。军事领域中就不乏许多这样的例子,士兵总会遇到棘手的情况(训练时没见过或意料之外的那些情况),这时为了取得胜利就必须想出新的解决方案。

4.准备所需设备与资料

向受训者提供课时3、4和5中与专家的访谈记录,访谈记录中必须含有与三种概念性知识有关的信息和例子。

5.判断是否需要教授概念性知识的程序

①如果学科专家(或熟悉学习者先前知识的人)认为学习者不熟悉你要教授的程序中涉及的一些概念,拎出那些概念并预先教授;②如果学科专家认为大多数情况下不能直接迁移这些程序(而是需要做出修改,即所谓的随机应变),那么就要教授相关的概念、过程及原理知识以便学习者能修改这些程序(掌握了原理怎么变都不怕);③如果学科专家提到的过程与原理知识能够帮助受训者准确地执行某一程序(即能够充当起激励学习者学习的某一程序理由),那么将这些过程与原理描述成学习与使用该程序的“理由”,放在课时设置原因中。

6.设计概念、过程、原理教学的程序

①新概念。根据课时大纲设计概念的教学(概念教学要在程序教学之前),陈述概念名,下定义(根据学科专家的建议给出明确的标准),举例子(至少一个且要与工作相关)。如果一节课中要教授两个以上的概念,为了帮助受训者掌握它们,可以设计一个连线题:一边是概念名称,另一边是打乱顺序的例子,让学习者将例子与相应的概念匹配起来。②新过程知识。根据课时大纲设计过程知识的教学(安排在程序教学之前),如果这些知识起到激励学习者学习的作用,可以把为什么要学习这些知识放在“课时设置原因”部分中。利用从认知任务分析中搜集到的专家对过程的描述,绘制一个过程的可视模型。根据可视模型教授过程知识,说明过程包括的每一阶段,每一阶段发生的事件,各个阶段事件之间如何承前启后,以及过程的最终结果。如果需要检测学习者对过程知识的掌握情况,可以让学习者填空,说明某些阶段发生了什么事,以及一个阶段发生的事件不同如何影响过程的结果。③因果原理。根据课时大纲设计原理的教学(安排在程序教学之前),从认知任务分析文件中提取关于因果原理的知识。教授原理知识要诀:首先明确定义,然后说明它解决哪一种问题。所开展的练习可以是:列出多种不同的问题,请受训者指出哪种原理能够解决哪些问题;复述因果原理并举例佐证。

7.程序示范

设计师首先判断两门样例课程是否需要独立地教授概念性知识。若需要则举例说明在哪里找到这些信息,如何为每种概念知识设计教学。

8.练习与反馈

明确练习的重点,根据重点为概念性知识设计一个基于计算机的自动化练习与反馈程序。

八、条件、设备、目标、标准及感官信息

1.开发者须知

在本课时中,受训者要继续从认知任务分析中提取对课程设计有用的信息。他们将要获取支持程某一程序发生的条件,学习与执行某一程序所需的设备与资料清单、课时学习目标、绩效标准及要想成功执行某一程序必须要体验到的感官信息。

2.课时学习目标

学完本课时,受训者能够从认知任务分析文件中找出并说明上述五种信息,并将每种知识粘贴到要设计的课程的恰当部位。

3.课时设置原因

受训者能从本课时中获取大部分课时设计所需要的详细信息,例如完成某一课时所需要的设备与资料、指导性体验学习的第一步、课时学习情况的考核标准、课时学习目标等。

4.所需资料

全部的认知任务分析信息(用于设计样例课程),懂得剪切与粘贴电子文本信息。

5.辨别信息及其镶嵌到GEL课时中的步骤

辨别上述五种信息并将它们插入到一个GEL课时中的步骤:①在认知任务分析文件中,从学科专家讲述的每一个步骤中找出以下问题的答案:“要在什么样的情境中执行这一步骤序列?有顺序要求吗?执行这些步骤序列需要获得许可吗?有没有必然发生的初始事件或者说一定要发生哪些事才能继续执行后续步骤?那么又要向谁申请许可呢?”总结专家给出的回答,将其转换成培训课程中每一个步骤序列中的第一步。②接着再找出以下问题的答案:“开始或完成这些步骤需要哪些设备、资料?把它们放在哪里?何时使用它们?”把答案放在课程的指导说明部分中,并定个小标题。③再从学科专家的回答中找到下以问题的答案:“执行这一过程有必须要达到的绩效标准吗,如时间、效率、质量指标等?或者说是否存在一些重要的绩效标准供我们评价、考核学习使用这一过程的学员的执行情况?将其粘贴到名为“标准”的文件中(若没有,新建一个)。④然后找出以下问题的答案:“你如何定位一个步骤要达到的绩效目标?换句话说,我们怎么知道受训者正确地执行了一个步骤?目标是什么?”将答案粘贴至每一GEL课时的“学习目标”下面。如果学科专家指出受训者要正确地执行某一步骤,应能辨别某种气味、味道、质地、声音,或者应学习某些概念知识。将这些特殊需要粘贴至“感官信息”文件。

6.程序示范

示范设计师利用认知任务分析文件来充实课时不同部分的内容,从文件中找出每种信息(至少两个例子)并粘贴到课时中。

7.练习与反馈

练习找出五种信息,放置在课时中的正确位置。

九、基于认知任务程序的指导性示范

1.开发者须知

本课中受训者要开始学习作为一个设计师应如何与开发者进行有效的沟通。在认知任务分析中从专家那搜集程序性知识与相关信息的最终目的是要帮助设计,对所授知识进行准确且真实的示范。设计者只是“规划”如何示范,而开发是你的工作,他必须给你一个明确具体的规划但不是告诉你如何做。课程设计是蓝图,可能的话,它应该清楚地向你说明完成课程开发所需的最重要结构要素,其中包括了程序的基本要素及相关信息的组织与介绍。清楚地说明这些要素对你的课程开发无疑是锦上添花。

2.课时学习目标

受训者能够根据校正与核实过的认知任务分析文件、大家一致赞成的程序及必要的相关信息,给开发者提供一个有效的程序示范。

3.课时设置原因

示范是所有培训课程的核心。当让人们回顾自己所接受的教育时,让大多数人印象最深刻的是那些擅长于示范如何完成目标的教师或指导者。本课时中你的任务就是把自己当成一个建筑师,不用告诉承建商如何做,但要向他们提供设计蓝图(包括建筑物的所有必要结构与要达到的指标)。

4.所需准备的设备与资料

向受训者提供一或多个认知任务分析文件最终版本的拷贝。

5.设计程序示范的过程

第一,仔细阅读认知任务分析文件,依照第3课中建立的课程顺序给各过程依次排序。第二,拎出第一个任务,然后从认知任务分析文件中提取以下几种信息并按下面的顺序给它们排序,以此构成GEL课程设计中的示范:①学习目标;②学习该任务的原因;③概览,即每一任务在程序中的位置;④执行程序所需的设备与材料(包括地点);⑤在一个程序中的行为与决策步骤;⑥实际问题(由简单到复杂排列);⑦考核每一程序掌握情况的绩效标准。第三,以上七个要素构成了每一程序示范的最低要求,为了开发人员,设计者需要对它们做出系统的说明。第四,除了上述七个要素,如果已经确定了教学媒体(不应该在设计过程要结束时再来确定媒体),提醒开发人员如何利用媒体的特性来促进学习。

6.步骤示范

两门样例课程各举一个例子说明如何设计示范。

7.练习与反馈

提供认知任务分析的样本文件,请他们设计示范。

十、步骤核对表及练习评审步骤

1.开发者须知

在指导性体验学习中,通过练习能够反应出学习者的学习情况,此外,练习亦是一种情境,在这个情境中我们向学习者提供矫正性的、支持性的反馈。因此本节课中,受训者要根据认知任务分析为每一程序制定步骤核对表。计算机可以根据这些步骤核对表来评审自动化的练习,专家亦可根据它来审查学习者实时的练习情况。本节课不需要开发视频,或者你不用把它当作一个独立的课时。因为步骤核对表是工作辅助表的结构基础,你可以把步骤核对表并入第10课中的工作辅助表中。

2.课时学习目标

根据认知任务分析和实际操练时的要求,受训者能够制定一份正确的步骤核对表,那么专家可以根据这份表来审查学习者的实践练习并给予反馈。

3.课时设置原因

许多测试只是告诉我们哪里错了,但并没有告诉我们如何才能解决问题或并没有准确地说明我们所使用的策略哪里错了。但在指导性体验学习中,我们要向学习者提供矫正性的、支持性的反馈。在本课中,你将要学习设计的步骤核对表可以是一张纸或基于电脑的一份列表,内容是学习者用来处理实践练习的步骤清单。教练或指导者根据该表观察学习者的行为,准确地告诉他们若想成功哪里需要修改并如何修改。换句话说,步骤核对表能向学员提供有用的反馈,而不只是简单地告诉他们错了。

4.准备所需设备与资料

给受训者准备一份学员要学习的程序清单,他们要将这些程序转换成一份简明的行为与决策步骤列表。当然行与行之间或页边要留白,专家可以在旁边写点笔记以供后续的反馈。

5.制定步骤核对表的步骤

①要详细说明每一步骤;②按执行顺序将上述步骤排序;③给步骤核对表创建一个简明扼要的标题;④在表头写明该表要评价的学习目标;⑤在要评价的学习目标后面说明学习者进行操练或被评价前将接受相关的教学;⑥在列表右边插入两列,一列标题为“未完成或错误”,另一列标题为“正确”。

6.程序示范

示范步骤核对表的制定程序(至少两个且要以认知任务分析过程中得到的某些步骤为例)。

7.练习与反馈

请学习者根据前面得到的认知任务分析文件设计步骤核对表(至少两份),一份相对简单点,一份相对难点。

十一、帮助练习与迁移的工作辅助表

1.开发者须知

本节课同样采用了第9课中的程序来形成一张步骤清单,所以可与第9课合并。但与步骤核对表不同的是,工作辅助表主要是帮助学习者在迁移时或工作中应用步骤。工作记忆表说白了就是记忆辅助物,初学者在操练时可供参考,没记牢所有步骤的学员在执行过程中也可查阅它。对于教育来说记忆很重要,所以记忆辅助会妨碍学习者学会自己去记忆。而培训的目标是帮助受训者学会准确恰当地应用程序,学习者操练程序性知识越多,就会越来越熟练、越来越自动化,这种知识就内化了,根本就用不着去记。新学员在工作辅助表的帮助下,通过不断的练习可以使自身的业绩水平逐步达到自动化程度。

2.课时学习目标

设计好步骤核对表后,受训者将学习如何设计有效的工作辅助表。

3.课时设置原因

工作辅助表是对一个程序(或一系列相关程序)的执行步骤的汇总,就像一张简明的流程图,反映了成功完成某一任务的所需步骤。工作辅助表要在开发过程中制定,可以是纸质的,也可以是其它便携产品。学习者在学习时使用工作辅助表,一旦习得新技能就不再依赖它们。因此,为课程要讲解的所有的程序制定工作辅助表应成为开发工作的一部分。

4.所需准备的设备与资料

工作辅助表就像步骤核对表一样,也是以某一程序的若干步骤为基础的,设计者需要对每一步骤进行总结提炼。工作辅助表的设计要求与步骤核对表一样。

5.制定步骤核对表的步骤

①工作辅助表对如何执行程序的每一步都要有简短的描述;②按执行顺序将上述描述排序;③给工作辅助表创建一个简明扼要的标题;④在表头写明绩效目标、任务开始条件、所需的设备与材料、要达到的标准及必须识别的特殊感官信息。

6.程序示范

向受训者示范如何将步骤与步骤核对表转换成支持工作辅助表开发的信息。设计师的职责是推出步骤的关键点、总结相关信息,开发者开发工作辅助表。

7.练习与反馈

受训者操练利用步骤与步骤核对表来设计工作辅助表。

十二、基于示范的指导性练习

1.开发者须知

GEL设计的另一个关键特征就是在学习者练习时提供指导。我们鼓励学习者在实际的工作情境中迁移新技能,因为工作情境多变,实际问题种类繁多且相对更难些,但我们还是通过指导为学习者提供纠正性的反馈,而且随着学习与迁移的发生这种指导将逐渐减少。为了完成学习、促进迁移,学习者观看完示范之后就要立即应用所学知识,他们面对的实际问题与情境应该反映出案例情境中的基本条件。受训者已从第3课中找出了一些GEL课程要教授的、与真实工作相关的问题,它们就是实践的工具。如果认知任务分析准确,那么当学习者应用习得的新技能时,一般能成功地完成任务。评估人员将使用步骤核对表来判断学习者是否按正确顺序执行了某一程序中所有必要的步骤。学习者们也可使用工作辅助表来帮助练习。

2.课时学习目标

受训者要学会准确地执行视频中示范的程序,学习根据第3课中那些逐渐加难的真实问题来设计有效的练习。

3.课时设置原因

我们都有这样的经历,在学校中老师总是要我们学一些抽象的知识,那些知识又没用又与现实脱节。GEL设计希望通过向学习者提供与真实工作相关的问题来尝试克服这个问题。许多研究表明:学习者通过实际练习,能够促进新技能的学习与迁移。最有效的学习是在实际练习时(解决不同类型、不同难度的问题)有及时的纠正性反馈(随着学习与迁移的发生逐渐褪减少)。本节课中受训者要学习如何为学习者提供这种练习。

4.所需准备的设备与资料

在第3课中制定的问题清单,关于如何示范问题解决的计划、步骤核对表与工作辅助表初稿。

5.设计练习题的步骤

①首先回顾第3课中从专家那获取的问题或任务清单,看看是否与你所设计的示范相关,从中挑选相关的、最简单的一个问题或任务。给开发者说明呈现第一个练习题或任务的方法(但不管用什么方法都要嵌入到具体的情境中,且该情境要尽可能地真实);此外还要说明开发者应该如何让学习者使用从示范中观察到的程序来解决问题或执行任务。②练习的给出顺序应该从简单到复杂、从单一到多样;新的问题应该包括先前所学知识的应用,这样受训者能不断“温故知新”,对所学技能融会贯通。③如果培训练习较多,偶尔插入一个较“大型”的练习(要求受训者利用许多先前课时知识)。通过这种练习,受训者可以同时操练一系列程序。这种“积累性练习”不需要预先示范,可以成为培训课程中的一个独立课时。一般每课时后就应该有一个巩固练习,每四到五课后就应该有一个 “积累性练习”。④应该在每个实践练习的开发计划中指出,受训者开始练习时可以使用工作辅助表,结束后使用步骤核对表来评估他们练习的成果。⑤设计每一个实践练习时,建议开发者提供最真实的,以工作、任务为基础的练习情境。这样可以帮助学习者融入练习,促进学习向工作的迁移。⑥应用第12课中的反馈策略。当受训者成功地完成第一个实践练习后,重复步骤1到步骤5进行下一个问题或任务的练习,直到所有练习完成。

6.程序示范

基于两个案例课程继续进行示范。本课时中设计者要利用第3课的问题、第9课中的步骤核对表及第10课中的工作辅助表,设计至少两个带有练习的示范(一个课一个)。此外示范中也要强调利用认知任务分析方法与专家进行讨论,得出用于示范和操练的最真实的沉浸式情境。

7.练习与反馈

这一练习很重要。设计真实的、指导性的实践练习(及反馈)和示范一样,是GEL设计中最重要的部分。因为大部分的沉浸式培训运动(immersive training movement)和游戏科技(gaming technology)都关注真实的练习,本节课就是要致力于为它们提供一个有效的支持架构。本节课中受训者的练习是:学会安排一系列的实践练习,要求从简单到复杂。

十三、针对练习的反馈

1.开发者须知

近来,一项对来自不同国家、不同文化的反馈研究的全面调查结果显示:所有反馈研究中有1/3表明绩效反馈实际上会导致学习者业绩水平的降低;另有1/3的研究表明绩效反馈不起作用;只有剩下的1/3发挥了积极的作用。本课时就是要推广有效的反馈,要求设计人员和开发人员避免提供无效的反馈。你在开发这节课的过程中,既要说明给出反馈的最有效方法,又要提出事实说明不要做哪些事及为什么不要去做。可能的话,应该由计算机提供自动化的反馈。如果一定要由专家根据步骤核对表来给出反馈,那么这些专家一定要经过培训且能给出有效的反馈。

2.课时学习目标

设计好带有工作辅助表和步骤核对表的示范和实践练习后,受训者要学会向开发人员提供一个有效的规划,即如何向在操练中的学员提供指导性学习反馈。

3.课时设置原因

给予反馈的目的是针对学习者的练习,监督他们的绩效,保证学习者能正确学习、准确地迁移。作为设计人员,其职责就包括安排合理有效的反馈,既要让学习者明白错误是难免的,又能让学习者虚心接受反馈,帮助学习者走出误区。你将采用的反馈策略已经过多项研究、多种文化人群测试,对大多数人来说还是最有效的。

4.向学习者提供反馈的程序

第一,向开发人员提供一个情节范本,举例说明如何使用步骤核对表。指导者要细心检查所有步骤,指出学习者存在错误的地方。第二,如果学员能够准确地执行步骤,从策略与方法的角度给出反馈意见,如“你所用的策略很有用”、“你所用的步骤是正确的”等。第三,也就是说,他们做对了,不要从他们身上出发给予反馈意见,如“你是对的”。同样,如果他们做错了,不要归因于他们身上,如“你错了”。第四,当学员在步骤执行时犯了错:①首先肯定他对的地方(除非全错);②再让他们修改错误的地方;③可能的话,给出一个相关练习来查看学员是否已经排除了误区,最好在给出练习前建议学员再回顾一下示范中与他们出错那一部分相照应的内容。第五,提供一个新问题或任务,但是要与学员之前弄错的那个相似,要求学员用修改过后的方法再尝试一遍,重复步骤a至d:a.如果学员修改后的方案成功地解决了新问题或新任务,让他们观看下一个示范,进行下一个练习;b.如果学员没有修改方案又再次犯了同样的错误,让他们学习工作辅助表,再仔细观看程序示范,过段时间再练习一次看看;c.如果还是继续犯错,联系一位指导教师给他们讲清程序中不明白的地方。可能那些不能纠正自己错误的受训者不应该被安排到培训中来(即他们不应该接受此次培训,没有资格成为培训设计师的委婉表达);d.设置一个达标度,如学习者要进入下一个课时的学习与练习,就要正确无误地完成多少个练习。

5.程序示范

基于两个样例课程继续进行示范。本课时中受训者至少要设计两个反馈,即至少各要为上一课时中的两个实践练习设计一个反馈。

6.练习与反馈

和第11课的练习一样,本课练习也很重要。设计真实的、指导性的实践练习和反馈同示范一样,是GEL设计中最重要的部分。因为大部分的沉浸式培训运动和游戏科技都关注真实的练习,本节课就是要替它们的反馈增加一个有效的支持架构。本节课中受训者的练习是:根据实践练习由简单到复杂的顺序,设计一系列的反馈模板。

[参考文献]

[1]Richard E. Clark Design Document for A Guided Experiential Learning Course[DB/OL].www.cogtech.usc.edu/publications/clark_gel.pdf.2004/2008.

[2]Richard E. Clark Guided Experiential Learning:Training Design and Evaluation[DB/OL].projects.ict.usc.edu/itw/gel/Clark_GEL_Workshop_TRADOC_05.pdf.2005.

[3]Clark, R.E.,Feldon, D., Van Merrienboer, J.J.G., Yates, K., and Early, S. Cognitive task analysis [A]. In J.M. Spector, M.D. Merrill, J.J.G. van Merrienboer, & M.P. Driscoll (Eds.).Handbook of Research on Educational Communications and Technology (3rd ed.)[C]. Mahwah, NJ: Lawrence Erlbaum Associates.2008.

[4]Shaubhnessy M. F& Fulgham S. M Q&A with Ed Tech Leaders. Interview with Richard E.Clark[J]. Educational Technology 2009 Jan-Feb.40-44.

[作者简介]

盛群力,浙江大学教育学院教授,浙江广播电视大学客座教授;主持国家精品课程《教学理论与设计》(jpkc.zju.省略)();王静文,浙江大学教育学院教育技术学硕士研究生。

To Achieve Effective Training Performance

――Clark on Course Designing Procedure of “Guided Experiential Learning”

Sheng Qunli & Wang Jingwen

(College of Education,Zhejiang University,Hangzhou Zhejiang310028)

【Abstract】 “Guided Experiential Learning” takes the essence of experiential learning and direct instruction, which actively tries to draw instructivism and constructivism’s instructional theory together. This learning process especially represents the main points of “Cognitive Task Analysis” and “First Principles of Instruction”. The main design procedures of “Guided Experiential Learning ” course are: identify the demand of the job, select Subject Matter Experts, conduct CTA interview, reexamine and revise CTA, clarify concepts, processes and principles, guided demonstrations based on CTA procedures, guided practice exercises based on demonstrations , feedback on practice exercises and so on. Plan the course design as a whole and carry it out step by step is the key point to improve the efficiency of training and instruction, it reflects a new trend of Instruction Design.

【Keywords】 Guided experiential learning;Course design; Procedure of instructional design

本文责编:孙爱萍

上一篇:小学科学课程与ICT文献综述 下一篇:教育传播与技术视角下的教学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