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本课程教学――《垃圾分类》

时间:2022-07-20 06:13:49

校本课程教学――《垃圾分类》

活动背景

综合实践活动课是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作为一门由学校自主开发的校本课程,具有很强的开放性,自主性,实践性和生成性。综合实践活动的具体内容最好是来源于学生的生活,贴近学生的认知和兴趣。

据统计,我国约有2/3的城市陷入垃圾围城的困境,城市垃圾年产量近1.5亿吨。在这1.5亿吨的城市垃圾中,被丢弃的可再生资源价值高达205亿元!可见,垃圾中还有大量可以利用的资源,不有效处理垃圾就是资源的巨大浪费。因此,垃圾的收集、处理和利用已成为城市发展中一个棘手的问题。

案例描述

一、活动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通过活动,使学生了解垃圾的分类、危害、处理方法。

2、通过写垃圾处理方案,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想象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培养探究兴趣,锻炼个人探究能力,掌握查找资料、做调查等探究方法。

2、增强团队精神和合作意识,能与同伴友好协作、开展活动。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热爱环境,保护环境意识,自觉减少垃圾产生的数量,从而减少自然资源的耗费,促进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

二、活动重难点:了解垃圾的分类、危害、处理方法及设计垃圾处理方案。

三、活动准备

1、学生对垃圾的危害、处理的方法进行整理,查找。

2、学生对垃圾的分类进行调查。

3、学生的“变废为宝”的作品展示。

四、活动过程

分小组明确各小组的任务

1、信息组1:查找垃圾对人类生活和环境的危害。

2、调查组:分两组分别调查学校及居民的垃圾分类处理情

3、信息组2:查找垃圾的处理方法

4、展示组:垃圾变废为宝,作品展览

制定计划:每小组民主推选组长、制定自己小组活动计划,完成各自小组的任务。

信息组1:查找垃圾对人类生活和环境的危害

垃圾的危害?

1、拍摄乐清市内被垃圾严重污染的区域;

2、废电池的危害?

(1)查找资料,以文本形式展示;

(2)实验研究:种几盆植物,观察、比较放入与不放废电池物质植物的生长情况。

通过上网了解到,垃圾对人类生活和环境的危害主要有:

第一、占地过多,同时垃圾在自然界停留的时间也很长:如塑料100―200年。

第二、污染空气。塑料膜、纸屑和粉尘则随风飞扬形成“白色污染”。

第三、污染水体。水面上漂着的塑料瓶和饭盒,树枝上挂着的塑料袋、面包纸等,不仅造成环境污染,而且如果动物误食了白色垃圾不仅会伤及健康,甚至会死亡。

第四、火灾隐患。垃圾中含有大量可燃物,遇明火或自燃易引起火灾、垃圾爆炸事故不断发生,造成重大损失。

调查组:

(1)活动的设计

为了使学生体会到社会环保问题严重与紧迫性,教师设计了关于当前学生及居民垃圾分类的调查活动教学。教师将学生分成六人小组由小组长负责,分别随机调查100名学生及居民,了解学生垃圾分类情况并进行分析。调查内容:

要求学生在活动中,讲文明,有礼貌。

(2)活动的开展

学生按六人小组在学校门口及居民区进行随机调查,每一组学生都非常认真的调查、询问学生及居民垃圾分类情况,并将调查结果记录在调查表上。回到班级进行小组交流、反馈讨论。其中有一个小组的调查情况是:

大部分学生和居民对垃圾分类不重视,长此以往,必将造成垃圾处理上的困难,造成生活环境的污染。学生建议社会各界加大宣传力度,在居民区内分设各类垃圾箱。

通过交流学生发现,虽然社会各方面加强了环保意识、垃圾分类好处的宣传,然而学生和居民的环保意识仍然不是很高。

信息组2:查找垃圾的处理方法

垃圾的处理方法?

(1)联系垃圾处理厂,了解并拍摄目前本市垃圾处理的方法;

(2)利用网络,搜集垃圾处理的录像、视频等资料,查找国内其他城市,国外发达国家先进的垃圾处理方法。

垃圾在自然情况下的分解情况?

(1)搜集各类垃圾样品,进行实验前的猜测、记录(哪些容易分解?哪些不容易分解?)

(2)掩埋实验,隔周查看分解情况,拍照并记录;

信息组2汇报:垃圾的处理方法有:

一是深埋垃圾,把垃圾放进泥土,渐渐腐烂,最后消失在泥土之中。

二是垃圾分类。垃圾分类收集可以减少垃圾处理量和处理设备,减少土地资源消耗,给生活带来了方便。

三是让垃圾变废为宝。让垃圾很好的被利用。

展示组:

发挥大家的想象力,利用废弃物品,做一些工艺品;然后全班展示。

分析反思:

通过这节课,我对综合实践活动也有了一些新的认识。

(一)真正实现小组合作,发展每个学生的个性

综合实践活动是以研究性学习为主导的学习方式,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以及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为主要的新型课程,合作学习作为它的主要学习方式。几乎每个学科的教学中都要求实现合作学习,可实际上我们在平时教学中合作更多停留在形式层面上,很少真正实现合作学习。但在综合实践活动中真正实现小组合作,发展每个学生的个性。

(二)改变评价方式,注重学生的感受和体验

综合实践活动让我明白了活动要以学生为主,不能一味地惦记着给学生什么,而更关注能为学生做什么的,注重学生的感受和体验。综合实践活动并不在乎学生最后“作品”、“成果”的质量的高低,而是注重过程!注重学生在过程中发现了什么问题,他又是如何想方设法地解决问题的;注重学生在实践中获得了种种体验,对自然、对社会、对人自身的一种关注;注重学生在实践中与他人的交往和合作。

通过这次关于垃圾分类的活动教学,不仅使学生亲身体验到当前居民垃圾分类真实的情况,更意识到社会环保问题的严峻性,增强了自己的社会责任感,同时使学生掌握了如何去了解事物的方法。在活动中更是对学生的合作、分工的一种考验,在调查中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文明礼貌的人文素养则自然而然的得到提高。学生认识到人类制造出来的垃圾有多庞大,垃圾对环境的污染有多严重,并意识到合理处理垃圾的必要性和紧迫感;提高了学生的环保意识,明白“保护环境,人人有责”,解决垃圾问题,从身边做起,从我做起。

上一篇:高职院校图书馆直接参与教学和科研工作的探讨 下一篇:浅析在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中如何实施分组式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