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文化因素培养英语交际能力

时间:2022-07-20 06:31:56

巧用文化因素培养英语交际能力

随着社会经济和全球一体化的发展,作为一门国际语言,英语的学习者越来越多。而语言的基本功能就是社会交际,得体地运用语言进行社会交际是学习语言的首要目的,因此语言的学习不仅是语言知识的学习,语言技能的练习,而且也应包括对目的语国家的风俗习惯、言语礼节及该国的历史、地理等社会文化的了解。

一、语言交际能力与文化因素的关系

语言学家D.Hymes指出,交际能力不但包括对语言形式的掌握,而且包括对语言使用的社会规则的了解和熟识。基本上说,语言交际能力应包括下列五方面的内容:1.语言――指掌握语法知识;2.功能――指运用听、说、读、写四方面的能力;3.语境――选择与所处语境相适宜的话语;4.交际者之间的关系――根据对方的身分、地位、社会场合,说出合乎自己身分的话语;5.社会文化知识――语言首先是一种“社会实践”。这其中后三个方面综合起来就是一点――语言得体性。交际能力的培养也就是使学习者在与对方交流中,根据话题、语境、文化背景讲出得体、恰当的话。这种能力反映出学习者对所学语言所代表文化的了解程度。语言得体性离不开社会文化知识。文化语言学研究表明,语言中储存了一个民族所有的社会生活经验,反映了该民族文化的全部特征。学习者在习得一种民族语言的同时,也在习得该民族的文化。美国著名的语言学家E. Sapir认为语言和文化相互影响、相互作用,语言不能脱离文化而存在,不能脱离社会继承下来的种种信念和做法。认为如果出色完成跨文化交际需要充分认识五种次文化形式:1)生态文化;2)语言文化);3)宗教文化;4)物质文化;5)社会文化,所以,语言和语言的应用不可能脱离文化而单独存在。正如美国著名语言学家萨丕尔指出,“文化可以解释为社会所做的和所想的,而语言则是思想的具体表达方式。”由于语言是一种民族文化的表现与承载形式,不了解这个民族的文化,也就无法真正学好该民族的语言。

二、文化因素对英语交际能力培养的影响

长久以来,只强调语言形式和内部结构的结构主义的英语语言学习方法,认为语言是一个封闭的系统,割裂了语言形式与语言意义及功能的联系。用这种传统方法学习的人可能擅长做专测语法形式、结构的试题,但必然缺乏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能力。英语学习者不仅要学习语言知识并进行技能训练,更应该把这种学习与训练放到文化知识学习的大背景中进行,最终使自己具有语用能力。

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跨文化交际中,如果没有必要的文化能力就会导致误解或交际的失败。这种作用从下面的例子中可见一斑。在词汇中,“dragon”一词相当于汉语的“龙”。但是,从文化的角度来看,其涵义是绝然相反的。龙在汉语中总是用于好的意思。例如“龙凤”是指才能优异的人;“龙虎”用来比喻豪杰人士。在许多中国人的名字中都含有“龙”字。然而在英语中,dragon所起的联想与中文截然不同,它是邪恶与罪恶的象征。甚至在Collins Cobuild EngLish Dictionary中也如此说:If you call a Woman a dragon,You mean that she is fierce and umpleasant。因此,在西方国家说一个人象dragon,他绝不会象中国人那样表现出高兴和乐于接受的心情。相反他会感到生气,甚至愤怒。象dragon这类文化内涵非常丰富的词汇在英语中为数不少。所以如果在学习中只注意语言层次的意思而不了解其文化层次上的内涵,那么在交际中就会产生误解,甚至发生不愉快的事情,从而交际的目的也就无法达到。

中西文化的差异不仅表现在词汇的内涵上,而且还表现在许多方面。在中国人的交际中往往会问及对方的年龄、收入等一些大众化的问题。但是由于文化背景不同,在西方这些话题就可能成了十分敏感的题目。如问及英美人下列问题就是很不得体的,是失礼的表现:How old are you? How much do you earn?这是因为他们认为这些问题是属于个人隐私,这当然令人不悦。

中西文化的差异所涉及的范围很广,这种差异对交际能力的影响不胜枚举。从中可以看出语言交际绝不仅仅是语言能力的问题。它总是受到文化规则的制约。因此,可以得出跨文化交际之所以成为可能,正是人类享有某些共同的文化信息;跨文化交际之所以产生某些偏差,是因为双方不能共享另一些有差异的文化信息。谓之“语外之义”,就是文化因素所造成的语言信息增值。那些隐含在语言符号和非语言符号系统中的文化信息差异如不得以沟通,要进行顺利地交际是不可能的。对语言中文化因素了解越多,语言的交际能力就越强。

长久以来语言学家通过对交际中错误现象的分析也可以证明语言学习中文化因素的重要性。他们认为交际错误可以分为两种:语法错误与语用错误,而且认为后者更为严重。沃尔夫森(M.Wolfson)指出:“在与外族人交谈时,本族人对于他们在语音和语法方面的错误比较宽容。与此相反,违反说话规则则被认为是不够礼貌的。因为本族人不大可能认识到社会语言学的相对性。”这后一种情况又被称之为社交――语用失误,它主要指由于文化背景不同在交际中出现的语用错误。在这种情况下,语法形式掌握得越规范,就越容易引起误解。语言知识只能指导人们表达出形式上正确的句子,而语用能力则指导人们表达出恰当、得体的话语。例如在美国文化中,当我们说get your hands dirty,并不一定意味着你做了一些体力活需要去洗手。有个事例说美国语言学家Tulai教授和来自中国的访问学者样教授在在办公室谈论教学和研究的关系。

Tulai教授:从事研究意味着to get your hands dirty。

杨教授:所以你认为教学比研究更有意义,是吗?“to get your hands dirty”有瞧不起的意思吗?

Tulai教授:喔,不!我不是那个意思。我那样说仅仅是说“你在做什么事情”(you are pacticing),或者“你在从事什么事情”(you are engaged in doing something)

文化因素对英语交际能力的影响在我们日常生活最普遍的称赞和反应方面也存在。例如:A:Your suit is exquisite. The color is so beautiful.(你的西服真雅致,颜色很漂亮。)B1:Thank you.(谢谢。)B2: Oh, it’s very ordinary.(哪里,这西服很普通嘛。)②A: You did a good job.(你干得不错。)B1: Thanks a lot. /Thank you very much.(谢谢。)B2:No,I haven’t done enough. The achievement is the result of joint efforts.(不,我做得还不够,那是大家共同努力的结果。)

在上两例(B1是西方人的惯用表达,B2是中国人用英语所做的一般表达)中,由于中西方人的语言习惯、风俗和文化观念不同,所做的回答也不同。①听到别人赞扬,西方人一般表示接受,说明自己认为对方的赞扬是诚心诚意的;而中国人通常表示受之有愧,做得很不够或者说自己的成就不过是客观条件造成的,等等。②显示的是文化观念的差异:西方人强调的是个人所起的作用,中国人虽然也承认个人作用,但往往更侧重个人与他人的关系以及群体的力量。我们在学习英语时,不仅要看到中英两种语言表达上的差异,更有必要的是看到中西方文化在深层文化价值观念上的不同之处,避免出现交际失误,最终就达到学习外语的真正目的。

可见外语学习目的最终应是培养语言应用能力,交际能力离不开对所学语言国家文化的了解,学习一种语言必然要学习这种语言所代表的文化。

三、利用文化因素培养英语交际能力

首先,在英语学习中要结合文化的学习。文化学习存在于语言学习的每个阶段。语言教学既然最终以语用为目的,就必然涉及语言文化的学习。文化因素与语言形式的难易并不一定成正比,简单的语言形式并不意味着在使用中可以忽略语用与文化因素,如hello/hi/sorry/pardon/thank you等形式上极简单的表达。真正使学习者感到困难的不是如何发准音或拼写正确,而是在实际交际中如何恰当运用语言。所以学习者只要自始至终注意结合语用、文化因素,把语言形式放到社会语用功能的背景下进行学习,就能使语言知识“活”起来,使自己逐步提高语用能力。

其次,在学习文化的基础上进行操练。克鲁姆强调交际活动存在于外语学习的每个步骤,其基本观点是:语言应作为技能培养,大量的交际活动有助于语言知识向语用能力的转化。学习者可在掌握一定的英语基础知识和社会文化知识的基础上,进行各种练习。“假设交际”,指在围绕学习内容展开的各种操练;针对际”,指学习者根据情景和语用考虑,作出反应;“谈论性真实交际”,指学习者不受限制地自由交谈,语言具有真实性和社会性,言语符合语用及文化规范。总之,学习者通过各种方法的实践来提高自己的实际语用交际能力。

(作者单位:河南驻马店黄淮学院)

上一篇:论版面设计技术在包装印刷中的具体应用 下一篇: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要务实求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