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职业技术学校教师激励机制构建应该注意的问题

时间:2022-07-21 06:21:12

试论职业技术学校教师激励机制构建应该注意的问题

摘 要:激励就是激发人的行为动机的心理过程。职业技术学校建立一套较为完整的符合当前学校实际的的激励体系,使教职工主动、自愿从事专业教学工作,不仅可以稳定教师队伍、调动教师积极性和形成凝聚力、提高办学效益,而且对整体提升学校的管理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教师 激励机制 构建 问题

所谓激励,就是激发人的行为动机的心理过程。激发人的行为动机就是通过各种刺激措施,既可以是物质方面的,也可以是精神方面的,来增强人的行为内驱力,促进个体有效地完成组织目标的管理手段。而激励机制,是指在组织系统中,激励主体系统地运用多种激励手段,并使之规范化和相对固定化,与激励客体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的结构、方式、关系及演变规律的总和。

随着国家对职业技术教育投入的不断加大,职业技术学校硬性设施普遍得到了较大的改善,优秀教师已成为学校“最宝贵的资源”,优秀教师的数量及他们的工作积极性,是一所职业技术学校办学水平高低的关键,如何调动教师的工作积极性,激发出他们极高的工作热情与创造性,是衡量一所职业技术学校管理水平的重要指标。职业技术学校建立一套较为完整的符合当前学校实际的的激励体系,使教职工主动、自愿从事专业教学工作,不仅可以稳定教师队伍、调动教师积极性和形成凝聚力、提高办学效益,而且对整体提升学校的管理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然而,激励机制也可以说是一把双刃剑,制度设计得当,可以大幅度调动教职工的积极性,促进职业技术学校的建设与发展;制度设计如果不恰当,则必然会引发不良后果。所以,在激励机制构建过程中,就必须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防止激励过头

激励过头是指被激励对象在激励目标的驱使下,过度追求个体目标的实现所采取的过激行为而造成的不良后果。

例如,某校号召全体教职工捐献衣物。一教师先交了一些,比别人多。随即得到了校领导的表扬。过了几天,他又交来了几件衣物,再次得到了校领导的称赞。然而,时间不长,邻居反映,他是把别人的衣服偷出来捐献了。这种情况就是激励过头的表现。

个体频繁发生同样的行为,应引起管理者注意,要查明原因,及时教育纠正。激励过头的另一种表现是造成个体性格缺陷:骄傲、目中无人、以自我为中心、缺少合作精神等。发现这种情况,学校的管理者应该对其进行批评教育,纠正其行为偏差,取消近期能实现的激励目标,设置远期的激励目标,让这样的职工在心理上有一个缓冲期,进行自我调适,以求新的适应。

2.激励目标的设置应具有等级性

激励要设置目标,个体达到了目标,才能享受激励。如果设置的目标太高,实现的希望就会很小,难于引发个体积极追求的行为动机,就达不到激励的目的,反而会引起个体情绪低落。因此,设置的目标应该具有等级性。使得不同的个体都能够根据自身特点获得激励。否则,就会使得多数教职工“望洋兴叹”,甚至会引起部分自制力比较差的教职工放弃努力,工作中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混日子。这是学校管理者构建激励机制时要十分注意的。因此,要全面激励,变换方法和目标,当教职工个人某种独特的需要满足后,就要设置新目标。如果总在一个目标上周旋,则起不到应有的激励作用。

3.运用激励方法应具有间歇性

从理论上讲,通过激励能使人始终处在一种兴奋状态之中,从而引起个体积极的行为。所以,对人的激励过程也就是我们通常说的调动人的积极性的过程。如果将激励过程描述为这样的方式:激励一一激励――激励……。中间无间歇,显然具有连续性,从理论上讲是对的。但在具体运用时,却不能如此套用。如果这样,它会使人超过极限,对激励失去兴趣。因此,激励在方式上应注意间歇性。所谓间歇性,就是指在一个激励目标实现后,安排一定时间让个体自我调节一下,然后再激励。其方式是:激励――间歇――激励……。这样运用激励方法,它的效果将会更好。在特殊情况下,可以采用“激励――激励――间歇――激励――激励”这样的方式,但仍然要注意回避无间歇的激励。因为,那样的激励是不会取得好效果的。

4.注意公平激励

学校中的管理者是指挥者,指挥是否灵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制度建设是否公平,制度的执行是否有保障。俗话说得好“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待人处事公平,才能得人心,服人心。作为学校的管理制度,在激励机制构建中要特别注意公平,只有公平,才能服众,并且产生积极效果。在实践中,公平激励是一个带有普遍意义的理论和实际问题。

美国心理学家亚当斯在1967年就提出了“公平理论”。这一理论认为:人们总是把自己的努力和所得到的报酬,与一个和自己条件相等的人的努力与报酬进行比较,如果这两者之间的比值相等,双方就都有公平感。如果一方的比值(贡献或努力与报酬相比)大于另一方,另一方就会产生不公平感,反之亦然。

由此可见,公平理论是假设人们在分配上的公平性,即人们需要保持一种分配上的公平感。如果人们感到不公平,就会影响其工作的积极性。因此,教职工工作的动机不仅受其所得的绝对报酬的影响,而且也会受到相对报酬的影响,这种社会现象普遍存在与教职工中。所以学校的管理者在构建激励机制时,要特别注意公平激励。

所谓公平激励,就是学校管理者给予教职工的关怀、鼓励、提升、降职、希望和奖惩等使教职工认为具有公平感。

总之,学校管理者掌握教职工个人独特的需要后,需要根据教职工的需要来实施制度构建,正确运用激励方法,引导教职工通过努力满足个人的独特需要,从而不自觉地为组织目标的实现增添活力。

上一篇:篮球运动训练工作的创新体系研究 下一篇: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实际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