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权责任法的多重功能说

时间:2022-07-20 11:19:48

侵权责任法的多重功能说

【摘 要】从功能上看,侵权行为法通过制裁不法行为人,补救受害人的损害,从而有效的保护民事主体的合法权利,教育不法行为人,预防侵权行为的发生,及时补救受害人的损失。我国学者关于侵权责任法功能定位之见解,存在三种不同的学说,有单一功能说即补偿功能说;双重功能说即补偿功能与预防功能说;多重功能说即补偿功能、惩罚功能、预防功能、创设与保护民事权益、分散损害与平衡社会利益的功能、保护与创造民事权利的功能以及维护行为自由的功能。笔者认为多重功能说更具合理性,本文将根据理论界的各种观点对多重功能学说的合理性进行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侵权责任;多重功能;社会现实;审判实践

现代侵权责任法所保护的范围已从主要保护物权,到强化对人格权、知识产权等权益的保护方向发展,对人格权、知识产权的保护方式不限于损害赔偿,还包括停止损害、消除影响、恢复名誉等多种责任形式。侵权行为不仅发生在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领域,而且也广泛的发生在竞争关系、劳动关系、环境保护关系、教育管理关系等领域,调整的范围极为广泛。侵权行为种类繁多,各种行为对受害人造成的损害在形式上和程度上各不相同,随着侵权责任法保障的权利范围不断扩张,侵权行为类型的多样化,侵权法从保护权利扩张到保护合法的利益,其自身所具有的功能也随之发生了改变。所以,侵权法的功能也不再单一的限制在救济功能,如果仅仅强调其救济功能,忽略其他功能的作用,则会禁锢该法的发展,不利于完善侵权责任法。只有各项功能协调统一,达成一致,相互配合,相互补充,才能更好的实现侵权责任法的目的,完成其所要达到的目标,以适应现代社会保护公民、法人的民事权利的需要。

一、世界范围内侵权责任法的发展状况

在各国侵权法中,大陆法系侵权责任法以其一般化、抽象性和概括性的特点著称,因此法律明快而简洁。在大陆法系,侵权行为一直是作为债发生的一个重要原因而被纳入债法体系的,但是其在传统债法体系中所负载的功能显然已不足以适应时代的需求。与其不同的是,在英美法系,一直将侵权法作为一个独立的法律部门进行构造,而且主要是以判例的形式表现出来的。因此,侵权责任法应当从债法体系中分离出来而成为民法体系中独立的一支,侵权责任法独立成编,适应了法律文明的发展趋势和社会的发展。

英美法上的侵权责任法是属于独立的部门,美国就专门制订了内容非常丰富的《侵权法重述》,使得它可以容纳大量的侵权法规则,在面对诸如上述复杂社会问题时,美国大动作地在有关新生损害领域放弃和软化对传统规则的适用,拓宽侵权法保护的范围,实现无因化,启用惩罚性赔偿。美国的侵权法不仅浓缩了两大法系之一的普通法系的传统,它的发展代表了一种顺应社会潮流勇于且善于合理革新的法律模式,更为重要的是,它具有人类法律历史中承前启后的典型示例意义。在我国《侵权责任法》的立法中,大量借鉴外国侵权法立法的最新经验,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第一,在立法模式上,坚持大陆法系侵权法一般化的立法传统,制定能够概括全部侵权行为的侵权行为一般条款,在其指导下,借鉴英美法系侵权法类型化立法模式,实行不完全的侵权行为类型化规定。第二,在立法结构上,建立以大陆法系侵权法基本内容为特点的侵权责任法总则性规定,规定以英美法系侵权法类型化为特点的规定具体侵权行为规则的侵权责任法的分则性规定,形成别具一格的《侵权责任法》的总、分结构。第三,在立法形式上,坚持大陆法系的成文法传统,借鉴英美法系侵权法的独立性形式,单独制定《侵权责任法》,在大陆法系侵权法中独树一帜。第四,广泛借鉴各国侵权法立法成功的侵权法规则,使我国《侵权责任法》的具体规定更加具体、明确,更具可操作性,例如,美国侵权法的责任分担规则、惩罚性赔偿金规则、各种侵权责任详细规定具体规则等,使我国《侵权责任法》的规则鲜明,从而使其更具可操作性。

二、我国侵权责任法面对的社会现实

20世纪以来,随着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的发展,创造了丰富的物质财富,广泛的使用了先进的科学技术成果,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力,人们在享受这些物质文明的同时,遭遇到了诸如交通事故、工商事故、缺陷产品致人损害环境污染、环境污染等各种社会问题。面对新的社会现实,侵权法原则、概念、制度和理论的基础也随着社会的需要、时代的变迁而发生了诸多变化。现代侵权法的发展趋势之一是侵权法的目的由维护个人活动自由向保护被害人权益方向转变,欧美等发达国家强调主张限制个人自由社会利益、社会权利,社会利益,侵权法目的的变化正是反映了这一社会需求。

从高空坠物到产品质量损害、从网络诽谤到环境污染、从医疗损害到交通事故等等,这些侵权事件不断发生。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新的侵权类型不断出现。据统计,2012年全国法院受理侵权纠纷等一审案件185万多件,比2011年上升9.9%。面对众多新的侵权类型出现,侵权责任法选择与时俱进,扩大其调整功能,不断适应新的社会发展趋势,无疑可防患于未然、确保法律的生命力。

三、近年来的司法审判实践

侵权民事案件一直是人民法院民事审判的重要组成部分,近些年来,随着我国社会工业化、信息化,特别是社会经济科技的高速发展,各种侵权行为引起的民事案件逐年增多,侵权案件的类型、复杂性和专业性都与过去有较大的变化。与网络发展相应,网络侵权纠纷大量产生,机动车交通事故损害赔偿、医疗损害赔偿、产品责任、死亡赔偿金、环境污染损害赔偿、精神损害赔偿等方面出现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解决如此大量纷繁复杂的纠纷,仅靠《民法通则》、单行法律的个别规定和司法解释是不够的,必须制定完备的侵权责任法律制度。应当看到的是,现在的《民法通则》中的那些法条,仅仅是我们现行的侵权责任法中的一个主要部分,而在司法实践当中积累起来的那些经验远远超出了《民法通则》所规定的内容。正是积累的这些司法实践经验,为《侵权责任法》的立法提供了丰富的实践基础和鲜活的法律营养。

司法实践中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因而推动了我国侵权责任法的不断发展。大量在立法时不能预见到的问题大量发生,促使法院不得不广泛借鉴外国的、我国台湾的立法和司法经验,广泛借鉴侵权责任法的理论研究成果,应用于司法实践,推动侵权责任法的不断发展。把最高人民法院制定的关于侵权行为的司法解释进行整理归纳,吸收到侵权责任法当中,在《最高人民法院公报》公布的人格权和侵权的典型案例中,就有上百个之多,其他具有典型意义的案例则不计其数。各级法院通过侵权案件的审理,进行创造性的法律适用,创造了一大批具有判例性质的典型案例,丰富和发展了中国侵权法的规则,侵权责任法就更具有活力和更具有可操作性。

【参考文献】

[1]李仁玉.比较侵权法[M].北京大学出版社,1996.

[2]杨立新.侵权行为法专论[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3]王泽鉴.侵权行为法[M].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1.

上一篇:关于“就近入学”政策及其公平性研究 下一篇:浅析如何加强对环境行政权的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