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中国土地文化的几个问题

时间:2022-07-20 08:50:11

关于中国土地文化的几个问题

中国,土地,文化,三个巨大无比的概念,每一个都可以单独作出无数文章,甚至可以专门出版一摞书籍。现在我想用几句话说个轮廓。

中国为什么叫中国?

中国为什么叫中国?我们平常最熟悉的事情不见得心里清楚明白,这就是个例子。另外,这跟土地有关系吗?

先说中国一名的来历。《禹贡》有句话,“中邦锡土姓”。《史记・夏本纪》里面就变了,变成“中国锡土姓”。“锡”是什么意思?“赐”也。那是不是说,不论“中邦”也好,“中国”也好,都姓土?不对,古人行文不加标点,“土”和“姓”之间应该有个顿号,即“中国赐土、姓”,意思应该是“中央政权赐予土地和姓氏”。有土地,有姓氏,在古代,那是一件很了不得的大事。从根儿上说,“中邦”和“中国”,只是区别地域远近而已,因为“中”本身就是方位词,印度称摩伽陀为中国,日本也曾经称山阳为中国。但是按章太炎的分析,这还是有极大区别的,区别在于,日本和印度人所称的“中国”,是称相对于本国边郡的中心地带,即“国家之中部”的意思,而中国人所称“中国”,是称相对于领域以外其他邦国的自己整个国土,即“我的国家”的意思。

那么,“中华”是什么意思?是地域?不是。有人说是血统,振振有词,但是经不起细究:五十多个民族,连种姓都不相同的,自古以来曾经合了分、分了又合的许多个大国小国在一起,怎么能是一个血统呢?我认为,要说血统也不是实指,应当是文化血统。说到底,“中华”是一个文化群落的名称,是区别于中国四周非华夏文化组群的,也就是“别华夷”的作用。所谓的“华”,归根结蒂是一种文化上的区分。

有人说,中国,中华,都是汉以后国人在地域及文化上自矜、自持、自傲的表现,但是反过来想想,又何尝没有一种自尊、自勉、自强的意愿在里面?

千年一瞬,今天,由于有了简洁明快的信息传播,以及便捷的交通工具,地球越来越像个村子了,而“中国”这个名字,也不再仅仅是中国人的自称。一百多年前,当帝国主义列强疯狂瓜分我们的国土时,这名字里面多的是辛酸、耻辱及血泪,已经不再有什么自傲、自矜的成分了!同样道理,我们在这几十年,通过改革开放走向民族复兴国家强盛道路时,我们实实在在能体会到一种扬眉吐气的“中国式”自豪与骄傲。

所以,中国不仅仅是一种地域和政区的划分,中华也不仅仅是人类族群的组合,他们还是数千年文化血缘的延续,数千年文化精神的凝练,数千年文化思想的沉淀,这其中有自矜、自持甚至自傲的表现,更有自强、自勉和自尊的觉悟。

什么是土地?

在古代,人们使用单音词,所以土就是土,地就是地,两个概念相差很大。“土”是指土壤,“地”一是指相对于天的大地。二是指相对于水面的陆地。今天,我们将“土”和“地”合起来称呼,意思有哪些变化?按《现代汉语词典》的说法,“土地”一是指田地,二是指疆域,三是指迷信中的地方小神。两字相加,字数多了,概念却小了,把最重要最关键的概念抽掉了!

于是,相对于天的“地”就快被人们从语言中淡忘了。也许你要问:不是有“大地”这个词吗?对,“大地”承继了古代人“地”的概念,但是千万别忘了,古代人称“地”时,心中必有“天”,“地”是一个很大的哲学概念,是人类认识世界的两大对象之一,它包括几乎天之下整个的、所有的、一切的物质世界。墨子说,地生长松柏禾苗,生长鼋鼍龟鱼,就是说“地”不仅指陆地,还包括水面,这近似于今天的“大土地”概念。孔子说,天无私覆,地无私载,日月无私照――所有物质都由“地”来承载着。《礼记》中讲,地载着华山等天下所有的山岭而不嫌重,激荡着千川万水在它身上流淌也不泄漏,所有的生命和一切物质它都一力承担了。这才是“地”――也就是我们今天的“大土地”概念。

由此可见,从认识论上讲,古人认为地是相对于“天”和“日月”的一个认识论目标,是一切生命的载体,是一条生命之船,古人将地经常称作“万物母”、“方载”就是这个意思。今天的人呢?虽说还有“大地”这个词,但是说到大地时,“大”只当作一个形容词,“地”也只是一块小小的自我生命的依靠而已。从这一点来讲,我认为宁可还原古人“土”、“地”的概念比较好:土地,就是相对于天的、生长并承载一切生命、承载千山万川及一切物质的星球(古人叫“黄舆”或“方载”)。它不仅仅指田地,还包括荒野戈壁沙漠草原;不仅仅是指陆地,还包括江河湖海;不仅仅是指地球表面,还包括地壳下以及其中的矿藏。

文化是什么?

有位学者说了一句很经典的话:文化的本质是人化。

根据专家的研究,文化的定义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文化,着眼于人与动物、社会与自然的本质区别,也就是说,人在自然界所创造的一切,包括物质、精神、制度、信息和行为,都属于文化的范畴;狭义的文化,则强调与物质社会经济基础相对应的精神产品和行为意识,包括文学、书法、绘画、音乐、舞蹈等等。

马克思主义的经典作家对前阶级社会文化的研究下了很大功夫,其目的,一是想追寻人类历史发展的足迹,探索人类历史发展规律;二是为人类未来社会理想蓝图找一个参照系。《家庭、国家和私有制的起源》里面描述道:在野蛮时代的中级阶段,氏族社会出现了第一次大的社会分工,即畜牧业和农业的分工,由此产生了交换行为。农业导致了耕地占有权观念的产生。改进工具的需要刺激了手工业的发展。生产需要更多劳动力,故以战争获得俘虏,这就出现了阶级:主人与奴隶,剥削者与被剥削者。接踵而来的是,男子因畜牧和战争占有了更多的财富,妇女在家庭中的地位下降,母权制被颠覆,确立了父权制和一夫一妻制家庭。在野蛮时代高级阶段产生了第二次社会大分工:手工业和农业。阶级增加了富人和穷人的区别。向文明时代过渡阶段产生第三次大分工:商业分离出来。战争使城市变得重要起来,出现了专门的商人。货币成为非生产者统治生产者及其生产的新手段。

那么,这能得出什么结论呢?就是说,文化是环境的产物,文化是人在自身所处之环境中进行的创造行为以及所带来的变化和进步。所以,前苏联哲学家罗森塔尔・尤金在他所编的《哲学小辞典》中,将文化定义为“人类在大地上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并提出了“文化的核心问题是人”这一著名观点。

综合前人的研究成果,文化被分为四种形态,一为物态文化层,指人的物质生产活动及其产品的总和,是看得见摸得着的具体实在的事物,如衣、食、住、行等;二为制度文化层,指人们在社会实

践中建立的规范自身行为和调节相互关系的准则,如法律、规定、公约等;三为行为文化层,指人在长期社会交往中约定俗成的习惯和风俗;四为心态文化层,指人们的心理和社会的意识形态,包括价值观念、审美情趣、思维方式以及由此而产生的文学艺术作品。这是文化的核心部分,也是文化的精华部分。

中国土地文化的内涵是什么?

既然文化的核心是人,文化就是人化。那么,中国土地文化就要研究中国人在土地上进化发展进步的历史。采集一狩猎的生产生活方式占据了我们进化过程99%的漫长时间,随着人们对驯养动物生理特性的了解,游牧文化逐渐产生;农耕文化对中西文明进程都影响深远。但对中华民族的影响异乎寻常地重要(从耕作技术讲,农业可分为初级农业和集约农业两种,而直到今天,中国农业的大部分还在初级阶段,集约农业所占比重仍然很小);近几十年,工业文化带来了生产力的飞跃发展和整个社会面貌的巨大变化。

今天,我们在土地上所创造的物质财富丰富得一塌糊涂,于是,吃什么、怎么吃,饮食文化大行其道;越穿越怪、越穿越靓丽,服饰文化步履坚实地引领着时尚潮流;整个国家都在大兴土木,建筑文化也体现出鲜明的时代风格和地域特征;机场遍布各地、飞机频繁起降,高速公路四通八达,城际快铁也呼啸来去,交通设施和交通工具的进步导致交通文化的革命性变化。

承载着一切进步变化的是土地

遗憾的是,我们面对土地的文化意识,却远远落后于社会经济的发展,甚至停留在初级农业阶段!想一想,当我们许多人还在以初级农业的意识和眼光看待我们的土地,看到的仅仅是权力、财富和身份地位,心里想的总是占有、占有、更多地占有,以这种落后的文化意识去搞工业化,城市化,信息化,怎么能够善待土地、珍惜和合理利用土地?

既然文化是环境的产物,那么来看看我国文化所处的地域环境,其特点主要有三:一是内陆辽阔,空间巨大,为民族的生存、发展与创造提供了回旋与施展的舞台;二是地形复杂,气候多样,为中国文化的丰富内涵和多元特点提供了有利的发展条件;第三是山河壮丽,景色秀美,对民族的文化心理及审美趣味产生良好的影响。

但是这些环境特色,对土地文化意识又有其不利的一面,内陆辽阔空间巨大,容易养成大手大脚浪费资源的习惯;地形复杂气候多样,容易养成随遇而安不甚讲规则的性格;山河壮丽景色秀美,又何尝不是国人耽于玩赏游乐、疏于科学规划认真建设的根源?这些,是国人在经济社会飞速发展的同时,土地文化意识跟不上发展脚步的重要原因之一。明白了这道理,再回头看土地文化的内涵,大致可以清楚了――

中国的土地文化,或者在现阶段可以称作国土资源文化,它需要研究人和土地(包括土地下面的矿产、地上地下的水等资源)的关系,探寻人地关系在生产力发展水平不同阶段、尤其是现在阶段所发生的新变化,研究今天的人在利用土地的经济社会活动中的文化心理,树立人地关系协调发展的意识,加强以土地为主题的文化活动,加强对不同品位的土地,包括田地和荒地、平原和山川、陆地和海洋等一切国土资源对人类及其他生命族群生存影响的研究,等等。将健康的土地文化观念尽可能广泛地传递给人民群众,并将一些落后的、有害的文化观念尽可能地剔除出来,让人们认识其危害并且抛弃它。

这里面一个要害问题就是人。人有人品,地有地品。对土地、矿产、水等自然资源保护利用的水平,是由人的科学素质文化品位决定的。

现阶段中国土地文化的情状

今天,在实际的土地(包括土地、矿产、地上水和地下水等)资源的利用中,为什么会有那么多尖锐的矛盾?原因有二,一是文化和权、钱之间的矛盾。有文化却没有权或没有钱,没文化的人却有权或有钱,在土地利用的社会活动中将构成激烈的矛盾冲突。二是先进文化和落后文化之间的矛盾,历史上总有一些时候,先进文化并不一定占主导地位,在利益决定行为的时代,落后的文化意识对某些有钱有权的人来说更有利。而我们的任务,就是要继承优秀传统,构建中国国土资源先进文化体系。

要建设和谐社会,一个重要的任务,就是必须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文化。要搞好当代中国的国土资源管理事业,一个不可忽略的重要任务,就是正确认识并继承中华民族优秀的土地文化传统,研究人类资源利用方面的科学成果和先进思想,构建21世纪中国国土资源先进文化体系。

当前,我国的国土资源事业已经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站在一个新的发展起点上,这就对我们的国土资源文化工作、对国土资源从业队伍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要求他们在保护资源、保障发展、维护权益、服务社会方面,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要求它具有开放、现代、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有特色鲜明、活力充沛的表现形态,要求它有吸引人的魅力和强劲的凝聚力,有旺盛的精气神。只有这样,才会给国土资源工作源源不断注入活力,并持续不断地推动着和谐国土、和谐社会的建设向前迈进。一句话,要求他们有文化,有先进的文化思想意识!而这一点,是一些国土资源从业者甚至负一定责任的领导者经常意识不到的。

从这个意义上讲,中国土地管理水平的高低,决定于这支管理队伍科学文化素质的高低。推而广之,中国土地文化水平的高低,决定于整个社会管理层和有钱、有能力改变土地命运的所有人的科学文化素质的高低。说到底,决定于我们的国民素质的高低。

今天,中国的土地文化或称国土资源文化,对国土资源管理者来说,它是一门认识哲学,每个人都要去学习、参悟;对所有有权有钱的人来说,它是一门未修完或者考试未及格的课程,每个人都要重修、补考;对所有中国国民来说,它是一道人生命题,每个人都要去完成。而且一定要完成好,不能失败!

因为,这关系到中华民族的生存、发展和壮大。

上一篇:三宗“最” 下一篇:研究者在这个时代是幸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