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单簧管的正确的演奏方法

时间:2022-07-21 06:38:51

简述单簧管的正确的演奏方法

摘 要:现在单簧管演奏与教学方面研究的著作越来越多,内容主要是围绕简单教学方面为主,比较强调书本上固定、死板的东西,通过我的系统理论学习和实践中发现,其内容还是有待于完善的,所以我总结出了本人认为应该出现在单簧管演奏教学中的几个观点来进行补充和评论。本文着重围绕这些观点进行研究说明,供单簧管广大爱好者、演奏者参考。

关键词:教学;演奏;表演

中图分类号:J621.4 文献标识码:A

法国国家管弦乐团首席指挥――罗兰・马泽尔说过“很少有乐器能显示出像单簧管那样灵活多变的适应性,单簧管在爵士乐和古典乐里都曾担负令人向往的独奏乐器的使命,在每个时代,各种风格和类型的交响乐团中,都少不了它,单簧管作为其中的一员发挥着极其重

要的作用,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每一个学习音乐的人都应该有一个敏锐的听觉和良好的节奏感,学习单簧管也是一样的。

一、正确的姿势

吹奏单簧管时头要抬起些,眼要放平,做到平视前方,下巴不过分的下压,双腿应该分开站立,并且要与两个肩膀宽度相同,与双肩平行,肩部、胸部、颈部、膝部都要完全的放松,只有完全放松时才能更好的进行演奏、呼吸并找到正确的发音感觉,而且演奏姿势好,持乐器时,乐器应该与身体成40-45度为好,两肘自然下垂,而且要微微离开身体,更主要的是从心理、生理上、口型上等各个方面都要完全放松自如,有了放松自如的感觉,这是一切演奏专业的共同性,可以说没有放松是不行的,没有放松就没有音乐,但是放松不等于松懈,而控制也不等于紧张。

二、正确的嘴型

在吹奏单簧管的过程中,人体的面部肌肉始终在不停地运动,特别是人体嘴部周围的肌肉,它们的耐力与控制力及灵敏度对演奏单簧管有着极大的影响。通常,我们叫它为“口型”。

人的面部肌肉分为表情肌和咀嚼肌,环形肌处于浅层位置,具有括约肌的作用,在演奏时与单簧管接触的是环形肌,它环绕口型,当口型收缩时,使口型闭合,使之在吹奏时气体不会外泄丢掉。

好的口型坚实而又松弛,它和面部肌肉的协调是分不开的,在教学中我时常要提醒学生注意口型并注意嘴角的微笑状,嘴角的微笑状使口循环肌的上部也就是上嘴唇坚实的贴住牙的表面,可以使音色保持饱满、结实、有穿透力、并且更能加强对音色的控制能力,如果嘴型姿势不正确,嘴型肌肉部分在牙齿上,使牙齿咬入肉中,时间过长,可能就会造成肌肉组织和神经的永久性伤害和损伤,并且会影响演奏水平的提高,我们可以将面部肌肉比喻成为一张互相关联的网。网是由一条条线互相结合而成的,就像一个肌肉纤维一样,当口循环肌肉坚实的环绕在笛头周围时,它的提唇肌帮助我们,有的学生养成了面颊鼓起的习惯,纠正起来十分困难,这时就需要颊肌和咬肌发挥作用,即尽力向里收起后使其贴压在我们的牙齿上,这种方法非常有助于纠正鼓腮的习惯,使你获得一个良好的开端。

总体来说,要想发出松弛、明亮、富有生命力的音色,必须有一个完美的嘴型,嘴型就好比是吹奏的灵魂。

三、正确的呼吸方法

根据时间经验,可将呼吸形式分为三种:胸式呼吸、腹式呼吸、胸腹式呼吸。呼吸肌群承担的负荷分布得比较均匀,不易发生疲劳感。其优越性表现在整个呼吸肌群的协调动作,形成运动的整体,因而气息吸入量多。呼气时,也容易掌握控制,被广泛采用。但并不是说,所有的吹奏都要采用胸腹式呼吸法。肺活量最大,存气量最多。气沉丹田,其实,气是不能到达腹腔的,但这证明呼吸方法是正确的,科学的。

四、运指的技巧

正确的运指是每一个单簧管学生及演员完善演奏技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直接关系到演奏中的节奏是否准确,和演奏中发音是否快捷、干净,学生的运指是否均匀流畅,都是和节奏复杂多变的快速乐曲的连贯性有关。所以,一定从慢开始练,对每个手指都要进行单独训练,做到心里想让自己的哪个手指抬起或落下,自己的手指都轻松的作出准确快捷的动作。

下面就运指问题我谈一下学生容易出现的问题和纠正方法:有的学生手指按下后盖不严音孔或者手指“站不稳”造成漏气吹不出正确的声音,这时候学生的手指按孔时手指关节向下塌陷打弯。纠正方法:一是调整一下学生托乐器的右手拇指根部前后的角度,二是按音孔和音键的力量不能过大,让手指肚几乎平平的对正音孔,然后手指准确落下,手指落下时,我们要学生“站稳”不能晃动,只要手型对了,必须指肚的位置覆盖音孔,那么,学生按时是需要用上适当的力量就完全把音孔盖严,必须克服学生因为担心盖不严实音孔时,认为越用力才会越来越严实的心理。

在演奏过程中运指不均匀,有时吹2个音时却出现了3个音,有时又“吃音”,几个手指抬起和落下时动作不整齐,毋庸置疑,在这种段落时必须选择好指法,多多注意手指的配合,注意手指按下的感觉,注意倾听演奏过程中经过句中的每一个音的清晰度。切记:手指越低、空间越小、速度则就越快。

五、吐音的演奏技巧

(一)吐音方法

吐音的方法有很多,其中最常用的有两种方法,一种是用舌尖去碰哨片的顶部,另一种是把自己的舌头贴到下牙处,然后把舌头拱起来去碰哨片。

不过,不管是哪一种方法,都有几条共同的原则需要大家注意一下:首先,应保持自己的下巴和喉部保持不变(不动)。第二,口型和口腔必须保持不变。最后,气息必须保持一致,保证有充分、有力的气流与气压。吹吐音时要始终保持不断地气流,舌与手指的动作要协调一致,保证舌与手指之间的精确协调关系。

(二)吐音中时常出现的问题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会发现学生在吐音方面存在众多问题,运用吐音是演奏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实践证明,不能正确运用吐音,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和原因:首先是舌头的位置不对和舌头状态动作不明确。舌头的状态:吐音时要保持松弛自然并微微抬起。舌头的位置:舌头稍向上翘起,去和哨片顶端接触的部位一定要竟可能的小。舌头的动作:舌尖上下轻轻触动哨片顶端的下沿,发出“突”或“嘟”的声音。注意:只能运动自己舌头的前部,自然的运动舌尖、发出效果干净的吐音。

(三)吐音技巧的训练

吐音常常要求像弦乐器的拨弦一样,根据乐曲的风格、内容、速度来确定自己的吐音是否正确,有时候音的时值应该加长,有时则短一些,这种短的吐音被称为断音;它的演奏特点就是短,当舌头触碰到哨片后,马上停止气息,舌头的动作必须要快,在演奏中有时候出现带连线的断音,这种吐音也是我们经常所能见到的,吹奏带连线的断音时,应该告诉学生气息要更加柔和、从容、保持气息不断,当舌尖点击哨片时要软,而且要轻,使人们感觉出柔和、似断非断的音响效果。

总之,在演奏作品时,教师应该告诉学员不但要保证舌头与气息做到紧密配合,而且要做到运指协调一致,才能将乐曲表现的更加完美。更好的诠释乐曲内容合作者的意图。

结论

综上所述只有掌握好正确方法才能更好的演奏好单簧管,根据个人演奏上的风格、经验和乐器的性能,不断地升华,更好地进行音乐作品的二度创造,使广大观众,听众欣赏后有百听不厌、留恋忘返的感觉。我们应该注意的是,在音乐学习上找不到放之四海皆准的灵丹妙药,我们必须持之以恒,坚持不懈。

参考文献:

[1]金秀吉.单簧管演奏教程[M].吉林音像出版社2003.

[2]金秀吉.单簧管演奏教程[M].吉林音像出版社2003.

[3]陶纯孝.单簧管基础教程[M].同心出版社2003.

[4]车兆鑫.单簧管初级教程[M].同心出版社2001.

[5]向振龙.论管乐吹奏时的呼吸[M].音乐探索,1984(01).

[6]中国音乐家协会单簧管学会主编.单簧艺术[M].中国青年出版社.

上一篇:弗洛伊德理论对个案社会工作的影响 下一篇:因为专业 所以专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