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信息经济科技管理思路

时间:2022-07-20 06:53:21

高校信息经济科技管理思路

1加快人才队伍的建设

信息经济竞争的实质是高科技的竞争,是知识和智慧的较量。这种较量归根结底是高层次人才的竞争。高校的竞争在新世纪以来愈演愈烈,要在竞争中立于不败,就必须切实贯彻人才第一的原则,始终把人才的培养和人才队伍的建设放到首要的位置上。

1.1人才的培养

高校的科研工作是培养高级专门人才的一个重要途径,高水平的科研为高层次的人才培养提供强有力的支撑,这其中各学科的基础研究是学术型人才发展的摇篮,而应用发展研究和科技成果的开发推广则是技能型人才成长的根基。高校科技管理部门必须充分意识到人才培养的关键作用,要不断完善人才培养机制,为人才培养创造合适的发展环境;爱护人才,用好人才,鼓励学有所长、学有所为;要本着高度的历史紧迫感和时代使命感,在科技创新中发现和培养一流人才,要特别注意对具有市场竞争意识和未来意识的人才的培养,但又切忌急功近利,只为迎合市场短平快的需要放弃对基础研究的支持。

1.2人才的使用

人才如何得到合理的使用主要在于两点:人才个体和人才群体。人才个体是人才群体存在的基础。信息经济的发展需要具有较高知识水平、能够在较高层次上从事知识的生产和传播的人才个体。必须大胆提拔优秀的个体人才,可以考虑特事特办,在政策上给予特殊扶持,特别是要从根本上解决特别人才的待遇问题,一旦任用就要放手使用,在思想上信任他们,在工作和生活上关心和支持他们,为他们创造成长的良好环境,实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人才群体是由许多人才个体联系组合而成的整体。合理的人才梯队结构是科技创新能否实现的关键。伴随着信息经济的迅猛发展,知识更新的速度也越来越快,不同学科领域的相互融合和交叉越来越广泛,高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空间也越来越广阔。因此,高校要充分发挥人才团队的作用,在人才群体结构建设方面要贯彻/创新、高效、合理0的原则,即人才群体创新精神强、群体运行高效、群体组织结构合理。要培养一批勤恳踏实、愿意奉献、思维敏捷、知识渊博的学科带头人,让他们在群体内部形成良好的人才竞争氛围,在合作中竞争,在竞争中合作,真正让整个群体动起来,比起来,这样才能切实促进知识和技术的创新,进而服务于经济的发展。

2加强科技计划管理

当前,一些高校中的科技管理工作仍然在/项目申报、研究、验收、归档/的旧体制下运行。这种管理体制,由于较大程度上忽略了社会的实际需求和科研成果的应用性,往往会出现科研项目选题不当、科研内容脱离社会实际的问题,这必然会严重影响想干实事的科研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进而阻碍了高效科技的发展和进步。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新的信息经济环境下,科技管理体制必须做出相应改革,以适应经济的发展。当前被认为是切实有效的新的科技管理体制为:需要、选题、研究、鉴定、知识产权保护、成果转化、满足需要。课题的选择是科研工作开展的首要步骤,选题的恰当与否直接关系到其后的科研工作能否顺利进行,选题不能是盲目的、被动的,必须与社会实际需要密切结合,顺应经济的发展。目前,高校的科研课题主要有两个来源:纵向课题和横向课题。纵向课题主要是国家、部、省科技发展项目,如各类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等;横向课题主要是应企事业单位的实际需要而产生的课题。高校的科技工作应本着/以基础研究为根,放开科技的开发和推广应用0的方针,根据自身的实力和条件,着眼于各地的实际发展需要,从传统的习惯性思维中走出来,积极主动地面对市场,结合社会的实际需要,提高科研项目选题的经济价值和实用研究价值。在课题的实施和管理方面,要总体上做到/宏观调控、全盘考量、整体部署0,在具体环节上要进行动态管理,及时跟进检查项目进度,有效监控项目的运行质量;要具备一定的前瞻性,注意超前引导,在课题的预评估阶段把好关,选出一批具有较好发展前景和预期市场应用价值的课题,必要时可本着资源有效配置的原则,对相关课题进行合并或重组科研人员。对已结题并被鉴定有相当应用价值的项目,要充分发挥部门的职能作用,积极推动项目的应用和推广,促进科研成果的转化,使科学研究向科技开发、转化、应用的方向拓展;对未能及时完成的课题,要主动帮忙找出原因,协调各方关系,创造条件,促进课题的尽快完成。

3加速科研成果的推广应用

作为第一生产力的科学技术,其实现最终还是有赖于具体科技成果的转化,科研成果在多大程度上得到有效推广和应用关系到科技的可持续发展,是科技进步的主要标志。在当前高校的实际科研工作中,科技成果转化一直是难以解决的一个重大问题。一方面大量有实际应用价值的成果滞留在学校,浪费科技资源的同时,也阻碍了高校科技的扩大再生产;另一方面,在已完成的课题中,满足社会需要、有实际应用价值的科研成果又很少,相当多的科研成果只停留在纸面上,华而不实,没有什么实际价值。针对这一问题,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尝试:1)一线科研研究人员需要具备对当前市场和经济的运行有敏锐的观察力,根据市场的实际需求不断提高科技成果的实用性,并在将自己的创新成果转化为具体的有竞争能力的商品方面不遗余力。2)科技管理部门要充分发挥自身的职能,利用自身独特的优势积极参与到科研成果的推广中来,在此过程中担负起领导和组织工作,将一线科研人员的创新成果聚焦到最适应经济需求、最能产生经济效益的方向上来,同时要充分发挥自身的服务功能,积极掌握市场动态,收集市场需求信息,为科技人员提供及时的信息服务。3)科技管理部门要主动参与各种科技活动和技术交易活动,加强与其他科技部门的信息交流,充分发挥技术市场的资源配置功能和桥梁作用,为科技成果转化寻找合作伙伴,密切与市场企业的科研合作,促进成果向有需要的企业转移,通过技术转让、合作开发、技术入股等多种方式促使科研成果的商品化。在科研成果转化的过程中,两类人才的作用尤为重要:有科学头脑的企业家和有市场眼光的科研工作者。高校培养和聚集了大批的优秀科研工作者,在新的信息经济时代,只有走出校园,深入基层,融入社会,才能有效地运用自身的专业知识为社会服务,才能促进高校科研一体化和科技成果的商品化、产业化的实现,这也是高校自身实现快速发展、增强实力、提高层次的必然要求。

4推进科技创新工程的实施

创新是每个民族进步的灵魂,为民族和国家的发展提供不竭的动力。科技上的每一步,从基础研究到技术开发,都离不开创新。在这样一个无时无刻不在创新的信息经济时代,民族和国家的未来比以往其他任何时候都更依赖于科技的创新。科技创新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技术创新和知识创新。前者作为后者的目标的动力和目标,同时也是后者的自然延伸和必然结果,后者则为前者的源头和基础,两者密切相关,不可分割。技术创新把知识创新的成果转化为实际生产力,为经济发展提供动力。知识创新为经济产业的发展提供基础来源和支撑,其最终目的也是为了经济的发展。创新首先体现在观念上。我们要充分认识到科技创新的重要意义:它关系到科技和经济的整体发展,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命运与前途。要坚决破除按部就班和因循守旧的旧观念,树立/创新则兴、不创新则亡0的意识,把科技创新工程提到战略高度上来。创新的核心是智力的创新。高校作为一个学科齐全、人才密集、科研力量强、科技成果多的机构,在科技创新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是高科技发展的一个主要生长点和源头。因此,必须在高校内部建立和形成有效的创新机制,加强科技创新的管理,尽力避免力量分散和条块分割所导致的开发周期过长、低水平重复建设等问题;要通过各学科之间、人才个体之间、学校之间的密切联系,促进信息的交流;在项目的建设中通力合作,创造高效率,同时也要制定有效的竞争激励机制和知识产权保护制度,激励高水平科技人才的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创新的落脚点是实践创新。科技创新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的需要,没有了社会需要,科技创新也就失去了前进的动力和目标。因此,要鼓励科技成果以各种形式与生产企业的合作,走产学研相结合的道路,充分发挥市场对科技创新的引导和推动作用。总而言之,高校的科技管理工作必须顺应信息经济发展的大方向和大趋势,转变观念,迎接挑战,在改革中求生存,在创新中求发展,走高科技创新为龙头的产业化之路,努力实现科研、产业、人才、学科间的良性循环和可持续发展。

作者:李森工作单位:仲恺农业工程学院科技处

上一篇:高职科技管理创新思路 下一篇:农业院校科技管理工作强化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