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创新教学

时间:2022-07-20 11:39:25

浅议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创新教学

所谓的创新教学,是指在实施课堂教学的过程中,以创新理论为指导,运用科学的教学方法和教学途径,创设民主、和谐、宽松的教学情境与教学氛围,在传授知识和发展能力的同时,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教学。那么,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呢?以下是笔者的几点浅见。

(1)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的创新兴趣。爱因斯坦曾说过,他没有特别的天赋,只有强烈的好奇心。心理学研究和实践证明,自由、宽松、安全的气氛可使人的智慧得到最充分的发挥,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活动中应尽量避免对学生的思维和行为进行无谓的干预和压制,让学生有充分的表现机会,使学生思想在宽松的环境中自由驰骋。同时,对学生的创新成果也要给予积极的肯定和扶持,鼓励他们努力发现、努力探究、努力创造。在处理学生的探索行为时,教师更要尊重学生提出问题,尊重学生别出心裁的想法,让学生知道他们提出的观点的价值。

这样,就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的创新兴趣。

(2)创设问题情景,激发创新,求知欲望。布鲁纳说:“最好的学习动机是让学生对所学的材料有内在的兴趣。”所谓的学习兴趣是学生力求认知,渴望获得知识发展智力而带有情绪色彩的一种心理体验和意向。教师要善于创设问题情境,在教学过程中创设围绕问题的一种教学氛围。在学生知识形成的过程中,教师不直接将现成的结论教给学生,而是留有余地,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从学生喜闻乐见的实情、实物入手,引导学生进行观察、体验,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在教材的矛盾之处质疑,使学生的欲望得到满足,从而形成一个完整的认识过程,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3)积极肯定、评估,鼓励创新。创新教学的本质就是要“前进到”教师预料不到的地方。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鼓励学生提出一些出乎意料之外的又在情理之中的问题。学生提出的问题,有一些乍一提出来,让人听了,有违常规,有悖常理,甚至滑稽。但它是学生经过认真思考提出来的,学生也需要体验成就感,他们也希望自己的知识技能得到表现,也希望自己的问题得到认可,得到解决。教师要引导学生对自己的活动作出评价、相互鉴赏活动成果,或者老师对学生的活动成果从个性的发展、心里品质等方面作出评价。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特别重视对创新的作品及问题给予热情的肯定、评价。这对促进学生创新意识、增强他们创新的自信心有着不可估量的力量。

教师可采用鼓励性的语言,如“你的创新真令老师佩服”、“我真羡慕你有一个聪明的头脑”、“你的思维真活跃”、“噢,你真了不起,老师还没想出来呢”等赞扬学生。这一声声的赞扬像一股股暖流流入学生的心田,使学生不仅得到极大的喜悦与满足,还无形中鼓励学生以更大的热情,投入下一次创新活动中。如此良性循环不仅培养了学生创新意识,而且也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4)培养创新,排除心理障碍。语文学习是一个长期积累、感悟和渐进的过程,不容易立竿见影。学生会产生厌学的心理,例如,认为语文学习难于进一步提高,“自己不是学习语文的‘材料’”的自卑心理,迷信书本老师及专家的权威心里等。教师应培养学生健康的学习心理和积极学习精神。让他们热爱祖国的语言文字,掌握语文学习的特点和基本规律,探索既有共性又有个性的语文学习方法。在学习语文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其求知的动力,好奇心是其兴奋的先导。

总之,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是我国当前实践素质教育中面临的新课题,也是每位语文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老师所做的一切是为了促进学生发展。老师的任务是当引导者、组织者、合作者,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的欲望,创造主动参与的条件,敲开他们创新思维的心扉。这样,学生的各方面能力就会稳步、快速的提高,就一定能收到良好的教育教学效果。我们相信语文课堂一定会成为培养创新人才的广阔天地。

上一篇:浅谈数学思想 下一篇:课堂教学中如何尊重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