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生为本 创新教学

时间:2022-07-21 08:36:58

以生为本 创新教学

【摘 要】有效性教学活动的深入实施,是体现和贯彻新课改精髓的重要手段。本文作者结合实践从三方面进行了简要论述。

【关键词】小学数学;有效性教学

当前,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新理念和新思维之“花”在学校学科教学活动的普遍“绽放”。教学新理念和新思维的实践者,顺时而动,创新了以往传统的教学方法,变传统的“师问生答”为现在的“畅所欲言”,变以往的学生“纹丝不动”为现在的“自由发挥”,整个教学活动模式由“师说生听”的“单向性”变成“自主探索”的“双向性”学习形式,学生在新课改中个性得到了张扬,学生得到真正有效的发展,教学气氛异常活跃,数学课堂焕发出强大的生命活力。但由于教师在新理念理解上的缺陷,在教学中经常出现“依葫芦画瓢”的“形而上学”的教学模式,课堂教学看似“花样繁多、热闹非凡”,但教学效果和学习效果“事与愿违”,出现“事倍功半”的结果。笔者现围绕课堂问题设计、探究活动设置以及教学重点环节等三方面进行简要阐述。

一、善于综合教学要素,使课堂问题设计更具明确性

教学实践证明:教学活动是教师与学生借助课堂教学平台,实现知识、能力和素养等方面有效培养和树立的双边互动活动。根据教学目标设计“三维性”活动要求,数学问题的设计需要教师围绕课堂教学目标、内容,在认真研究分析基础之上,结合学生学习实际,而设计出的有计划性、针对性、启发性的数学问题,将教材的设计意图,教学目标的基本要求以及教师的教学理念等方面,借助数学问题载体进行展示,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的欲望,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在有效性教学活动中,要始终树立“学生为中心”的理念,领会教材内涵,把准知识脉络,充分结合小学生学习知识的内在规律和要求,设计出具有针对性和生动性的问题案例,使学生学习活动更具方向性和实效性。如在教学“认识单位”时,教师抓住教学目标要求,设计出“星期天小方用了15小时完成了作业,然后到商店买回白糖1克,在经过药店时称得自己的体重是29克。同学们,上述老师的说法是不是正确呢?如果不正确,你能指出来,并帮助用上正确的单位吗?”等具体性的生活性问题,引导和指导学生进行感知和解答活动。这一活动中,教师所设置的教学案例,紧扣学生、教材等方面综合性因素,将教学意图和要求通过现实生活性问题进行展示,从而既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情感,又提升了教学的针对性和方向性,达到“一石多鸟”的教学功效。

二、挖掘主体内在潜能,使问题探究活动更具多样性

众所周知,小学生的学习活动就是一个不断探知未知世界,不断开展实践活动的过程。当前培养小学生的动手能力已成为培养孩子生存能力的一项重要内容。通过对小学数学教材整体知识体系脉络的分析,可以发现,重视直观教学,增强动手实践活动和动手操作内容,成为新编小学教材的重要特点之一。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中,要深刻认识学生的主体地位,做好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课前进行精心的预设,课中进行认真的引导,课后进行及时的总结,将学生已有的知识作为探究支点,有意识地加强学生的数学探究活动,设置具有丰富多样,贴近教学要求的问题情境,让学生进行探究问题活动,增强学生动手实践能力,为技能型人才培养奠定基础。如在教学“最小公倍数”时,教师先出示“用多少个长12厘米,宽8厘米,能够拼成一个最小的正方形,正方形的边长是多少厘米?”这一问题,引导学生组成学习小组进行合作探究,在学生通过动手实践得出“用6张这样的长方形纸片,正方形的边长是24厘米”的结论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找寻“正方形的边长与小长方形的长与宽的关系”,在此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活动,学生结合拼摆图形,发现“正方形的边长一定是小长方形长与宽的公倍数”的内涵,最后再向学生提出“如果我们再拼一个比这个正方形稍大的正方形,那么它的边长应该是多少呢?再大一些呢?”这一问题,进行拓展练习,从而有效增强学生应用意识、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紧扣教学重要环节,使课堂教学活动更具实效性

课堂教学是借助课堂这一主阵地,师生进行交流与对话。循序渐进,由此及彼,动态生成是其主要特点。常言道:“聚沙成塔”,“细节决定成败”。在整个教学进程中,教师作为课堂教学活动的策划者、实施者和“引路者”,必须紧扣课堂教学活动的每一个教学环节,及时捕捉课堂教学中知识教授、学生学习中的每一个细小的环节,发挥教师教学机制,通过补充和实时纠偏,从而提升教学活动的效能。如在教学“能被3整除的数”一课时,教师树立“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基础”理念,向学生提出:“现在同学们,你们任意说出一个自然数,老师就能判断该数能不能被3整除。”学生这时就争相说出不同的数字,教师都很快进行了回答,此时,学生在教师说出结果后,迅速进行验证,发现老师说出的结果都是正确的。这样学生就产生了疑问,教师适时向学生提出:“你们想不想知道老师运用什么方法来判断这些数能不能被3整除的呢?”这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得到了极大地调动和释放。在知识巩固环节,教师向学生提出“三张数字卡片,4、1、7,老师组成一个三位数,要能被3整除,怎样组?三张数字卡片,2、9、3,老师组成一个三位数,要能被3整除,怎样组?”等问题,要求学生结合掌握的知识内容,进行辨析阐述,有效巩固了知识点内涵,切实提高了教学实效性。

总之,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需要广大教师共同追求。本人期待同仁一起实践和探索新经验和新方法,深入推动新课改实施进程。

(作者单位:江苏省扬州市开发区施桥中心小学)

上一篇:烹饪实践课中对“过程性教学评价”的几点思考 下一篇:增强体育教学整体效应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