忻城县发展金银花产业初探

时间:2022-07-21 05:11:25

忻城县发展金银花产业初探

摘要:通过对忻城县金银花产业发展现状、潜力、优势及存在问题进行分析,提出建议和对策,为加快忻城金银花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金银花;产业;发展;建议

中图分类号:F326,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4374(2013)04-0079-03

忻城县位于广西的中部,红水河下游,属岩溶地貌发育地区,有“八山一水一土”之称,全县总面积2541km2,耕地面积为31400hm2,占总面积的12.4%,其中水田面积8866.67hm2,旱地面积22533.33hm2,保水田面积仅有5000hm2。全县人口总数43.9万人,其中农业人口36.5万人。

近几年,忻城县的经济和社会持续稳步发展,招商引资成效显著,基础建设不断完善。农业种植以粮食、甘蔗、桑蚕、花生、蔬菜、水果、黄豆等作物为主。三华李、百香果、美国脐橙等水果久负盛名,素有“广西金银花之乡”美称。

1金银花产业发展现状

金银花是忻城县继甘蔗、桑蚕之后的第三大支柱产业。现有面积8533.33hm2,2010年干花产量660多t,产值4620万元,是广西金银花种植面积最大的县。2007年获得“国家级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现全县12个乡镇都种植金银花,面积比较多的是在人多地少的石山地区,如北更乡、遂意乡、红渡镇、城关镇、新圩乡、果遂乡等。近十年来,县委、县人民政府结合当地的土地资源和气候环境,在大石山区大力发展金银花产业,使之得到长足发展,现已成为山区农民经济收入的主要渠道,起步较早的村屯,几年来仅金银花一项人均收入就超过千元,有的村屯人均超2000元。较为典型的是北更乡内仁村,人均占地面积约0.03hm2,过去是出名的贫困村,计划经济年代,村民年年吃国家统销粮6个月以上,90%以上住的是茅草房,吃的是玉米稀饭,一个月最多能吃三餐干饭。改革开放后,农户靠外出打工初步改善了吃饭问题,但仍甩不开贫困帽,是国家重点扶持的特困村。自2000年以来,他们在石山脚下、山地大石块旁、房前屋后等种上了金银花,现全村共有金银花面积153.33hm2,2011年花期,仅金银花这一项收入超过万元的就有48户。现在的内仁人,已告别了长年以稀饭为主的年代,今天吃的是优质米,喝的是珍珠玉米粥,生活有了新跨越,农村80%以上建起了混凝土结构的小楼房,交通工具由自行车换上了摩托车、小汽车。山里人自豪的说:“我们的生活同城里差不了多少,但山里的空气比城里好,现在我们还是留恋山村生活”。2011年金银花市场创历史新高,鲜花价格由10元/kg涨至18元/kg,花农获得显著的经济效益,2012年农民种花积极性空前高涨,除县扶贫办调运40多万株外,很多农民自己联系苗木种植,据不完全统计,去年新植金银花1333.33hm2。加上雨水均匀,据检查,栽后成活率达90%以上。县委、县政府提出,利用2-3年时间,全县金银花种植面积超过13333.33hm2,预计2014年可实现这一目标。

在金银花加工方面,现全县加工企业有3个,即广西金宏听生物有限责任公司、广西金嗓子有限责任公司、欣科农产品科技开发有限责任公司等。金宏听公司主要是利用金银花提取绿原酸等有效成分,年加工金银花千吨以上。金嗓子喉宝公司主要是金银花深加工产品一金嗓子喉宝。欣科公司主要是金银花脱水加工,利用蒸气高温处理,脱水烘干,生产“八寨牌”金银花茶等。

2金银花发展的优势

2.1石山优势,气候适宜

金银花属忍冬科忍冬属,喜欢爬上石山生长开花,而忻城山区气候环境适宜金银花生长发育,并远离工业区,少受或不受环境污染。全县目前适应种植金银花的石山面积24000hm2。

2.2产业基础好,形成品牌

全县现有金银花品种10个以上,种植面积已超过8000hm2。面积较大的品种有红腺忍冬、毛花柱忍冬、华南忍冬竿。红腺忍冬品质最优,含绿原酸4%以上,列为广西优质品种。在加工方面,金银花脱水加工技术领先全国同行,2007年脱水加工的金银花产品在北京得到专家的公认——优质产品。“忻城金银花”已获得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是全国三大品牌之一,其产品已形成品牌销入市场。

2.3技术服务到位。家民受益

近几年来,广西大学、广西中医学院、广西农业职业技术学院等高等院校一直在忻城县搞金银花课题研究,有些部门已取得成果。农业部门积极为金银花生产提供技术服务,为壮大发展金银花生产提供了技术支撑,山区群众对发展种植金银花积极性高,经多年的技术培训和种植经验积累,花农基本掌握了种植技术,收入得到增收。

2.4资源潜力

2.4.1品种、山地资源丰富

品种资源丰富,红腺忍冬列为广西优良品种,忻城县红腺忍冬现有面积占总面积1/2,还有近年从外地引进新品种,经筛选、培育,已选育出2个高产、优质品种。而目前种植金银花面积较多的乡镇主要分布在红水河以南,北面的乡镇:马泗、欧洞、大塘、思练、安东仍有很多荒山、坡地适宜发展种植金银花,山地资源丰富。

2.4.2光、热资源忻城县年光照期长,对金银花生长发育有利,特别是石山区在经过白天的光照后,到晚间被晒的石头将散出热能,这些热能成为金银花年需吸收的能量,尤其是在四月间,花蕾晚上能吸收热能,促进花芽分化,有利于花蕾形成和有效成分的吸收。因此,山里的花含有效成分高,这是光和热以及石头所产生的效应。

3存在问题

3.1品种杂乱,质量降低

金银花种植品种有些杂乱,有的品种含有效成分低,产量不高,抗病虫害能力差,但这些品种育苗成活率高,农户喜欢用来育苗,如不加以引导,今后面积大了,其产品质量会下降,作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将因此受到影响。而中熟品种占种植面积大,花期相对集中,又与农民养蚕期相遇,农户两头顾不上,往往因花期短,劳动力不足而造成花落、增产不增收,且过期的花质量也降低。

3.2产业标准化低。实力不强

硫磺加工的产品在忻城县仍占着较大比重,按目前和今后国家对中药及食品质量要求,是不符合规范的,将极大影响到产品的质量问题,制约忻城金银花的向外发展。

3.3政策不具体。流通大户少,难以组织规模销售

忻城县农副产品生产基地分散,规模小,农产品仍以分散经销,短途销售的居多。虽然全县成立了一些营销队伍(协会),对农新产品的销售起到一定引导作用,但这些销售队伍仍然占市场份额很少,且各类营销队伍主要是民间自发形成的,处于一种散兵游勇、单一的作战状况,营销队伍建设缺乏强有力的发展后劲,难以形成大气候。执行力度不够,资金投入少,仅管党委、政府在这方面也多资助出台相关政策,但由于政策不够具体,目前还没有真正成立专抓农产品流通的机构,没有一支能抢占市场的规模营销队伍,难以组织规模销售。

3.4信息闭塞,盲目经营

近年来,随着计算机技术和通讯技术的迅猛发展,全球步入信息社会的步伐加快了,但全县流通信息网络仍然十分滞后,由于资金等诸多因素影响,目前没有配备县、乡、村、屯农产品流通信息员网络,乡、村使用因特网的农户也极少,农产品容易出现“一窝蜂”现象,导致农产品单一、雷同或大路货化,没有市场竞争力,产品销售不畅。

3.5农民整体素质低,市场信誉差

忻城县农民整体素质不高,没有长远发展的意识。一些农户只顾眼前利益,掺杂、掺假、以次充好现象时有发生,影响市场交易。

4金银花发展的几点建议和对策

4.1科技人员要深入村屯,采取多种形式传授金银花栽培、采收和加工技术

笔者认为农民急需掌握下面几个基本的技术问题:一是掌握扦插育苗技术。因为这个技术容易学会,育苗量大,可以远距离育苗,适合大面积推广;二是掌握移栽技术。目前移栽的成活率仅75%左右,必须强调春季移栽,施足基肥,淋足水;三是掌握春花摘后和冬季施肥以及修剪整枝技术。

4.2建议成立金银花协会或产、供、销公司

如何树立忻城县金银花的品牌,保护山区特色产品,扩大生产经营规模,增加农民经济收入,改变农民种植行为。笔者认为最好的办法就是成立协会和公司,注册商标品牌来保护我们的特产。由金银花协会和公司组织一乡一村的规模生产经营,创建和保护自己的品牌,负责产前产中产后全服务,这样才能解决流通领域里不规范行为,保护产品质量,提供诚信交易,使全县的金银花长盛不衰,最终才能保护农民的利益。

4.3以科研院所、高等院校为技术支撑。组建金银花研究所

组织有关专家、技术人员,负责研究和解决发展金银花产业中遇到的技术难题,可考虑聘请从事这方面研究的专家当顾问,欢迎和支持他们来忻城开展金银花课题研究。建立金银花母本园、育苗生产基地,筛选适应性强,品位高,抗病能力强的本地当家品种2-3个,引进区内外优良品种进行观察,筛选出适宜山区气候的优良品种。争取为全县提供年100万株以上的合格苗木。

4.4引进技术和资金,壮大营销队伍,不断完善农副产品流通网络

一是以政府补贴形式成立相应营销机构,专抓农副产品流通工作,维护好营销队伍合法权益;二是建立健全农产品流通信息网络,县、乡、村配备有专职信息员,把农产品市场信息尽快反馈到各村、屯的公开栏;三是加快组建专业合作社、专业协会、股份合作组织,把分散、弱小的农副产品流通队伍组织起来,形成整体优势;四是鼓励发展营销大户,充分发挥其主力军作用,因势利导,提高农副产品流通队伍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鼓励有条件的营销组织积极探索和发展现代物流业,通过连锁经营、集中配送等方式,把农副产品和加工成品打进大型专业零售企业,推向国内外市场。

上一篇:桂南地区马铃薯产业发展现状与思考 下一篇:农业技术推广视野下的农民科技培训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