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井通风安全控制因素与防范措施

时间:2022-07-20 07:08:28

矿井通风安全控制因素与防范措施

【摘要】在矿井的生产中,工作面常常会由于通风不良导致瓦斯堆积,若不及时采取措施将会导致瓦斯煤层爆炸等严重的事故。矿井通风系统是一个不断变化的动态系统,尤其是老矿山的矿井通风系统,存在各种各样的危险因素和不合理因素,因此,必须依靠科学管理和技术进步,制定出科学合理、操作性强的规章制度,并在生产过程严格执行,优化矿井通风系统和通风网路,采取技术措施加强通风监测与管理,消除安全事故和职业病的发生,提高矿山企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关键词】安全生产;矿井通风安全;防范措施;安全控制

煤炭是中国的第一能源,做好煤炭的安全生产成为一个受到国家关注的问题,但矿井开采中却存在不少安全隐患。通风工作是矿井安全工作的基础,是稀释和排除矿井瓦斯与粉尘最有效、最可靠的方法,也是创造良好劳动环境的基本途径,而合理的通风又是抑制煤炭自燃和火灾发展的重要手段。因此,做好井下的通风安全为工人创造好的作业环境才能更好的更有效的开采煤炭能源。

1矿井通风安全控制中的影响因素

1.1人的因素

煤矿事故的发生是地质因素、管理、作业方式等多种因素相互作用的产物。地质因素是不可抗拒的,是我们难以避免的。但是,作业方式方法、配套管理措施、人的不安全行为等却是我们可以控制的,其核心是人的因素。在矿井通风控制和隐患排查治理过程中,我们很难把握人的行为状况是否符合安全生产的要求。矿井安全生产归根到底是人的管理,人是矿井通风控制的最为重要的因素,矿井通风的过程控制必须从人开始,到人结束。多少次惨痛的教训让我们不得不反思,矿井通风控制问题必须注重人的因素。人的因素包括安全意识、通风安全操作能力等,它是矿井通风控制的主导。我们要确保安全生产,降低人的犯错误几率,尽可能消除人的不安全行为具有重要意义。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创建学习型企业,加强对从业者的培训,提高从业者的技术水平。

1.2物的因素

矿井通风控制贯穿于煤矿生产系统运动的始终,而物是过程控制管理的依据,煤矿生产系统凭借控制的动能,调整系统各环节的活动,使生产系统按计划运行,并能不断适应环境的变化,从而达到系统预定的目标。通防隐患的存在和事故的发生与矿井中过量能量和危险物质,如: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硫化氢、甲烷等有着重大关系。可燃气体达到爆炸极限如甲烷、一氧化碳等,在空气中,甲烷在空气中爆炸范围为5%~15%,氢气的爆炸极限4%~70%左右,一氧化碳的爆炸极限为12.5%~74%。;窒息或有毒气体的浓度都有标准,如人体耐受二氧化碳浓度的极限为6.55%。正常空气中二氧化碳浓度为0.03%~0.04%,国家规定公共场所二氧化碳浓度的卫生标准是0.1%;CO毒性很大,正常人接触1h为35ppm,不会有明显中毒症状,但超过就会中毒,严重会死亡。因此,在矿井通风控制中对这些危险物的状态进行监测和控制,是过程控制管理的依据。我们要根据不同情况采取相应的措施,尽可能消除矿井安全的隐患。

2环境因素

2.1隐患治理

隐患是潜在的事故,要贯彻预防为主的方针,排查隐患、治理隐患,将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为此要从隐患确认入手,强化隐患级别的危险性估算、隐患排查、隐患预测、隐患类别分析、隐患治理和考核等几方面工作。由于矿井通防系统是一个变化的动态系统,因此隐患分析必须是连续和系统的,必须贯穿于“一通三防”的整个过程。

2.2大气监测

通防事故的间接原因是不安全条件的存在它直接引起通防事故。危险的大气状态是触发通防事故的直接原因,因此必须强化对危险大气状态的监测。具体来说,要对瓦斯浓度变化、粉尘飞扬和堆积状态、烟雾蒸汽征兆、风流稳定情况等进行动态检测和分析,重点是对测点的密度、监测的强度、各参数的危险值、测试人员的责任、处理及汇报程序有一个明确的规定。

2.3环境监测

硬环境是通风安全工作的特质手段和条件,从许多事故看,灾难的发生往往是由于硬境的缺陷,因此必须加强对硬环境的监测,确保设备设施的灵敏可靠。尽可能地减少危险物质造成的危害;使用个人防护用品,构筑避灾桐室,使用不同种类灾害的避灾路线撤离等各种措施、装备和手段,保护井下人员,并采取相应的应急救护措施等。

3通风事故的防范措施

3.1环境因素的预防

(1)制订和实施矿井通风和瓦斯、煤尘的控制计划和管理方案,建立确保通风系统和瓦斯、煤尘控制的程序,充分利用技术手段加强预测预报,实施必要的控制和防范措施;(2)矿井开拓布置必须事先设计且设计合理,加强矿井通风管理,改善矿井通风系统,保证矿井足够的风量;确保通风设施的位置合理,质量合格,切实提高通风系统的可靠性;(3)加强机电管理,强化主要通风机和局部通风机管理,保证矿井正常通风;(4)加强煤与瓦斯突出矿井、高瓦斯矿井的地质预测和瓦斯管理。煤与瓦斯突出矿井、高瓦斯矿井必须建立瓦斯抽放系统,设立专用回风巷,积极开展瓦斯综合治理措施,完善手段,坚持走瓦斯、地质、矿压治理相结合,科技与实践相结合的道路,把各项制度落实到位(5)做好火灾危险因素控制,完善矿井防尘系统,坚决做到有巷必有管,有管必有水;(6)切实做好煤矿安全评估和矿井通风能力核定工作,确保煤矿的安全生产。

3.2人为因素的预防

(1)完善法律法规,健全各种规章制度,配齐专业技术管理人员。统一思想,落实法定代表人是瓦斯治理第一责任人的规定,努力构建“通风可靠、抽采达标、监控有效、管理到位”的瓦斯综合治理工作体系。进一步完善事故应急救援体系,实现应急救援产业化。

(2)创造良好的通防环境,建立本质通风安全系统,突出“一通三防”的安全第一地位,改变通防人员素质偏低的现状,企业领导者要从战略的高度去认识,对通防人员的需求由量化向质化逐步转变。改进职工收人分配政策,通防人员虽然劳动强度相对一线职工低一些,但他们安全责任重大,最好的激励政策就是细化现有分配方式,使经济分配机制总体上向效益倾斜,同工种向苦、脏、累倾斜,同时单位要把岗位工种按要害程度划分,按岗位职责轻重划分,实现责、权、利的最佳配置,激励通防人员的工作积极性,确保通防队伍的相对稳定,坚决消除“重生产、轻安全”思想和行为。

(3)实行每月瓦斯评价和安全隐患闭环管理制度,提前预测辨识生产过程中的各种隐患。在施工过程中严格按照预评价提出的问题进行改进、改善,在施工完成后,要进行安全验收评价,进一步确定该矿井在生产过程中还存在什么安全隐患,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做到有隐患不生产,有问题先解决,形成预先评价一安全信息采集一辨识重大隐患一过程重点监控一消除隐患的闭环管理系统,实现安全工作由被动检查型向超前防范型转变,增强企业管理的针对性,体现管理的系统性,形成强有力的管理文化氛围。

(4)强化安全培训,搞好矿井质量标准化工作,强力推进“岗位描述”、“手指口述”制度。变理论培训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培训,采取模块式技能培训方法,将系统知识分成单个知识点,利用班前会或每周一次,结合现场实际讲授1个知识点,每月1次小结考核,结果同奖金挂钩,使职工对自己岗位的技术规范,熟记于心,践行岗位,切实提高他们驾驭现场自然环境复杂万变形势的能力。

4总结

认真做好矿井通风安全是保证矿井安全生产的前提条件,对于通风安全控制中的因素进行分析,针对每种因素采取相应的措施应对,防范于未然。

参考文献:

[1]朱红青,崔伟杰,陈浩,等.矿井通风系统风量稳定性分析与应用[C].2008(沈阳)国际安全科学与技术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08.

[2]崔刚,陈开岩.矿井通风系统安全可靠性综合评价方法探讨[J].煤炭科学技术,1999.

上一篇:班主任角色探微 下一篇:探析压力容器制造特征、问题与处理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