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鸣县动物产品检疫现状分析

时间:2022-09-22 10:20:55

武鸣县动物产品检疫现状分析

摘要:针对广西武鸣县动物产品检疫工作中存在产地检疫率低、宣传不到位、检疫人员素质偏低,检疫设备不足的现状,提出了加大宣传力度,合理选择报检点,规范定点屠宰检疫,加大经费投入,建立健全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制度,强化监督,严格执法,加强部门协作与配合及加强动物卫生监督体系建设,提升行业整体形象等一系列相应对策,以保障武鸣县畜产品安全。

关键词:畜产品;质量安全;对策

中图分类号:S851.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4374(2013)04-0056-04

在肉、蛋、奶等主要畜产品的消费需求不断增长的同时,畜产品的质量安全已成为消费者日益关注的问题,由于某些企业和个人不讲职业道德,畜产品安全事故时有发生。如2008年9月的三鹿奶粉事件;2009年4月雨润食品“瘦肉精”事件;2011年3月河南双汇“瘦肉精”事件等。这些重大畜产品安全事故的发生已对畜产品的消费需求产生了很大的负面影响,使人们产生了畜产品消费信任危机,增加了人们对食品安全的恐慌心理,很多人甚至不敢吃畜产品。因此,建立健全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体系,已成为我们迫切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

1武鸣县动物产品产地检疫和屠宰检疫的现状

武鸣县是广西畜牧业十强县,已连续六年跻身全国生猪调出大县行业。近年来在国家一系列政策的扶持下,畜牧业生产持续稳定发展,畜禽养殖总量不断扩大,因而畜产品的检疫及质量安全问题责任更加重大。

武鸣县屠宰检疫始于1996年,在城区及主要乡镇开展了“定点屠宰、集中检疫、统一纳税、分散经营”的工作,全县有生猪定点屠宰场8个,禽类屠宰加工企业1个,这些定点屠宰加工企业都有派驻的动物检疫员,都能够按照检疫程序及有关法规要求对屠宰畜禽进行检疫,检出的病害畜禽及其产品都能按照规定进行无害化处理。

武鸣县产地检疫工作起步较晚,自2004年1月1日起才正式实行。产地检疫是一项十分复杂的群众性基础工作,牵涉面广,政策性强,工作量大。2008-2010年武鸣县生猪产地检疫数量一直保持平稳。从2011年开始,该县充分依靠国家惠农政策,积极探索动物产地检疫工作新模式,通过以检疫量核定扶持补贴资金的方法,规范和完善规模养猪场的产地检疫工作,大幅度提高了全县生猪产地检疫率,使全县产地检疫数量达到了历年的最高峰(见表1),有效地提高了规模养猪场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和动物产品质量安全水平。

2012年12月1日,武鸣县屠宰检疫“电子出证”系统完成调试并正式在城区家畜定点屠宰厂投入使用,使全县屠宰检疫工作有了新的跨越,在很大程度上保证了上市畜产品的安全、放心,市场流通秩序得到了更好地规范。

2007年开始,由于动物疾病的暴发流行,造成我国生猪存栏急剧下降,严重影响人民群众对肉食品的需求。国家为了增加生猪存栏,促进规模化养殖业稳步快速发展,保障人民群众对肉食品的需求,从而出台一系列生猪生产扶持政策,如能繁母猪补贴、保险保费补贴、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补贴、生猪调出大县奖励等。从表1可以看出,经过三年扶持政策打下了良好基础,2008-2010年武鸣县生猪产地检疫数量一直保持平稳。

2产地检疫及屠宰检疫存在的主要问题

尽管武鸣县没有发生过动物产品安全重大事故,但由于养殖量的迅速提高,饲养条件、检疫条件的客观限制等问题存在,使得动物产品的检疫及质量安全问题仍存在着隐患。笔者根据在武鸣县动物检疫监督基层工作经历,发现当地动物产品产地检疫及屠宰检疫仍存在以下问题:

2.1产地检疫到位率低,检疫质量不高

受饲养条件、经济条件客观因素的制约,武鸣县目前分散饲养仍比较普遍,导致到场到户检疫面广、分散、工作量大、造成管理部门对生产过程监管难度大;而养殖户食品安全意识参差不齐,报检率普遍不高,而且一般在动物装车后再报检,检疫难度加大,因此检疫的人力和物质基础都明显不足。

2.2宣传工作不到位

开展动物检疫的目的意义和必要性还不能真正做到家喻户晓、深入人心,尤其是对产地检疫的具体做法、要求和一些合理的收费,养殖业主还不能完全接受,因此主动申报检疫的意识不强。有些养殖业主只求经济利益,常不报检或逃避检疫而出售、甚至随意收购明知是染疫的病害动物及产品,严重影响了动物检疫的有效实施。

2.3检疫队伍整体素质不高、责任心不强

动物检疫工作必须由动物检疫员履行,而大部分的检疫工作靠镇一级的检疫机构来完成,镇一级的检疫机构需要大量熟练掌握检疫专业技能和知识的人才,但镇一级的检疫机构往往缺乏高学历和具有专业技术职称的检疫人员,导致开展检疫工作时出现效率、质量有所偏低。

从表2看出,武鸣县动物检疫员队伍从年龄结构上看,绝大部分集中在中年(30-50岁),青年(20-30岁)所占比例很小,表明后继人才缺乏。从学历结构上看,大专以下学历的检疫员占了总人数的82.72%,初级和无职称人员占了大部分。这客观的说明了高学历、高技术的检疫员非常的缺乏。

2.4检疫设备不到位

检疫工作“四到位”之一就是强调检疫仪器设备到位。由于设备不到位,致使一些规定必须进行实验室检验的项目无法开展。对可疑染疫的动物无法及时、准确诊断和监控,造成疫情发生扩散。屠宰场的检疫设备也相当简陋,除了县城区屠宰场配备有相应的检疫设备外,乡镇的屠宰场几乎没有必备的检疫设备,缺乏无害化处理设施和专门的检疫室,检疫员实施检疫就凭一把刀、一把勾、一双眼睛。有的乡镇甚至没有屠宰场,因此造成农村私宰病猪肉上市时有发生,农村畜产品安全存在较大隐患。

2.5中小动物没有实行定点屠宰

由于对中小动物的“定点屠宰、集中检疫”开展不及时,中小动物的屠宰方式都是在自家庭院、住房或近郊租房内就地屠宰,然后批发给零售摊主在各市场销售。特别是活禽的宰杀方式仍是在各个市场设置固定摊位进行活禽宰杀销售为主。再加上中小动物屠宰时间不定,屠户法律意识淡薄等原因,使得检疫工作难以实施、难以到位,造成较多未经检疫的中小动物产品流入市场。

2.6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未能制度化

上级业务部门虽已定期或不定期在定点屠宰场和规模养殖场开展“瘦肉精”残留等安全检测工作,但由于经费投入不足,检测工作开展的面和量远远不能达到保障畜产品消费安全的要求,致使畜产品缺乏有效的安全监控。

3确保畜产品安全的主要对策

3.1加大宣传力度。提高社会认可程度

动物检疫工作,面对的是广大群众,群众对检疫工作的理解,是检疫工作进一步提升的主动力。应充分利用一切媒体和机会,采取公众喜闻乐见的形式,自上而下,广泛深入地开展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动物检疫管理办法》的宣传,增强经营者守法经营的意识和群众的自我保护意识,使生产、加工、经营动物、动物产品的单位和个人自觉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支持动物检疫员开展工作,提高社会认可程度,优化动物卫生监督执法环境。

3.2合理选点,方便报检

动物检疫申报点的设置和申报制度的建立,扭转了动物检疫工作的被动无序局面,使动物检疫工作进入了规范化和法制化轨道。同时申报点的设置及服务设施的配备是实行动物检疫申报制度的基本硬件和便民服务的重要措施,完善申报检疫网络,方便货主及企业主申报检疫,从另一个意义上也扩大了申报制度的宣传和影响,促进了动物检疫申报制度的规范化建设。武鸣县根据当地养殖业及屠宰加工企业的实际情况,选择41处既方便货主及企业主申报检疫又便于检疫员开展检疫工作的地方,设置成为动物检疫、动物屠宰检疫申报点,其中动物检疫申报点27个,屠宰检疫申报点14个。这些申报点都在显著位置悬挂统一格式内容的申报点标志牌、工作制度。动物检疫申报点实行24小时值班制,屠宰检疫申报点实现定点值班制,均能做到随报随到随检,做好申报记录,实施临床健康检查和按检疫操作规程实施检疫工作,出具规范的检疫合格证明。

3.3加强屠宰场建设,规范屠宰方式

屠宰场建设的好坏,屠宰方式的先进与落后,直接关系到屠宰检疫的实施。因此对那些设备简陋、屠宰方式落后的屠宰场应按照现代化、机械化的屠宰方式进行改建,以便于同步检疫,同时鼓励社会力量投资,建立规模化、现代化的动物屠宰及畜产品加工企业。

3.4加强中小动物定点屠宰检疫的规范化建设

实行定点屠宰,集中检疫,可以检查出临床健康检查过程中未能检查出的病害动物,能够对屠宰、加工场所实行定时消毒,使屠宰过程受到全程监控,同时可改善环境卫生,规范操作,减少污染,提高畜产品质量安全。因此,应尽快依法建立中小动物定点屠宰,动物卫生监督机构才能真正做到有宰必检、依法检疫,真正保障消费者的食用安全和身体健康。

3.5加大经费投入,增添必要的检疫设备

动物检疫是一项技术极强的工作,检疫仪器、设备的先进与否,直接关系到检疫的质量。特别是现在,为了畜产品的安全,除了传统疫病检疫外还要进行兽药残留等有毒有害物质的检验。因此应加大经费投入,增添必需的仪器、设备,建立能开展有毒有害物质检验的实验室,把好畜产品的质量安全关。

3.6建立健全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制度

建立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制度,对规模养殖场和屠宰场的动物和动物产品开展兽药残留等有毒有害物质的监测,实现对畜产品从产地到餐桌的每一个环节全程监控,采用先进技术确保畜产品质量安全。对检测出含有有毒有害物质的动物、动物产品要进行溯源,并对相关责任人依法予以严惩。

3.7强化监督,严格执法,加强部门协作与配合

监督管理,严格执法,是动物检疫工作深入开展的有力保障。通过加大动物卫生监督检查力度,深入开展药物残留监测,加强对重点领域的监督管理,着力开展动物饲养、生产、经营、运输和动物产品的生产、经营、加工、贮藏等环节的动物卫生监督检查工作,促进业主落实和执行国家动物防疫和动物检疫相关政策,自觉遵守动物防疫法律法规,接受管理,树立依法养殖、依法防疫的意识。同时严厉打击经营、使用假劣兽药和违禁药品的违法行为,严格做到有案必查,及时处理,一查到底。

加强部门协作,加大执法力度是确保畜产品质量安全最有效的措施之一。武鸣县动物卫生监督机构与公安、工商等有关职能部门密切协作,多次开展了卓有成效的专项整治和经常性的监管、执法检查工作,使得产地检疫、屠宰检疫工作健康有序地开展,产地检疫率达80%以上、屠宰检疫率达100%,保证人民群众基本吃上“放心肉”。

3.8提高检疫队伍整体素质

检疫队伍的整体素质是动物检疫工作良好开展的关键。动物检疫工作量大面广,涉及的检疫员多,他们的文化层次、专业水平参差不齐,对有关法律法规的理解和准确掌握程度不一,在动物检疫工作中最容易出现误检、漏检、违规等行为,容易酿成事端,造成损失。因此,应依照中长期人才战略与短期培训相结合的方式,不断提升检疫人员文化、专业和职业道德素质,引入激励竞争机制,严格考核,实现“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的用人机制。力争基层检疫机构及其工作人员形象得到较大的改观,建立一支责任心强、职业道德良好、专业技术过硬的检疫队伍,使他们能掌握专业技术、提高业务水平和工作质量,爱岗敬业,在工作中充分发挥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全方位为人民健康服务。

搞好动物检疫工作,确保畜产品的安全,是维护人民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的迫切需要,一旦暴发动物疫情,不仅危害畜牧业生产,制约畜牧业及相关产业的发展,而且直接影响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引起一系列社会问题和政治问题,因此做好动物检疫工作也是一项十分重要的政治、经济任务,我们应本着对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积极探索,扎实工作,稳步推进,将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工作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上一篇:高职畜牧兽医专业学生就业能力培养的策略 下一篇:山区(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