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1亿欧元收购平保入主富通集团

时间:2022-07-20 11:03:09

18.1亿欧元收购平保入主富通集团

继中国银行业通过海外收购进行国际化战略之后,不甘寂寞的中国保险业亦开始大举进行海外并购。

中国平安保险集团董事长马明哲宣布18.1亿欧元入主比利时富通集团,成为后者单一第一大股东。这是中国保险业首个海外成功收购案例。马明哲称此并购为“具有中国保险行业里程碑式的重大意义”。

与此同时,中国人寿董事长杨超近日也表示,计划收购欧洲或北美一家大型保险公司的战略性股权。包括此前的工行、中信证券,今年以来中国金融巨头接连成为国际金融界收购案的主角。这其中,固然有长期的战略考虑,但在时机上或者也得益于次贷危机,使得欧美金融机构变得相对廉价,为中国金融业海外并购提供了一个买入时机。

平安200亿入主富通

手握数千亿可用资金的中国平安终于出手海外并购。

11月29日,平安和富通集团同时确认,中国平安人寿从二级市场直接购买富通集团约4.18%的股权,总代价18.1亿欧元,折合人民币逾200亿人民币,成为富通集团单一第一大股东。这是中国保险业第一次通过海外收购,更是首度通过二级市场进行海外收购的案例。在此消息刺激下,中国平安A股和H股劲升。

中国平安高层人士称,本次交易是中国保险公司首次投资全球性金融机构,也是中国金融企业至今为止对国际金融企业的规模第二大的投资,仅次于国家开发银行对英国巴克莱银行22亿欧元的投资规模。

在成为富通集团单一第一大股东次日,中国平安与富通集团签订谅解备忘录。根据该谅解备忘录,平安有权向富通集团董事会提名一名非执行董事。富通集团董事会同时决定邀请平安集团总经理(COO)张子欣加入其董事会,并将根据惯例通过比利时监管部门无异议审批的前提下在2008年4月的股东大会上申请股东批准。

“对于中国平安而言,收购富通股权,将令其进一步优化资产全球配置和提高投资收益。同时,这次投资还为中国平安将来开拓海外业务、发掘新的收入增长点提供宝贵的经验,可谓一举多得。”财经人士曹中铭认为。

事实上,富通集团是一家以经营银行及保险业务为主的欧洲最大的国际金融服务提供商之一。截至2007年10月31日,富通集团的市值达到486亿欧元,是欧洲前15大金融机构之一。该集团通过自有渠道以及其它中介机构和分销合作伙伴为其个人、公司和机构客户提供一系列完善的产品和服务。

马明哲也表示:“它将帮助平安提高竞争优势,获得更快的可持续发展速度,并推动保险资金运用的创新。由于中国平安和富通集团的业务模式匹配,中国平安可以学习富通集团在交叉销售、风险管理以及产品设计创新等方面的经验,令此次交易取得极具价值的协同效应。”

马明哲提到的“交叉销售”,目前恰是中国平安在努力打造综合性金融集团过程中的具体操作战略之一。这一特点正是富通集团的强项。富通交叉销售的结果是,其三分之一甚至更多的银行客户也是保险客户。在海外市场,富通已经成了银行保险的代名词。

保险业大举海外并购

“中国公司正对收购海外企业的股份表现出日益浓厚的兴趣,这样做可以避免直接收购海外企业所面临的政治和战略阻力。”曹中铭表示。

包括此前的中国工商银行,今年以来中国金融巨头接连成为国际金融界股份收购案的主角。而中国平安也终于出手。中国平安集团投资者关系负责人金绍梁称,7月份保监会出台的《保险资金境外投资管理暂行办法》对保险资金境外投资要求相对宽松。政府也力推保险资金出境投资,因为海外公司目前估值比国内的低,走出去有利于降低风险。从人民币升值因素考虑,投资欧元市场的公司还有非常大的获利空间。此人士还透露,在目前环境下,平安还会继续在海外寻找好的投资机会。

“中国人寿也有意作为金融投资者,买进海外公司的少数股权。”在获批QDII资格,投资境外资产的同时,打起境外金融业主意的,还有中国人寿。中国人寿董事长杨超近日也表示,计划收购欧洲或北美一家大型保险公司的战略性股权,目前正在与几个对象进行谈判。他表示,一切虽然还没有得到批准,但政府仍然支持大型国有保险公司投资海外资产。

中国不断扩大的富人和中产阶层越来越需要让资金在实现保值的同时获得高于银行存款利息的收益渠道,中国平安对富通集团的交易正是针对这一趋势有的放矢。随着顶级保险公司将目光投向传统保险产品以外的领域,中国的保险业正在经历重新洗牌。

外界认为,最有可能吸引中国保险公司注意力的企业,是英国第二大寿险公司――保诚保险,该公司已经在中国乃至亚洲其他地方建立了强大市场地位。正在亚洲发展业务的英国保险公司英杰华(Aviva),也可以为中国投资者提供通向英国、欧洲大陆和美国的桥梁。外界认为,其他潜在目标,还包括法国保险集团安盛(Axa)和荷兰国际集团(ING)。而许多国际保险公司都对中国人寿的战略入股感兴趣,因为这样可以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让它们获得进入繁荣的中国市场的通道。

业内人士据此分析,保险业海外扩张大幕将由此拉开。从内因上说,寿险公司目前资金比较充裕,走出去的愿望强烈。从海外环境来讲,受美国次级债危机影响,欧美市场不少公司受伤很严重。一些知名公司的资金目前其实还很紧张,股价也下跌了很多。这些公司表现出了很强烈的增资需求,很欢迎中国资金的注入。这也是近期国内金融机构频频得手海外收购的原因。

“保险资金的海外扩张应该还会继续行动。”业内人士表示。

借力次贷危机

市场分析人士评论说,中国平安此举可以看作次贷危机中的一种战略性抄底。

“次贷危机使得欧美金融机构变得相对廉价,为中国金融业海外并购提供了一个买入时机。”马明哲也认为。

富通集团,同很多欧美金融机构一样,受美国次贷危机影响,其股价自今年4月于30欧元左右的高点阶梯下行,其间即使与苏格兰皇家银行等组团吃下荷兰银行,也未能挽回下降趋势。

平安内部人士称,关于次贷危机的问题,其在交易过程中基于公开信息已进行了充分的考虑和评估,富通目前的市场价格也已经把其在次贷危机方面可能受到的负面影响考虑了进去。据泛欧交易所资料,目前富通的股价所对应的P/B仅1.16倍,P/E仅6.4倍,从今年4月的高点至今下降了近40%。

在美国次贷危机影响下,诸多受损的欧美金融机构正在成为国际上资金雄厚者眼中的“猎物”。业界知情人士表示,2个月前中国平安物色上了富通集团。此前,双方已经通过多轮接触并建立起足够的了解和信任。由于富通是上市公司,有大量的公开信息以及经过审计的财务报告,平安也根据这些公开信息进行了必要的调查。中国平安此次就敏锐地发现良机并出手把“价廉物美”的富通集团收入囊中。

面对类似欧美主要金融机构的股价大跌,已经有部分资金进场抄底,如阿联酋基金对花旗集团注资75亿美元,市场普遍认为其在时机与价格方面都很划算,并令近期遭抛售的金融股形势好转。所以中国平安入股富通,是次贷危机中类似的战略性抄底。

上一篇:货币政策首度从紧 紧缩周期或已到来 下一篇:基金涌现赎回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