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英:名医父亲令我肃然起敬

时间:2022-07-20 08:56:53

那英:名医父亲令我肃然起敬

一心专研医学,那父无暇照管那英

那英的父亲那红生,1939年出生在辽宁沈阳市。这位满族汉子精通医术,25岁就成了沈阳党工医院的主任医生。

那英的那双脚在娘肚子里就曾大显神通,一天到晚不是蹬就是踹,踢蹬得那家所有人都以为是个男孩子,所以,那红生在那英没出世前就给她起好了名字,那家的英雄――那英!

也许这名字起坏了。反正她调皮又淘气,比男孩子还难管。那英3岁的时候,由于母亲的身体状况不佳,父亲就把她送到乡下爷爷奶奶家。农村的生活差,那英不适应,她很快就琢磨出一个损招儿:又哭又闹打着滚儿地叫唤肚子疼,大夫翻来覆去地忙乎也检查不出她到底有什么病,最后,只得把她送走。回到沈阳,连著名的中医父亲那红生也没查出女儿到底得了什么病,没等往大医院送,那英的肚子疼竟奇迹般地好了。那英可不傻,目的达到了见好就收。

从上学起,那英就显露出“英雄本色”――爱打架,直打得人家孩子哭鼻子抹泪找老师。老师吹胡子瞪眼找校长,校长拍桌子跺脚找那红生,那红生只好对着心爱的女儿把巴掌抡起来,打得野气十足的那英往妈妈身后藏。

也说不清是哪一次,当那红生又一次对那英抡起巴掌时,却突然发现孩子长大了,个头比姐姐还高,一双好看的大眼睛里显露出审视自己的目光。他的手不觉落了下来,自言自语地说:“这孩子咋一眨眼的工夫长这么大了呢?”

那红生其实是个不合格的爸爸。自从参加抢救一个白血病患者失败后,他就萌生了试制治疗白血病新药的想法。他在自家地下室里养了50多只兔子,购买了必须的设备做试验。那英出生时,他只忙里偷闲跑上去看一眼,说了一句“这孩子像我”,便又回到地下室。为了让兔子吃得好,他每天早早起来,到河边给兔子薅草,然后洗干净,定时定量地把兔子喂饱喂好。而他自己则饥一顿饱一顿。

整整10多年,他没白没黑,有时间就往地下室里钻。家顾不上,孩子顾不上,甚至那英把成绩单上的20几分30几分统统改成八九十分拿给他看时,他也没瞧出破绽,大笔一挥,在成绩单上写了4个字:继续努力。

出乎意料,不争气的女儿成了明星

孩子在不经意中长大了,妻子在不经意中失望了。当妻子忍无可忍,满脸凄楚而又满脸认真地提出离婚时,他吃惊了:“怎么会呢?”而此时的那英,在他这不合格的爸爸面前也觉得腰板硬直了许多,向他质疑:“我和姐姐有想法,你这个爸爸是不是亲的不好说。”他听了,尴尬笑了。好在此时经过700多次的试验,他的“消白丹”已经初见成效,才使他免除了被娘儿仨开除户籍的危险。

从地下室回到地上,那红生带着拼出来的一身病和一把黑不溜秋的药丸子开始了正常人的生活。也许是要弥补这些年的忽视,他郑重其事地为孩子们规划了前程。中医世家的那红生非常希望一双女儿能够学医,便给姐俩报名上医校,偶尔父亲躲在门外悄悄地看,只见前桌的那辛聚精会神地记笔记听老师讲课,后桌的那英不是左顾右盼,就是搞小动作。下了课,那英就跑到文化馆歌舞团唱歌演出。骂也好打也罢,那红生终于还是没能截断女儿的从艺之路。

后来那英索性买来录音机,听歌、唱歌。那红生气得七窍生烟,却也只能眼望星空喟然长叹。连续几年,她白天唱,晚上唱,睡梦里也在唱。

1988年,那英的机会来了。全国人才之春“阳光杯”通俗歌曲大奖赛在北京举行,那英要去参赛,妈妈同意,姐姐同意,惟独那红生不同意。他觉得,一个没受过正规训练、没有师承、没有根基的人,想去北京露脸,结果只能是丢脸。父女俩为此有过一场争论,那英说:“我行,我准能行。”那红生说:“你大白天说梦话。”争论来争论去,最后那英扔出一句话:“白血病是世界难题,那么多有名的医生都对它没有办法。你一个区属小医院的无名大夫,想攻克它,算不算白日作梦?”一句话让那红生无语了。

晚上,那红生对妻子说:“给她拿100块钱,看看天安门去吧。”那英胜利了,高高兴兴地走了。不过,她此番去北京,可不是那红生所想的那样,只是看看天安门,看看故宫。她凭着自己的实力,在明星荟萃的首都舞台上脱颖而出,顺利地通过复赛、决赛,获得金奖第三名,并被著名作曲家谷建芬纳为门下弟子。

那英在决赛中唱的那首歌是《我找到自己》。从此,那英在全国声名渐起。1991年,首获全国十大最受欢迎歌手奖和全国影视十佳歌手奖;1992年,荣获全国“金穗杯”十佳青年歌手奖;1993年,再获全国十大最受欢迎歌手奖和全国影视十佳歌手奖。那英的名字随她那别具一格的歌声传遍了全国。

那英出名了,那家门上增添了新的光彩。走在街上,熟悉的人见了那红生,都要向他祝贺一番。那红生听了,只是一笑了之。

事业上各显身手,生活中父女情深

此时,那英的母亲已经退休,那英的姐姐也考取了在北京的中国中医研究所读研究生,为了合家团聚,那英在北京买了宽敞的住房,特意回沈阳来接父母去北京安度晚年。可举手表决的结果,是妈妈同意,姐姐同意,惟有那红生不同意。那英几乎气哭了。她不明白这老倔巴头子是怎么想的。北京生活条件好,生活水准高,况且又是阖家团聚,互相间都有个照应。

事隔多年,那红生讲起这件事仍是感慨万分:“我和那英,相互间就像她唱的那两首歌一样,我对她是‘雾里看花’,她对我是‘白天不懂夜的黑’。”那红生其实是不舍他的“消白丹”。自从他捧着药丸子从地下室回到医院后,数年的临床实践使他如虎添翼,“消白丹”的研究渐入佳境。去北京固然可以阖家团聚,生活安逸,但离开沈阳则意味着要丢掉自己半生心血的结晶,使“消白丹”的研究半途而废。

从此,那英再也不提让父亲去北京的事,父女俩天各一方,各为自己的事业奔波着、忙碌着。

1993年,那红生的“消白丹”荣获沈阳市科技成果奖,并被载入《中国科技成果大全》;1994年,那英应台湾福茂唱片股份有限公司之邀,赴台制作了她的第一张个人专辑《为你朝思暮想》;1995年,那红生的“消白丹”在天津一炮打响;同年,那英推出她的第二张个人专辑《白天不懂夜的黑》;1996年5月,第四届国际名医药大会在美国洛杉矶举行,那红生接受邀请,带着“消白丹”赴美参加大会,接受国际医学界的检验。

就在那英去大连以歌声为残疾人运动会表示祝福时,那红生在地球的另一边也大出风头,他的“消白丹”经过动物实验,证明对白血病病理细胞的抑制率达到97.3%,大会评委会为这世界医学的奇迹而振奋,特别授予“消白丹”和《消白丹治疗白血病的临床研究》论文双项金奖,那红生成为大会上惟一一个双项金奖获得者。

那红生载誉回到了沈阳,特意向仍在大连的那英通报了喜讯。此时的那英仍不敢相信老爸的黑药丸子真能够如此神通:“爸,你该不是吹牛吧?”那红生得意地一笑:“姑娘,回家看看老爸的金牌吧!”

婚后的那英懂得了为人父母的不容易,尤其是在丈夫孟桐的影响下,那英变得更加注重对父母的精神关怀,她常说:“让父母吃好住好,给他们提供优越物质条件,那只是浅层次关怀。满足老人的精神和心理需求,才是真正的孝顺。”

2012年9月,那红生准备在沈阳组建一处实验室,那英资助一笔钱帮父亲圆梦,并在父亲的影响下,那英不断地为白血病患儿捐款。不仅如此,她还数次陪父亲出席白血病公益慈善活动。责编/张立平

上一篇:真孝心应对假刁难,迎来女婿新时代 下一篇:媳妇,要不要让淘宝做你老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