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电工学教学的实践探讨

时间:2022-07-21 05:41:37

优化电工学教学的实践探讨

摘 要:本文从教学方面以及学生学习方面结合实践等维度,提出了优化电工学教学的实践探讨,希望能够给予同行以教学经验的交流与共享,提升电工教学质量水平。

关键词:教学 电工 学生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9(b)-0126-01

1 教学方面的优化

1.1 合理的设计教学内容

电路是电工、电子技术的基础,电路是电流的流通,电路承载着电流传输的功能。电工教学与电子技术相比,其主要方向为电机控制以及电工基础技术应用。所以其主内容主要包括电路分析、电路暂态分析、正弦交流电路、三相电路的分析以及交流电动机的可编程控制最后到数字电路等。

电工教学,我们可以认为是中学电路知识的延伸,但是其涉及的知识又高于中学知识,对于电工电路教学,应该遵循由简单到复杂的过程。所以在教学方面应该合理选择,笔者认为应该加强学生的基础知识的学习,因为复杂的电路分析都是由简单的基础知识演化而来。在教学过程中,笔者注重学生的基础知识的训练,比如要求学生掌握基尔霍夫定律,分析判断电路中的电位判断,以及电路的分析方法,比如电阻的串联,并联以及电路的等效变换等,都是电工教学的基础知识内容。在强化基础教学内容后,笔者会对基础知识进行拓展,比如对复杂电路的解析。

比如,在学习基础电路的等效变换后,笔者对电路进行引申,随即在绘制了如下电路。

该电路为一Y型电路,笔者要求学生对该电路进行等效变换,将其等效变换为电路,变换的条件都已经给出,要求变换后计算出等效电路对应的电阻与电压,为何需要在此引申,有的老师在见解时会直接跳过,但是笔者会让学生自己研究,而后讲解,因为在学习三相电路中需要用到该知识,提前的教学铺垫有利于后期的教学。

1.2 优化课堂教学方法

电工学专业注重技术,课本教材中的电工学理论有时候较为抽象,难以理解,实际接触后,比如到后期学习过程中,电工中的三相电路,电机等设备多样化,操作复杂,不好掌握,特别是可编程控制系统。由于理论性较强,如果只做几道题,就能让学生明白,或者让学生今后参加工作后,能有所用,那么这样的想法就较为不太客观。

比如,在电工中的电路的暂态分析,就较为抽象,因为我们的日常教学所介绍的电气元件基本上都是电阻,而考虑问题时都考虑其达到稳定状态的电路特性,其实,实际的电路并不如此,比如电容,其通交流,隔直流,在通交流时,当达到一定的时间,才能使其达到稳定状态。那么对暂态到底有什么用呢?我想这是学生应该感兴趣的地方。在课堂教学中,笔者会提出这些问题,引发学生的思考,继而对其产生兴趣。

除此之外,在电工教学中,如前文所述,一般都会由简单向复杂的方向进行教学,但是笔者认为在某些场合确并不这样,适当的优化,能得到意想不到的结果,就以电路的暂态分析为例。RC电路的全响应包括零输入响应与零状态响应,在上课的过程中,通常会先讲零输入响应,而后再讲零状态响应,继而再讲全响应,但是反其道而行之,直接向学生讲解全响应,既然当稳态为0时,则为零状态,当暂态为0时,则为零状态响应,这样可以有效的优化课堂教学。

2 学生学习方面的优化

对学生学习中所存有的问题进行分析,我们不难得到,学生学习的首要问题便是其学习的内动力不足。学习的重要支配力量便是学生的内动力。在其学习的整个过程里,学生了解客观事物的内动力是求知动机。

所以在进行授课时要结合其所学专业,举出实例,对其进行引导,使学生对本章节内容产生兴趣。比如在学习电工前,学生都学习了微分以及积分,但是如和用电路将其实现,笔者认为,这是一方良药,所以在学习微分电路之前,在黑板上写了一个简单的微分式,以该微分式为契机,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完成本章节的教学过程。

笔者认为,在电工学的整个教学过程里,教师要注意从多方面对学生的兴趣进行激发,使学生的求知、求动、求异、求趣等心理得到满足。教师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对象进行教学方法的更新与授课,教学意识要以学生为主体。比如,我们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图文并茂、视听相携,使知识点更只管形象的呈现出来,化抽象为具体,化繁为简,化难为易,使其更易被学生接受。尤其是对教学难点以及教学重点的处理时,对多媒体、投影仪等教学方法尽可能多的使用,可以很好的帮助学生集中注意力,可以很好的提高教学效率,如利用动画,绘制微分电路的输入电压与输出电压波形等。

除此之外,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多观察、多操作、勤思考、勤动脑,彼此之间相互交流,使其切身体会到知识是如何产生以及发展的,使其经由切身实际来获得知识、拓展能力以及提升素质。

3 实践环节的优化

教学的目的在于实践,通过某些原理实验,让学生进行设计观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可以有效提升教学效果,这不仅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可以让学生深入认识电工技术,提高学习效率。教师可以从日常生活现象中分析相关电工知识,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学生对电工学的认识。

比如笔者在讲解控制电机的时候,就要求学生自己设计控制电路,要求电机反转1分钟后,再正转1分钟,并对设计的控制电路进行评价,而后再进行实验,当学生能够自动控制电机的运转方向与运转速度后,笔者再要去学生设计开环控制电路以及闭环控制电路,通过实验,加强学生的实践环节。除此之外,笔者会经常写一些简单的电路积分方程,让学生用电路实现,以此来提高学生的动手与实践操作能力。

总之,电工学教学过程,应该注重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大多数的知识对他们今后的发展都是大有裨益的,所以在优化电工学教学过程中,应该多提及实践,多涉及实践,让学生所学知识有何之用,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完成电工学的教学任务。

参考文献

[1] 江超,赵桂芳,李艳生,等.师范院校电工电子实验教学改革探索[J].实验科学与技术,2008,6(4):78-79,112.

[2] 徐英鸽,韩行,严洁,刘沛津.非电专业电工学课程教学改革探索[J].高教论坛,2006(5):88-89.

[3] 苏小林.高职电类技术基础课程实验教学改革的探讨[J].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9(3):131-132,137.

上一篇:由真值表到逻辑函数表达式的过程① 下一篇:差异性教学在中职地理教学中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