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析幼儿教师的课堂教学机智

时间:2022-07-21 06:46:08

例析幼儿教师的课堂教学机智

【案例一】在大班绘本阅读活动《亲爱的小鱼》中,教师A在第二环节提问:“如果你是小鱼,你来到了大海还会游回来吗?”幼儿回答:“如果我是小鱼,我会把帽子捡回来给小猫,然后游回来和小猫做游戏!”老师露出吃惊的神情,有点愤怒,因为孩子说出了这本书后面的故事情节,不需要再猜想了。教师本计划是新授故事课,现在孩子们已经知道了下面的故事情节,怎么办?教师A脸涨得通红,责怪孩子说:“昨天我把书放在办公桌上你们偷看了是吧?我真后悔把书放在那里。”

【分析】在教师A的观念里,预设一节课的学习内容就是这个绘本故事,并通过绘本故事让孩子明白故事情节,学说对话,体会故事中的友爱情感。当发现孩子已经知道故事梗概时,教师A忽然觉得内容变少了,教学时间不能有效保障,就不知所措了。其实,知识不是一个固化的成品,一个静态的“故事”,在学习过程中引发的思辨、讨论以及情感经历等都是孩子学习的收获。

【教学建议】请“偷看”过书的小朋友当小老师,带领大家一起回忆书中的内容,这样更能激发全班孩子学习的兴趣。建议教师A说:“昨天老师刚拿来这本书的时候就有好学的小朋友先看了,是哪些小朋友啊,能给大家讲讲书中发生了什么呢?”教学智慧,妙在一念!学会变通,将所谓“不利”资源变成有利资源的能力是幼儿园教师内在教学智慧的显性表现。

【案例二】 在大班音乐欣赏活动“加速度圆舞曲”中, 教师B身披黑色披风,指着一瓶无色纯净水让瓶子做旋转绕圈动作,背景音乐就是《加速度圆舞曲》。在20名幼儿的注视下,“奇迹”发生了,纯净水慢慢变红了,最后变成了大红色,孩子们惊叹不已。原来教师B在做教具用的矿泉水瓶盖上涂了红色颜料,抖动瓶子里的水冲洗颜料,“奇迹”就发生了。教师B对孩子们说:“如果你们也学会了魔术,你们的水也会变色!”孩子们随之雀跃,开始随音乐舞动起来,但是当他们认真地对着自己的那瓶水“发功”时,奇迹并没有发生。孩子们脸露倦怠和失望,好像上当受骗一般。教师B无视孩子们的情感,继续她的教学,让孩子们欣赏表示乐曲的图谱,感受音乐的加速特征。

【分析】这是教师B精心设计希望出现的趣味课堂,希望孩子们在看魔术、玩魔术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地感受音乐。从幼儿心理发展规律来看,这样的设计符合孩子的认识水平。因为《加速度圆舞曲》比较抽象,借助趣味游戏可以激发孩子的欣赏热情。 但是,教师B在孩子积极学习时却没有兑现自己的承诺。显然,教师B并没有真正地尊重孩子,没有成就孩子的“高峰体验”。

【教学建议】在孩子的瓶盖上涂上颜料(可以是红色,也可以是其他色),当孩子们变出各色魔术水时,教师B可以这样说:“小魔术师们,原来你们的本领比我还强啊,变出了这么多五颜六色的魔术水啊,真有趣!这段音乐有魔力吧?”教师是孩子心目中的权威,尽管是游戏,失信亦不能,因为你面对的是一颗颗“金子般的心”。

【案例三】在小班音乐游戏小鱼“占圈”活动中,教师C在场地上放置了大小不等的呼啦圈作为小鱼的家,游戏时教师C扮演捕鱼人,孩子们边唱歌边学小鱼欢畅游动。当唱到“快快找到你的家”时停止游动,才能回家(占圈)。但教学过程并不顺利,孩子们被地上五彩的呼啦圈吸引,等不到唱完最后一句,就开始占好了圈。教师C失望地说:“你们记住了,一定要等唱完‘快快捉住’这句时才能跳到圈里,不然游戏就没有意思了。”在游戏结束时,教师C说:“捕鱼人为什么能捕到这么多鱼呢?因为你们听不清要求,没有唱完最后一句就开始找家了!我开心得不得了,捉到很多小鱼啊,因为很多小鱼速度慢啊!你们开心吗?”孩子们不解教师的反语,欣然答道:“开心!”

【分析】三岁幼儿的心理特点以直觉行动性思维为主,单纯依靠语言指令要求孩子遵守规则无济于事。教师应该预见到孩子会关注游戏结果(是否能占到圈)而忽视游戏规则(唱完最后一句才能开始行动)。教师安排环境时活动区域设置分界不清,活动区与游戏区混在一起,更使孩子容易违反“规则”。教师最后的评价是对孩子活动结果的不满,但违反了正面教育的原则。

【教学建议】首先与孩子共同游戏,熟悉游戏过程,巩固游戏规则,接着再在场地上布置活动需要的场景,将活动与游戏两个场地用明显的标识区分开来。教师C要用正面教育的口吻与孩子互动:“我这个捕鱼人今天要饿肚子了,怎么连一条小鱼都捕不到,原来这么多的小鱼都找到了家啊!”孩子们一定会在快乐的躲闪逃逸中体会到遵守规则的乐趣。

上一篇:证交所纪律处分措施存在断层 下一篇:中班上学期科学小实验材料的投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