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中式园林的植物配置之艺术美

时间:2022-07-21 12:56:53

探析中式园林的植物配置之艺术美

中国园林讲究“师法自然”,植物在景观设计中起到联系作用。在功能方面可以让土壤更凝聚,净化空气等。中国古人们通过仔细观察,并且将它们寓意成有感情的有生命的物体,将它们与建筑、山石、水池等相互协调,匹配有情,互相映衬,使它们组成一个最具美的整体,给人们提供一个源于自然而高于自然的宜居空间。那到底是植物在园林中有哪些艺术作用呢?现代园林植物配置的趋势有将会怎样呢?本文将对这些问题做简单分析。

前言:随着环境日益的恶化使得人们对植物越来越重视,好的植物配置从实用功能上看带给人们一个和谐宜居的生活空间。好的景观植物配置应该是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持续发展并体现出鲜明的场所、地域特征、文化等特点。那如何利用植物来展现地域、文化、艺术美,当然不是随意摆弄植物,也不是盲目的跟随国外的植物配置,好的设计要把功能与艺术美、地域、文化进行完美结合才能既满足人们的需求又有利于环境保护。

中国园林植物的功能

1.隐蔽围墙,扩展间隔

在古代园林中,树常用来隐蔽墙壁,江南园林尤喜使用,既给人美感,又把硬硬的墙面柔化和虚化。今天的景观设计中常用这一方法,比如竹子,植于墙前或直接将其种植成不同式样的绿篱,既美又提供了私密空间,营造似隔非隔的感觉。在车道与人行道间用植物相隔,则是最生态最有效的屏蔽、遮挡马路的嘈杂声。而在绿地周边种植乔木,这样就形成了围合空间,达到闲中取静的效果。

2.笼罩景象,成荫投影

景色远看时由于树的遮挡给人一种神秘感,诱使观赏者走近观看,起到诱导的作用。同时植物能改善气候,冬季挡住凌冽的风,当夏季来临的时候,园林给人们提供了一个适合游玩栖息的场所。

3 装饰山水,衬托建筑

装饰建筑最佳选择是植物,树的姿态、色彩、体型、尺寸与建筑相互协调,给人灵动、活泼的感觉,所以古人们重视古树的保留,古树彰显独特的文化底蕴。园林的水配上各种植物,岸边的植物比如说柳树倒影映在水中,使水面生动活泼,丰富多彩。

4 呈现季相之美

植物在春夏秋冬表达不同的语言,春天,各处花开,当然是游人观赏最好的季节;夏天的园林是避暑最佳之地;秋冬季节当然也有不同的景象,甚至古人专门为了观赏不同的季节建造不同的观赏园,比如梅园、菊园等,这都得宜于不同植物四季变化之美。

5 创造园林“声”景

古人造园就已经考虑“声景”,比如“雨打芭蕉”,造园不仅要考虑眼观还要听觉、嗅觉甚至触觉一起考虑到,让人更为舒适。

6 散布芬芳,招蜂引蝶

园中植物能招蜂引蝶,不仅给人带来嗅觉上的芬芳,视觉上也有更丰富的色彩和灵动,,给游园之人更多的趣味。

景观设计中植物自然属性的运用

1.姿态

中国园林重植物的姿态,甚至对植物的选择是严苛的,比如盆景的出现就是展现姿态美。在选择不同的乔木、灌木、草木等互相配置能形成丰富的植物景观,也可以选其中的一两种来孤植。在自然式园林中,孤植常用于开敞的大草坪一端、构图的自然中心处,与周围的景观相呼应;在规则园林中,孤植树常植于中心或轴线上,所以孤植对植物的要求很高,树种必须选择形体壮伟、姿态优美、轮廓鲜明、生长旺盛、树大荫浓、寿命长等特点的树,比如银杏、悬铃木、榕树、海棠、樱花、广玉兰、桂花等等,它们必须要与周围环境相协调并能成为视线的焦点。就拿著名的现代建筑大师贝聿铭设计的苏州博物馆来说,为了找到其中一棵与园相衬的树,专门请人去深山古树植与博物馆中,所以树的姿态很重要。

2.线条

植物本身的线条有粗细、曲直、浓淡、虚实之分,园林中常绿和落叶植物都会按照合适的比例搭配种植,在秋冬季节,落叶树在常绿植物衬托下露出它的的枝干,的线条在郁郁葱葱中散发出“空灵”与透气的美感。为了表达出线条的流畅之感,常常将丛植、群植、列植运用其中,甚至在规模教大的园林中使用林植,它们可当主景或者配景,他们体现的是树木的群体美,种类不宜太多,否则显得过于凌乱,树与树之间搭配形态要协调、体量对称等,为了有足够的空间去欣赏这一集体效果,一定会留有观赏视距。通过排列布局之后呈现的线条的美,富有层次变化,忽高忽低,引导人们的视线,给人集中的注视点。很多园林专门把树的根部露出来,带给人们不同的美。

3.色彩

植物大多随着季节与地理的变化呈现丰富的色彩,细致的造园师运用叶、花和果中体会植物的美。在秋天,北方运用较多的有银杏、加杨、白蜡、桦树、元宝枫、黄栌、山楂等;而南方常种植秋色叶树种有金钱松、板栗、鸡爪槭、乌桕、落羽杉等。

植物色彩搭配给观赏者带来温度、距离、面积、兴奋以及重量感等感觉。所谓温度感,比如人们由红色想到火与冬天的太阳,给人以温暖之感,而由蓝色想到水与炎夏的树荫、寂静的夜空和冰冷的阴影,由此衍生出寒冷感等。

植物之美与精神的传递

古人常用植物来比喻,它反应社会生活,表现园主的思想倾向。还有一些象征吉祥,甚至将它们“人化”,让它们有生命、有感情的活动,并注入人格的意义。“一花一木见精神”。使园林花木形神兼备,立志高远,并以此作为园林及景点主题意境,比如松柏,除了它本身的独特形态之美有别于其他乔木,还由于耐寒常青常用它来象征能抗击环境的变化,保持本真、坚强不屈的精神,也拿它象征寿,并把松、竹、梅誉为“岁寒三友”。还有常用的梅、柳、牡丹等等都被赋予人们对生活充满希望的意义。

中西方园林对植物美“表达”的差异

1. 西方园林“几何美”

法国拥有很多古典园林,比如巴黎著名的凡赛尔宫;园林体现“理性”,西方古典园林的造园是把树木建筑化,换言之就是几何化,人工化。在园子里,人们并不是在欣赏自然美,大多数时候我们欣赏的是带有不同颜色和质地的材料,被用来铺砌成平面的图案,或者被修剪成球形、方形、圆锥形等几何形状的“绿色雕塑”。它们所带给我们的感觉就是被人征服的感觉。当然,如果仅仅只从观赏的角度来说,这种几何造型的树木也有其独特美的一面,就现代社会来说,在很庄严的地方例如政府、军队植物就必须要被修剪,这样给人威慑之感。发展到今天世界各个地方的园林都在沿用这一方式。西方后来也有接近“自然式”园林的英国园林,它们想要表达的理念是“园圃尽可能像荒野般自然”,但这还是与中国园林文化存在很大差异。

2 中式园林“自然美”

中式园林以苏州留园为代表,讲求模仿自然,讲究植物形态、位置、色彩、疏密,追求形态曲折、苍老古朴、层次感非常强烈。除了这一点园林中还善用老树,体现诗意和意境;体现造园精神:“师法自然”。但是这里必须说明一点,就如钱伯斯认为:“虽然处处师法自然,但并不摒弃人为,它的实际设计原则在于创造各种各样的景,以适应理智的或感情享受的各种各样的目的”。

中式园林讲求小而精,对于植物的设计更是考虑到了方方面面,西方城市绿化布置则倾向于大面积几何构图,气势恢宏、规整统一,这然也是东西方文化带来的差异性。

总结

现代园林吸收世界各地园林特色,在表现方式上出现了很多新的园林方式,园林不再以单一的方式出现,比如近几年出现的“极少主义园林”,极少主义者们将若干植物先修剪成几何形状在组成图案,他们以不同宽窄高低的复杂几何形状,以及绿叶之间交相辉映的微妙交互效果,创造出常年都引人瞩目的抽象作品。由于现代园林设计大部分面向人民大众,设计更多的是对人性化的考虑,提倡方便与舒适性,更提倡精神上的感受,同时艺术化的趋势也更明显,所以在植物色彩的运用与造型方面新型材料的运用越来越多,设计风格比前人更为大胆、抽象、张扬、感染力更强,现代园林设计对多元化的追求、地域性的理念出现得也越来越多。

近几年由于生态环境的逐渐恶化,人们也慢慢认识到过度“人工化”的设计带来的诸多隐患,现代园林设计似乎越来越倾向“师法自然”、简就是繁,让设计回归自然,对于植物更是要恢复他们的“天性”。在未来的设计中,如何让设计回归自然,如何在前人的基础上进一步展现植物配置的美是值得每个园林设计师继续深思和探讨的问题。

(作者单位:四川师范大学美术学院)

上一篇: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的岭南建筑造型应用 下一篇:探析建筑工程管理的现状及其控制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