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元素性音乐策略培养幼儿规则意识探讨

时间:2022-07-21 09:42:20

运用元素性音乐策略培养幼儿规则意识探讨

摘 要:要引导幼儿欣赏节奏丰富的元素性音乐作品,感受元素性音乐的有趣;有效运用元素性音乐策略,帮助幼儿建立初步的规则意识;扎实开展日常音乐教育活动,强化幼儿规则意识。

关键词:元素性音乐;小班幼儿;规则意识;探讨

中图分类号:G61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6)01-0073-01

幼儿在幼儿园的一日生活活动,主要包括来园时间、晨间活动时间、点心时间、集体教学活动时间、户外活动游戏活动时间和离园活动时间几大环节。活动与活动之间的过渡环节,经常是困扰教师的一大难题。而在日常班级常规建立的过程中,幼儿大多数是被动建立规则形成规则意识。元素性音乐又称原始性音乐,是由德国当代著名作曲家、儿童音乐教育家奥尔夫提出的,其内容主要是将动作、舞蹈、语言紧密结合在一起,是一种人们必须自己参与的音乐。《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以下简称《纲要》)明确提出,建立良好的常规,避免不必要的管理行为,逐步引导幼儿学习自我管理。这一教育方针,意味着必须尊重幼儿的主体性。刚入园的小班幼儿,规则意识还处在朦胧阶段,如何在一日活动各环节之间渗透元素性音乐,帮助幼儿建立初步的规则意识呢?文章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研究。

一、欣赏节奏丰富的元素性音乐作品,感受元素性音乐的有趣

美国儿童音乐教育家爱丽丝教授认为,儿童没有一个不喜欢音乐,节奏性强、生动活泼的音乐形象是最富感染力的。由此可见,优秀的音乐作品有利于促进儿童发展。元素性音乐作品都是以节奏为第一要素,特别适合小班幼儿欣赏。它能让每个幼儿以说唱、舞蹈、声势律动等多种形式,参与到音乐实践活动中来。幼儿集中注意力投入到音乐活动之中,在玩的过程中对元素性音乐产生浓厚的兴趣,同时元素性音乐也熏陶了幼儿对音乐的审美体验。在实践过程中发现,小班幼儿特别喜欢《奥尔夫声势律动》《小星星》《花园宝宝》等音乐作品。他们能够在不同的音乐作品中感受到每首乐曲不同的节奏旋律,用自己的肢体语言,比如拍手、点头、跺脚,表达他们对音乐作品的独特理解。

二、有效运用元素性音乐策略,帮助幼儿建立初步的规则意识

儿童音乐教育家奥尔夫提出的元素性音乐教育最大的特点是必须面向每一个儿童,唤起他们潜在的音乐本能,使音乐成为幼儿自发的要求。这一点非常符合幼儿认知水平和他们年龄发展的特点,能更快、更有效地引导幼儿了解生活、游戏的相关规则,帮助幼儿有效自主地建立良好的规则意识。其一,在入园时间,音乐愉悦了幼儿的情绪。《指南》中提出,营造温暖、轻松的心理环境,让幼儿保持良好的积极、愉快的情绪。开学之初,在每天的入园时间会看到有些幼儿的哭闹情绪很严重。因此,可以选择在幼儿每天入园时间,播放元素性音乐。如选取《豆豆丁》《小青蛙》《小乌龟》等音乐作品,带领孩子们共同做游戏,渐渐安抚他们的情绪。在这样美妙的音乐氛围中,开启幼儿园愉快的一日活动时光。其二,在区域游戏中,音乐成为教师和幼儿之间的指令枢纽。当《洋娃娃和小熊跳舞》音乐响起,孩子们便自由进行区域游戏。当切换到《哦苏珊娜》的音乐时,孩子们停止游戏,有序地将区域卡取出回归原位。这样的方法,不仅让孩子的听觉受到了音乐熏陶,同时也让良好的规则意识在潜移默化中建立起来。其三,在教学活动与教学活动的等待环节中,音乐带领幼儿自发进行节奏游戏。例如,“母鸡生蛋”配合四分音符节奏和八分音符的节奏,让孩子在感受速度变化的同时体验到音乐中节奏的多变性,把小班幼儿随意等待的过程渐渐取代成有趣的节奏游戏时光。

三、扎实开展日常音乐教育活动,强化幼儿规则意识

《纲要》中明确指出,教学活动是幼儿获得知识、情感、技能的重要途径之一。教学活动的有效开展与幼儿规则意识的强弱、遵守规则的情况有直接关系。音乐活动与其他集体活动相比,组织形式更为多元,内容更为丰富。因此,幼儿的兴趣会比较高,相对来说也会使得有些孩子的自控力比较差,一发不可收拾。小班幼儿的自觉性、自控能力和持续性都比较弱,他们会因为个人情绪或是周围环境的影响,不能很好地控制自己的行为。因此,在音乐活动中,教师要采用多种方法,激发幼儿内在的积极性,让幼儿学会在音乐活动中依据节奏指令来控制自己的行为,形成良好的规则意识。例如,在韵律活动“乌龟爬”中,孩子非常喜欢模仿小乌龟在地上爬,向各个方向爬。这时候,教师只需要连续拍出两下十六分音符的节奏,孩子们就会自然而然地有序回到自己的座位。这样的节奏指令,来源于元素性音乐中的灵感,让教师既能将主动权交给幼儿,又能让幼儿有规则地参与到活动中。

四、结束语

把元素性音乐渗透在小班幼儿一日活动的每个环节,让幼儿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养成良好的规则意识,是值得教师深入研究的问题。培养孩子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需要教师长期坚持。作为一名合格的教师,要用饱满的热情去认真对待每一位孩子,让幼儿在不断、长期、重复的坚持中,获得良好的音乐素养以及良好的规则意识。

参考文献:

[1]王振宇.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

[2]许卓娅.幼儿园音乐教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

[3]莫秀锋.以《纲要》精神指导规则教育[J].幼儿教育,2008(05).

[4]傅芳芳.幼儿园班级常规教育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1.

上一篇:美术活动中巧用多媒体提高幼儿学习效率探究 下一篇:微课在职业院校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