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库综合利用与管理浅析

时间:2022-07-20 05:55:51

水库综合利用与管理浅析

【摘要】水库作为国民经济和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在当前社会主叉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发挥好它最大的社会和经济效益,这是当前水库管理单桩所面临的难题。如何破解这些难题。本文作者从水库防洪、供水、发电、灌溉和旅游等五个主要方面进行了系统探讨论述。

【关键词】防洪;供水;发电;灌溉;旅游;管理

0 前言

近几年,国家一直对农业设施建设工作给予高度重视,而水库建设又是农业设施中的重中之重。如何综合利用现有和未来建设的水库就是一个显得尤为重要的课题。水库作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在不久的将来一定会得到更长足的发展。如何把水库管理好、利用好、建立科学良性管理、运行、维护、发展机制,使水库能够可持续的发挥较好效益,这是一项综合且具有一定困难的工作。本文从防洪抗旱、城镇供水和农业灌溉、水利发电、水库旅游几个方面进行讨论并全面分析如何使水库充分发挥各项功能,提高水库的综合效益。

1 水库防洪抗旱作用

水库是人为的在水循环系统中增加的一个有利于人类生产活动的“调节器”它起到涝时排水,旱时蓄水的调节作用。其作用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如何做好利用好水库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工作。

1.1 工程措施

工程措是通过对水库进行除险加同改造,提高水库坝体的安全性,从而提高工程的运行效益。按照国家《水利水电枢纽工程等级划分及设计标准》规定及水库的重要作用。我们在设计和改造水库必须做到以下几个方面:(1)大坝在使用一点年限后要根据实际情况加固改造甚至重新修建坝体防患未然;(2)根据情况修溢洪道;(3)水库进水渠道、放水洞及闸室、闸门改造及机电设备要给予足够的重视,经常进行检修与调试避免非常时期出现不必要的技术失误;(4)因为水库一般都是灌溉发电城市供水于一体的农业水利设施,所以要定期的根据发展和生产需要对抽水站水库枢纽输电线路改造。达到整个系统在区别作用不要相互干扰交叉作用上又相互协调。(5)健全大坝安全监测系统,增设流域内水情自动化监测设施时刻观察与了解从而根据情况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6)防汛道路要通畅无阻,以便水库出现险情可以及时进行加固和处理险情。[1]

1.2非工程措施

(1)加强组织管理。加强组织管理就是要健全运行管理机构。制定各项规章制度,协调

管理机构内部和社会有关部门的关系,运用法规保证运行管理的正常秩序,维护管理单位的

正当权益。

(2)加强水库工程管理。水库的工程管理包括对水库的工程检查和维修养护,通过工程管理工作,随时临测掌握水情、雨情和工程的动态,及时维修工程,保持工程处于良好的运行状态。

(3)加强调度运用。调度运用是水库运行管理工作的核心,技术性较强。具体又分为防洪调度和兴利调度两个方面,要求充分利用水库的调度调蓄功能,在确保工程安全的前提下.科学地进行蓄水、泄水、用水调度。合理处理防洪与兴利、上下游.各用水单位之间的矛盾,达到最大限度的利用水资源,充分发挥水库工程效益。做到合理开发与利用现有的水力资源。

(4)加强水库防洪抢险工作。水库工程的防汛抢险足关系到工程安危:水库运行期间出现的水文现象往往不能完全与设计吻合。因此,在运行过程中,特别是洪水期间.必须在精神上和物质上作好防汛抢险的充分准备,一旦发生险情要全力抢险,确保工程安全。因为,水库一旦产生危险不像其他工程那样只是本身或者附近造成危害,它会对一个地区产生巨大的灾难。因此,我们必须对防洪工作给予高度重视,此项工作身系当地百姓的生命财产安全。[1]

2.城镇供水、农业灌溉管理

水库工程耗资巨大且对一个地区的作用也是巨大的,一个水库工程肩负着许多使命其中比较重要作用是城镇供水和农业灌溉,而这两方面有时又是相互冲突的特别是在枯水期。如何做到合理利用调度水资源保证正常城镇供水和农业灌溉。因此管理好、利用好一座水库是一项在管理和技术上都比较有难度的工作。首先,水库管理工作应树立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以水库资源可持续利用规划研究工作为龙头.加大制度创新、管理创新力度,进一步完善水库综合管理体制,周密部署,精心安排,突出重点,切实做好水库管理的指导、协调、监督、检查工作。其次技术工作上,一般汛期到来之前,要腾空库容,迎接大汛,这样风险小,但要放出近亿方的水量。如果关闸不放水,不腾空库容,碰到大雨时将承担很大的风险。这样又会造成防洪安全、供水安全和生态安全的问题。因此,加强水库的建设与管理和水利利用技术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如何最终达到城镇供水和农业灌溉合理配置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2.1城镇供水

(1)对于小型水库的供水管理具体应做到以下几方面:明确责任主体,落实安全责任;健全管理机构,落实管理经费;加强安全检查,推进规范管理;搞好前期工作。加快除险加固:加大培训力度,提高管理人员素质:积极推行水库降等运行与报废制度对符合降等运行或报废条件的小型水库予以降等或报废,并做好善后处理工作。只有按照每一个要求切实做好了水库的相关管理,才能保障在需要时能及时的提供水源,发挥小型水库的作用。

(2)对于大中型水库,要用新的理念指导水库的供水管理和对水库实施风险管理。首先,只有做好了对洪水的风险管理。才能保证水库的其他功能更好的发挥。这样安全供水才能够得到保障。建立科学的调度管理体制和机制、协调好防洪与发电、航运等综合利用的关系、加强与防洪调度相关的专题研究、水情、泥沙实时监测、加强水库库区河道管理。其次,从实际出发,实现洪水资源化。具体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确立供水水库水资源保护管理体制、组织编制供水水库库区环境保护实施计划、做好供水水库建设运行期的保护工作、进一步加大供水水库水资源保护基础研究、供水水库水产养殖和水质保护关系研究、强化库区水资源保护监督管理、加强库区水环境及生态环境监测、建立完善的信息反馈体系。只有做好了以上的工作,才能使得水库供水问题从根本上得到解决。[2]

2.2 农业灌溉

( 1) 制订用水计划。有些水库的水源虽然充足,但渠道输水流量有限,且渠线长、灌区广,必须有计划地放水、用水。水库管理处综合生产股每年制订一个年度用水计划,由调度室统一调度,各水利站负责实施。

( 2) 实施专人接送水、按田分水、按方收费的用水管理办法。从水库坝首、水利站到各乡镇、村、队,层层有专人接送水。根据用水计划,坝首管护站负责控制闸放水进干渠,各水利站负责接送水到支渠,站下设管护点,协助乡镇村水利员接送水到田间。层层有专人,各司其职,实行“一把锄头”放水的专人负责制。坚持“先自流灌溉,后提水灌溉,先急后缓”的原则,上下游统一管理,统一调度,共同发挥效益。

(3)实行轮灌制度。对于一些水库干渠过长流量有限,必须实行轮灌制度才能满足灌区农田用水。轮灌制度指集中水量先灌一片,再灌一片,轮流解决用水问题。轮灌亦分级进行,即干渠轮流供水到支渠,支渠轮流供水到斗毛渠,再轮流供水到田间。干渠常年放水,正常保苗期不一定实行轮灌,但在抗旱期间必须实行轮灌,上下游统筹兼顾,统一调度,轮流灌溉。

(4)其次要灌区人民实行统一集体管理,做法如下:①成立灌区农水协会,灌区内的大小水利工程实行统一管理、调度与使用。②推行计划用水与科学用水制度,先自流灌溉后用动力提水灌溉。制定年度用水限额,节奖超罚。③灌溉用水先保农业后供工业,配水先急后缓、先远后近、先水稻后旱作物。④实行“包管包固包修”制度。将大小水利工程划段分包到受益乡镇、村、队,对不完成“三包”任务者缓供水或不供水。⑤提倡节约用水,推行增产节水的科学灌溉方式。消灭串灌漫灌现象,实行开沟灌溉,提倡干湿灌、浇灌、喷灌。⑥实行水利有偿服务,用水户要依法缴纳水费与承担各项用水义务。遵守“四不放水”原则:即对不落实灌溉面积、不交清水费、不清淤渠道、无专人接送水的,一律不放水供水。⑦管理工程,人人有责。发现工程有崩塌渗漏事故,要及时报告,积极参加抢修。每年汛期,实行党政首长负责制,组织防汛抢险队伍,做好防汛抢险准备工作,确保工程安全度汛。[3]

3. 水库电站管理与运行

3.1合理优化调度、提高水电站运行效率

积极采取水电站水库的优化调度,可提高水电站及电力系统的经济管理水平,几乎在不增加任何额外投资的条件下。便可获得显著的经济效益,水库优化调度是挖掘水电站潜力的有效手段,尤其对于北方寒冷地区显得尤为重要。以发电效益最大为目标,利用遗传算法进行了电力市场环境下的水库优化调度。可以增加水电站的发电收益。以发电效益最大化为目标的水库优化调度方法具有以下措施:(1)丰水期初期,充分利用来水发电,引用流量和来水基本持平,以维持较低水位保证水库的调洪能力,同时减少水库弃水增加发电收益。(2)丰水期中后期,可根据来水预报及当时电价水平确定发电策略,如果后期有充沛来水,中期可以多发电量,甚至可以利用水库蓄水发电。如果预报后期来水较少。可以考虑水库提前蓄水,以保证枯水期电价较高时段用水量需要。蓄水量大小一般根据水库调节能力确定。(3)中水期和枯水期,把握时机充分利用高电价时段多发电,实现可发电量增值。(4)防汛前期。对于具有多年调节水库的水电站,该时段的调度策略应该和次年的来水情况、电价水平相结合,以实现水量的年际间合理分配,增加高电价时段的发电量,从而增加水电站的多年总收益。[3]

3.2加强技术监督管理、职工培训提高电站运行效益

水电站的技术监督是运用各种科学试验方法,对各种设备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检验和检测,了解掌握设备的技术状况及在运用中的变化规律,保证设备有良好的技术状况。水电站的技术监督包括仪表、绝缘、金属、化学等监督。关键对仪表、绝缘、金属三项的监督。仪表监督是对各类电器仪表定期进行校验、调整、修理,保证各类仪表和计量表计的完整性和精确性。水电站的维护及检修必须贯彻预防为主的方针,切实做到“应修必修,修必修好”,切忌“硬拼、硬撑”。要努力学习新技术,掌握新工艺,熟悉新材料的物理化学性能及使用方法.改革传统的检修方法和步骤。充分利用网络计划技术。制定检修网络图,使检修质量提高,工期缩短,耗材降低,工力减少。水电站虽小但仍属技术,密集型企业。对人的素质要求并不低。特别是小水电站规模小,机组容量小,人员少;不少人员身兼电气、机械和运行工作,检修人员也身兼电气、机械检修两职。这就需要定期对有限的人力资源进行培训抬高业务能力。确保电站高校安全运行,提高经济效益。[4]

4.水库旅游开发

一种新的旅游形态――水库旅游日益受到了人们的青睐,但在水库旅游开发中也存在一系列的问题,就水库旅游开发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对策:科学规划,合理开发;维护库区生态环境,重视库区生态建设;重视水库旅游环境的塑造。这就需要从一下几方面入手。

①统筹兼顾、合理开发。水库旅游开发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多方面的利益,在旅游开发过程中应统筹兼顾,处理好各方面的关系,并在此基础上整合旅游资源。坚持旅游开发与工程的建设和管理有机结合。把水库水利工程设施的建设与管理等工作与水库风景区的建设结合起来,在满足工程建设与运行管理的前提下,为水库风景区提供必要的基础开发条件,这是保持水库旅游健康快速发展的捷径。工程管理单位把工程的建设管理和发展水库旅游进行综合考虑,统筹兼顾的处理好水库旅游与工程的安全关系。②在开发、利用水利资源的同时,把水库旅游、水体保护、防汛抗旱、环境保护等工作结合起来,融为一体。既要保证水利工程设施的安全,又要保证水质的安全。坚持旅游开发与水库系统工程相结合。③水库是一个系统工程,其大坝、溢洪闸、涵洞、提水站、发电站等共同形成一个枢纽,在供水、抗洪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其复杂的系统性完全可以在游客中一展风采。有的水库结合工程运行实践还可以建成水利科技和防洪减灾宣传教育基地。高坝水库等工程气势恢弘,是宝贵的旅游资源④坚持旅游开发目标与水库风景资源状况相结合。在对水利风景资源进行客观、科学评价的基础上,做出科学、合理、可行的水利风景资源开发规划,为水库风景区建设打下良好的基础。研究开发适合当地发展的集参与性、刺激性、科学性、特色性为一体的综合水上旅游项目。[5]

5.总结

总之,水库作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在不久的将来一定会得到更长足的发展。如何把水库管理好,建立科学、良性的管理、运行、维护、发展机制,使其能够长期发挥应有的效益,这是一项长期的重要任务。现在许多水库管理单位,面临以下困境:工程水价达不到测算标准水价,农田灌溉水费收取率低,发电收入低,水利旅游无资金投入的现象。工程管理科技含量少,企业管理人才缺乏等。产生上述问题,既有体制原因,也有机制原因。既有先天不足,也有后天失调。这就需要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深化改革,大胆探索,充分利用水利工程的防洪、供水、发电、灌溉和水库旅游等综合功能,在全面充分发挥各项功能,综合效益的同时,要千方百计做好工程管理与经济收入相结合的文章。才能进一步增强水管单位的综合实力,使之逐步走向工程管理为经济发展奠定基础,经营创收促进工程管理发展的良性循环的路子。

注:文章内的图表及公式请以PDF格式查看

上一篇:浅谈钢筋混凝土施工中的相关问题及改善措施 下一篇:对当前输电线路施工技术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