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射用红花黄色素辅助治疗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疗效观察

时间:2022-07-20 04:54:58

注射用红花黄色素辅助治疗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疗效观察

【摘要】 目的 观察注射用红花黄色素对肾病综合征(NS)的疗效及对血脂及血流变学的影响。方法 40例肾病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0例,所有患者均给予正规激素治疗。治疗组同时给予注射用红花黄色素100 mg静脉注射14 d。观察2组治疗前后尿蛋白定量、血清白蛋白、血脂及血流变指标的变化。结果 治疗后两组尿蛋白定量、血清白蛋白、血脂与治疗前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

【关键词】

红花黄色素;肾病综合征;血液流变学

1 对象与方法

11 观察对象 选择2009年10月至2010年10月在我科的住院患者40例,所有患者均符合1985年南京肾脏病会议有关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的诊断,男22例,女18例,年龄17~63岁,平均2815岁。病程1个月至2年,平均病程48月。所有患者均行肾穿刺活检术,其中微小病变7例,系膜增生性肾炎18例,其中轻度9例、中度6例、重度3例;膜性肾病11例,局灶节段性硬化4例。40例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程及病理分型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均采用口服泼尼松1 mg/kg,每日晨起顿服,同时给予低盐低脂饮食和利尿消肿等对症支持治疗。治疗组在上述基础上加用10%葡萄糖液+注射用红花黄色素(浙江永宁药业股份有限公司)100 mg静脉滴注,1次/d,连用2周为1个疗程。所有研究对象在治疗期间停用双嘧达莫、低分子肝素钙、阿托伐他汀等抗凝及调脂药物。

13 观察指标 所有患者分别在治疗前和治疗后检测24 h 尿蛋白定量、血清白蛋白、血脂和血液流变学指标变化。其中血液流变学指标包括全血粘度(高切和低切),血浆粘度,纤维蛋白原,血小板聚集率。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1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所有数据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成组设计的t检验,同组内治疗前后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P

2 结果

21 治疗前后两组常规检测指标见表1

两组治疗后24 h尿蛋白定量(uPro),血清白蛋白(ALB),三酰甘油(TG)和总胆固醇(CHO)与治疗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22 治疗前后两组血液流变学指标比较见表2。

对照组治疗前后全血粘度,血浆粘度,纤维蛋白原,血小板聚集率与治疗前相比,均有下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前后上述血流变学指标均有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肾病综合征(NS)临床表现为大量蛋白尿、低蛋白血症、浮肿及高脂血症。其发病机制主要是是循环或原位免疫复合物形成导致肾小球基底膜通透性增加,从而产生大量蛋白尿及低蛋白血症。而低蛋白血症可刺激肝脏代偿性合成蛋白及脂肪增加,同时可引起机体凝血、纤溶系统及血小板功能异常,从而导致机体的高凝状态[1]。此外,利尿剂及类固醇激素的使用也加重高凝。高凝状态是肾病进行性发展及静脉血栓形成的重要促发因素。因此NS抗凝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红花药材为菊科植物红花的花,是传统的活血化瘀类中药。历代古文献都记载其有“活血、祛瘀、通经、止痛”的作用[2]。20世纪70年代以来,国内外医药科学工作者对其有效成分和化学成分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发现主要活性成分是其水溶性的红花黄色素。红花黄色素主要药理作用有:改善心肌能量代谢,扩张冠状动脉,抗凝血、抑制血栓形成,抑制动脉平滑肌细胞增殖,降低血清甘油三酯及胆固醇水平,显著降低全血黏度及显著改善机体的缺氧状态等[3,4]。现有研究显示,注射用红花黄色素在心脑血管疾病中有确切疗效,而在肾科领域的应用相对较少。

我们的研究显示,与常规激素治疗的对照组相比,加用注射用红花黄色素的治疗组能促进血清白蛋白合成,降低血脂,并显著改善血液流变学及高凝状态(P

参考文献

[1] 王海燕肾脏病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940961.

[2] 肖芬,杨志福,杨静,等注射用红花黄色素在健康人体内的药动学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09,29(6):436438.

[3] 寇秋爱,陈可远,涂秀华注射用红花黄色素治疗冠心病心绞痛(心血瘀阻证)的临床研究 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2006,17 (4):294296.

[4] 李乐军,尚德师,杜宏明,等注射用红花黄色素治疗急性期脑梗死的临床研究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中医临床版,2008,15 (1):14.

上一篇:米索前列醇联合缩宫素预防产后出血130例临床观... 下一篇:扶正益津汤对放疗所致免疫功能抑制小鼠细胞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