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崩巴台庙地区地球化学特征及成矿规律分析

时间:2022-07-20 03:52:51

内蒙古崩巴台庙地区地球化学特征及成矿规律分析

[摘要]论文建立在内蒙古崩巴台庙地区地质矿产调查项目基础上,通过对工作区区域地球化学特征及规律研究,分析了元素的的空间分布规律,元素在各地质体中的分布规律,异常分布规律,结合地层成矿地质条件,统计分析了地层的成矿元素丰度及成矿指示意义,初步分析了工作区成矿规律。

[关键词]崩巴台庙地区 地球化学特征 空间分布规律 异常分布规律 成矿元素丰度 成矿规律

[中图分类号] P632 [文献码] B [文章编号] 1000-405X(2014)-3-90-3

论文是建立在内蒙古崩巴台庙地区地质矿产调查项目基础上,通过对工作区内水系沉积物测量成果的分析,地球化学成矿预测,及成矿规律的分析研究而形成的。本论文主要总结了工作区区域地球化学特征及相关规律,分析了不同地层含矿性,并从地球化学方向初步分析了工作区成矿规律。

1区域地球化学特征及规律

区域地球化学背景反映了地壳物质组成的不均匀性,同时也提供了不同成矿物质基础,体现在地壳元素的丰度变化上,分析对比地壳不同部分元素的差异,某种程度上决定了成矿特征的差异。因此,本区地球化学特征从元素的空间分布规律、元素在不同类型岩石中的分布特征及元素的富集特征等方面进行阐述。

1.1元素的的空间分布规律

1.1.1Au、Ag、Pb分布特征

在水系沉积物中Au、Ag、Pb含量仅在测区西北部发育区略有差异起伏,此外大体上是在元古界或侵入体出露区为高于区域背景值,而在中新生界出露区为低于区域背景。岩石中,Pb高背景值分布在中元古界渣尔泰山群阿古鲁沟组一、二岩段及中生界侏罗系地层中。Ag在侏罗系中高于区域背景值,余者均为背景含量。

1.1.2Co、V、Ni、Cu、Zn分布特征

在水系沉积物中Co、V、Ni、Cu、Zn大致呈北低南高的趋势,其高背景及异常的分布均受渣尔泰山群或侏罗系石拐群控制。岩石中,Zn仅在渣尔泰山群阿古鲁沟组(Jxa)高于背景,其余地质体Zn含量均在分析检出限以下,Cu高背景分布在中元古代花岗岩、燕山期花岗岩及渣尔泰山群、侏罗系地层中,其它地质体低于背景。Ni均为背景和低于背景。Co高于背景分布于渣尔泰山群、华力西中晚期闪长岩、斜长花岗斑岩和元古代闪长岩、花岗岩中,其余地质体中其含量低于背景。V仅在中元古代闪长岩岩体中高于异常下限,其它地质体均为背景含量。

1.1.3W、Sn、Mo分布特征

在水系沉积物中,W、Sn、Mo在测区西部素太庙-舒图有一北东向高背景带,该W、Sn、Mo高背景带基本和早元古代花岗闪长岩岩体与渣尔泰山群阿古鲁组接触带一致,此外,在测区中部白垩系发育区也有一条北东向W、Sn、Mo高背景带。岩石中,Sn在华力西中期花岗岩和印支期花岗岩中含量最高,在其余地质体中均为背景含量。Mn的高背景分布于渣尔泰山群、燕山期花岗岩和华力西期花岗斑岩、花岗闪长斑岩岩体之中,其余地质体中Mo含量均低于背景,W因分析灵敏度低,均未报出。

1.2元素在各地质体中的分布

1.2.1元素在地层中的分布

(1)色尔腾山群、渣尔泰山群分布区水系沉积物中各元素含量普遍较高,有十一种元素的大规模异常,各元素含量变化也较大。

渣尔泰山群地层岩石中的高背景元素有Cu、Co、Ag、Zn、Pb、Mo、Au、As、Sb、Hg。其中又以阿古鲁沟组中高背景元素最多,含量也最高。色尔腾山群高背景元素有Cu、Sn、Ag、Mo、Nb、Zr。

(2)二迭系下统发育区水系沉积物中各元素含量普遍较低,出现的异常均为发育于近渣尔泰山群处的边缘异常。

该统岩石中各元素含量也低,略高于克拉克值的元素有Cu、Ag、Mo、Cr、Sr、Nb、Ta、Sc、Nb205。

(3)侏罗系发育区水系沉积物中高背景元素有Cu、Zn、Au、Co、Ni、V,而Pb、W、Sn、Mo则为背景或低背景含量。侏罗系地层岩石中Cu、Ag、Co、Cr、Sn、Sr为高背景。

(4)白垩系发育区水系沉积物仅有Pb、Au、Ag、W、Sn、Mo的零星低缓异常。白垩系岩石中高背景元素有Cu、Sn、Ag、Sr、Cr。

(5)新生界第三系各元素均为背景含量或低于背景含量。

1.2.2元素在岩浆岩中的分布

(1)元古代中酸入体发育区水系沉积物中大部分元素为背景含量或低于背景含量,只有Sn、Pb丰度值较高,而Au、Ag含量变化起伏较大。早元古代花岗岩、闪长岩、花岗闪长岩岩体中,高背景元素有Cu、Sn、Ag,闪长岩中和花岗闪长岩中V也为高背景分布。中元古代岩体中,高背景元素花岗岩中为Cu、Sn、Ag、Cr,闪长岩中为Ni、Sn、Co、V。此外部分稀土元素(La、Ce、Y、Yb)和Nb的丰度也较高。

(2)加里东中期闪长岩发育区水系沉积物有零散的Cu、Zn、Co、V、Au小异常,其它元素为背景含量或低于背景含量。岩体中高背景元素有Cr、Cu、Co、Sn、Ag其它元素含量波动于克拉克值上下。

(3)华力西期侵入体发育区水系沉积物中有零星的Au、Ag、Pb异常分布,尤以Pb含量较高,其余元素为低背景分布。华力西中期花岗岩中Pb、Zn、Sn、Ag、Cr为高背景分布,其余元素均为低背景分布。华力西晚期花岗岩高背景有Cr、Co、Sn、Ag、La、Yb,其余均为背景含量及低于背景含量。闪长岩高背景元素为Co、Sn、Ag,其余元素含量均较低。花岗闪长岩背景元素为Cr、Sn,其余为背景分布。花岗斑岩高背景元素为Ag、Mo,其余元素为背景含量或低于背景含量。

(4)印支期花岗岩发育区水沉积物只有零星的Au、Ag、W、Sn小异常,其它元素为背景及低于背景含量。岩石中高背景分布元素有Cr、Cu、Sn、Ag,尤以Cu、Sr较高,Cu最高173×10-6,Sn最高100×10-6,其余元素为背景分布。

上一篇:景观生态学与生态旅游规划管理分析 下一篇:天才也怕入错行――择业路上神奇智慧点迷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