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重科学渗透 提高孩子素质

时间:2022-07-20 07:02:48

注重科学渗透 提高孩子素质

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说:“生活教育是给生活以教育,用生活来教育,为生活向前向上的需要而教育。”可见,生活是教育的充分和必要条件,教育只有和生活结合才能成为教育;教育要是脱离了生活,便不是教育。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本质就是科学与教育是有机统一的,为此,我们必须从娃娃开始灌输科学理念,在幼儿教育中努力培养孩子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的良好习惯。

一、以“生活即教育”为指导,创设贴近幼儿生活的科学教育环境

心理学探究表明:儿童的认知发展是在不断与环境的相互积极作用中从外界而获得的。因此,我们根据幼儿已有的经验创设一个健康、丰富的科学教育环境是符合幼儿的认知特点和发展需要的。幼儿生活的科学教育环境通常包括物质环境和心理环境,这意味着应该从这两个方面考虑。

第一,创设物质环境。对于物质环境,应提供给幼儿一个到处充满着鸟语花香的大自然,让幼儿在这里观察各种各样的植物,观察四季的变化,幼儿就好比生活在一幅自然界画卷中一样,他们从色彩、声音中探询其中的奥妙,启发他们的好奇心。另外,还要为他们组建种植园,让幼儿亲自播种、浇水、收获,使幼儿在这其中亲自体会、亲自感受科学。

第二,创设心理环境。从某种意义上说,创设心理环境比物质环境更重要,作为一线教师必须热情、支持鼓励幼儿的科学探索活动,爱护幼儿的探索成果,不要伤害他们的自尊心,与孩子共同参与到活动中去,使他们无拘无束的去接受科学教育。譬如,我在进行主题活动《我会飞……》时,鉴于孩子们对各种鸟的名字、外形特征不甚了解,就创设了这样的环境:在教室内贴各种鸟的图片和知识卡,让幼儿将鸟的外形跟名字对号入座;在区域角投放各种鸟的模型玩具,让幼儿观察不同小鸟之间的区别;播放一些有关的碟片,让幼儿通过多种感官加深对鸟的认识。

二、观察幼儿的兴趣点,选择生活化的科学教育活动

幼儿的思维是直观形象的,我们只有认真贯彻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才能使幼儿在生活中学习科学知识,才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诸如在幼儿园的操场上,我们常常会看到许多孩子在快乐的奔跑着,可有些孩子蹲着围在一起,好象在讨论着什么秘密。此时,假如我们大声的予以训斥,就会打断孩子们的“研究”。碰到这种情况我常常是轻轻的走过去,加入他们“研究”的行列,一起参与互动。几个学生接连问我:“老师,你看蚂蚁在搬东西。”“老师,它们搬了豆有什么用?”“老师,蚂蚁怎么知道这儿有豆的?都到这儿来了。”于是,我及时抓住了孩子们对蚂蚁感兴趣这一个点,展开了有关于蚂蚁的一系列活动,如:科学《有趣的蚂蚁》,通过让幼儿捉蚂蚁,认识蚂蚁,并在自然角中投放蚂蚁,随时让幼儿有观察的机会,让幼儿能更多的了解蚂蚁,也满足了幼儿的好奇心。这样的教学活动不仅激发了幼儿学习的兴趣,而且培养了他们的观察能力,发散思维能力也得到同步提升。

三、把握探索时机,丰富生活化的探索内容

我们在教学实践中将科学活动生活化,有利于孩子感受到周围世界的神奇,有利于领悟到科学就在身边,有利于获得直接经验,有利于保持永久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有利于获得真正内化的科学知识和经验。譬如:有一次一个孩子偶然发现经过热水的浸泡后,木耳神奇地发生了变化:大小、形态和颜色都变了,于是我法发问:“还有哪些东西放在热水里发生变化的?”通过讨论,许多孩子逐渐对泡茶等现象产生浓厚的兴趣。因此,我们一定要灵活指导孩子在生活中进行科学探索,不断提高孩子捕捉生活中的科学现象的敏感度。

四、以“教学做合一”为指导,培养幼儿解决问题的能力

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反对以“教”为中心,主张“教学做合一,”即:教学方法一定要从以“教”为中心,转到以“学”为中心,让幼儿学会学习。因此,我们只有注重贯彻在科学教学过程中实施探究性原则,才能在科学教育活动中创造条件,成功引导孩子参加探究操作活动。譬如,我在《怎样让蛋宝宝站起来》这个活动中,为幼儿提供了沙子、米、毛巾等工具,让幼儿自由尝试,将蛋宝宝站起来。很快,有的幼儿就得出结论:毛巾不能使蛋宝宝站起来。接着,我向幼儿提出了问题:“毛巾真的不能使蛋宝宝站起来吗?请每个小朋友都想办法试一试!”话音刚落,孩子们就忙活开了,突然有一个男孩喊了一声:“我有点成功了!”大家一看,原来,他把毛巾揉成一团,把蛋放在这一团上,虽然有点歪,但总算是站住了。此时,人群里又冒出了一个女孩子建议:“让它住在房子里就不会摔倒了吧!”许多孩子似乎得到了启发,有几个幼儿很快将毛巾做了一个圆圈,将鸡蛋团团围住,这下,蛋宝宝乖乖地站在那了。

英国著名社会学家斯宾塞先生说:“教育是为了完满的生活。”可见,教育的宗旨是使人生活得更美好。作为一名幼儿园的教师,务必与时俱进,大胆践行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以幼儿的生活及其周围环境为基础,使教育内容与幼儿的实际生活、感性经验相结合,让幼儿在真实的情景中 将科学作为他们的生活准则,逐渐培养为创新型人才。

上一篇:打造小学数学高效课堂 下一篇:语文课堂追求阅读的自我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