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姓与姜尚衍生的姓氏史略

时间:2022-07-21 12:33:01

姜姓来源于远古的炎帝神农氏,《国语·晋语》记载:昔少典娶有峤氏女,生黄帝、炎帝。黄帝以姬水成,炎帝以姜水成,成而异德,故黄帝为姬,炎帝为姜。百家姓中有很多姓氏都是由姜姓衍生出来的。姜姓在全国分布广泛,北方为其主要分布地,尤其以山东省为多。姜姓在当今中国姓氏排行第60位。

虞夏之际,炎帝裔孙、四岳始祖伯夷,因辅佐禹治水有功,被封于吕,建立吕国,复赐以祖姓姜,接续了炎帝姜姓的衣钵。西周建立齐国的吕尚,是本姓姜的,所以亦称姜尚(姜子牙)。姜尚的后代,有的姓吕,有的姓姜。因姜尚所建的齐国都城在今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这一支派,我们称其为山东姜姓发源地。另,陕西省宝鸡市为炎帝出生地,我们称其为姜姓主要发源地。本文主要探讨因姜尚衍生的姜姓发源地及新产生的姓源。诸如出自姜姓有史可查的有生、左、员、章、齐、尚、姓、吕、骆等姓氏。

姜姓自夏商以来,分为齐、许、申、甫四国。其居戎狄者为姜戎氏,系古戎人一支,原在瓜州(今甘肃敦煌西),逐渐东移入陕。公元前638年,为秦所迫,迁至晋南。

汉初,居住在河南新蔡(今安徽临泉姜寨)、山东淄博的姜姓发展为关东大族,刘邦采纳娄敬建议,迁六国贵族后裔的关东豪族于关中,姜姓被迫徙关中,遂居天水,此时,姜姓还有播迁于江苏、四川等地者。

东汉末及三国时期,有姜维盛于甘肃天水,姜肱盛于江苏沛县,天水一支的姜诗盛于广汉(今四川射洪南)。姜维降蜀后,其后裔居川。两晋南北朝时期,有姜姓为避战乱而从中原徙居江南各地。直至唐代,天水仍是姜姓的发展繁衍中心,并从中派生出九真(今广西、越南清化省清化一带)姜姓,此支姜姓出自唐舒州刺史姜神翊。姜神翊嫡孙姜公辅在唐德宗时任宰相,后贬为泉州刺史,当是姜姓最早入闽者。有资料表明,唐宋时期姜姓还分布于今河北、河南、浙江、江西、安徽、山东及广东。

明朝洪武年间,姜世良先迁至福建泉州龙溪县红豆乡,并由此发迹。其后世子孙又有由此移居于广东陆丰盐墩乡,在广东继续繁衍,其11世孙姜朝凤于清乾隆二年(1737年)移居台湾,此期姜姓纷纷向中国南部闽、粤迁徙,而渡海到台湾者,又以来自粤籍居多。

据清代学者张澍撰写《姓氏寻源》列举3200余姓,属于炎帝神农氏姜族世系的分支姓氏,计有单姓100个,复姓40个。我根据《姓氏寻源》《万姓统谱》《元和姓纂》《中国姓氏大探源》《古今姓氏探源》《通志·氏族略》《古今姓氏书辨证》等姓氏学资料查阅得知,其中由姜子牙而产生的姓氏约有60余个。以下略述一些常见的姓氏。

1.高氏。是当今中国姓氏排行第15位的大姓。据《中国姓氏辞典》载:“高,出自姜姓,以邑为氏。春秋时,姜太公六世孙齐文公吕赤之子受封于高邑(今河南省禹州市)称为公子高。其孙溪,以祖封邑名为氏,称高溪,其后有高氏。”高氏还有另一支,同时还有改姓和赐姓之说,但不涉及姜太公姓源,不作陈述。

2.吕氏。是当今中国百家姓排行第40位的大姓。据《中国姓氏辞典》载:“吕,出自姜姓,以国为氏。据《通志·氏族略》所载,夏代有吕国,在今河南省南阳市西部。周宣王时,吕国改为甫国。春秋时,被楚国所灭,其后有吕氏。”

3.卢氏。是当今中国百家姓排行第42位的大姓。卢姓,史载来源有四。第一支为齐太公姜子牙后裔而来。据《中国姓氏辞典》载:“卢,出自姜姓,以邑名为氏。春秋时齐国文公之子高,有孙名食采于卢邑(今山东省长清县),其后人以卢为氏。”

4.丁氏。是当今中国百家姓排行第46位的大姓。丁氏来源至少在5支以上。其中一支依史书记载,是姜太公的后裔,发源于现在的山东省境内。据《通志·氏族略》云:西周分封诸侯,姜太公受封于齐。其子伋,死后谥号为“丁公”。其后裔遂以丁为氏。

5.丘和邱氏。今天丘姓非常少见,而邱姓则多。邱氏,是当今中国百家姓排行第77位的大姓。其来源有4支。其中之一为以地为氏。据《风俗通义》所载,姜太公受封于齐国,建都营丘(今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其后有丘氏。清雍正时,为避孔子的讳,朝廷下令把丘姓一律改为邱姓,借以表示对至圣先师的崇高敬意。

6.易氏。是当今中国百家姓排行第93位的大姓。其来源有二,一为来自姜姓,以易为氏。周武王封姜尚于齐,后又封他的子孙于易地,这部分姜尚的后裔于是以地名作为姓氏,为河北易姓。(《中华姓氏大探源·易姓》)

7.贺氏。是当今中国百家姓排行第97位的大姓。据《通志·氏族略》所载,春秋时齐桓公之后有大夫庆封,其后以“庆”为氏。东汉有庆纯,官拜侍中。当时汉安帝之父为清河王刘庆,为避清河王的名讳,庆纯改姓贺氏(取贺与庆两字义同)。故东汉永初元年(107年)以后,方有贺氏。

8.崔氏。据《中国姓氏辞典》载:“崔,出自姜姓,以邑为氏。据《新唐书·宰相世系表》所载,春秋时齐丁公伋的嫡长子季子,把国位继承权让给叔乙,自己食采于崔邑(今山东省章丘县西北),其后遂为崔氏。”

9.孝氏。据郑樵《通志·氏族略》载:“春秋时齐桓公之子昭,继承君位,在位十年,死后谥号为‘孝’,称为齐孝公。其支庶子孙以其谥号‘孝’为氏。另一支出自赢姓。”

10.大陆氏。据《中国姓氏辞典》载:“大陆,出自姜姓,以邑为氏。据《万姓统谱》云:周代,齐太公之后,食采于大陆邑(一名陆乡),其后为大陆氏。”

11.东郭氏。据《中国姓氏辞典》载:东郭,出自姜姓,以居地为氏。据《姓谱》及《通志·氏族略》所载,为春秋时齐桓公之后。齐国公族大夫居东郭、西郭、北郭者,以地为氏,称为“三郭”。

12.北郭氏。据郑樵《通志·氏族略·以地为氏》载:“春秋时齐国大夫有世代居于北郭者,其后有北郭氏。”《中国姓氏辞典》载:“北郭,出自姜姓,以居地为氏。”

13.西郭氏。据《万姓统谱》载:《潜夫论》说:姓氏中有东门、西郭、南宫、北郭,都是以居住地(方位)为姓。《路史》说:是齐国国君的族人后代。

14.畅氏。据《万姓统谱》载:《陈留风俗传》说:畅姓出于古代诸侯国齐国。《千家姓》说:古代家族在河南郡。《晋书》记载中有齐国人畅惠明。

15.章氏。据《古今姓氏书辨证》载:周初姜子牙被封于齐,他的支孙分封于鄣(今山东省章丘市),建立鄣国。春秋时,被同宗国齐国所灭,其子孙去邑傍为姓,乃成章氏。

16.齐氏。据《万姓统谱》载:太公吕尚(姜尚)的封地在齐,因以地名为姓。《风俗通》说:以国为名为姓的是齐、鲁、宋、卫。

17.聂氏。据《古今姓氏探源》载:春秋时齐国丁公封其孙于聂城邑(今山东省茌平县西),为齐国附庸,称聂国。其后子孙遂以国名为姓,乃成聂姓。

其余还有许、甫、巨、钜、莒、柱、土、浦、忍、井、丙、口、药、布、厉、励、冻、东、后等姓氏。

姓氏文化,宗亲谱系,说到底既是一个家族发源、生息、繁衍的历史,又是一个民族生生不息的历史,是一个民族传递的血脉、生长的根系。因此,每个家族的背后,都有着不同寻常的历史轨迹,也正是这样的历史,共同构成了中华民族的民族史诗。今天,我们研究探讨这些起源于姜子牙的姓氏之根,其实也是在寻民族之根、文化之根。

作者单位:阜阳日报社

上一篇:马克思主义理论整体性研究的四个层次 下一篇:加快领导方式转变 推进基层社会管理制度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