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粮价 冷思考

时间:2022-07-20 05:10:03

高粮价 冷思考

2010年下半年以来,全球粮价高空起舞,中东及非洲等粮食进口国动荡不安。据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2011年6月7日的《粮食展望》,从今年下半年到2012年,农产品价格仍将维持高位。为了寻找有效的应对措施,20国集团于6月22日至23日在法国巴黎召开农业部长会议,商讨如何在G20的框架下制定价格抑制措施,打击粮食投机。粮价是“百价之基”,是控通胀的基础。在对粮食投机行为保持应有警惕性的同时,须对急剧攀升的国际粮价给予冷静思考。

疯涨的国际粮价

从2006年下半年开始,国际粮价进入高速长涨的快车道,到2009年,世界粮价整体比2006年上涨了83%。2010年,小麦、大豆、玉米和大米的价格比2009年又分别上升了137.5%、79.2%、34.6%和66.6%。今年2月,国际粮价达到自2008年以来高点后虽然有所回落,国内粮食价格走势也趋于平稳。但是,在气候变化、机构炒作、政策调控、产量下降、大宗商品市场波动等多重因素的作用下,联合国粮农组织食品价格指数连续上涨,今年5月份全球食品价格指数为232点,环比下降1%,但同比上升37%。在该指数监控的55种大宗农产品中,玉米价格暴涨了52%,小麦上涨了49%,黄豆上涨了28%,全球食品价格比一年前上涨36%,绝大多数农产品的国际价格都达到了历史高位。目前有80多个国家被联合国粮农组织界定为低收入缺粮国。世界银行最近公布,从2010年10月至2011年1月,因全球食品价格上涨了15%,贫困人口就增加了4400万人。

高企的国际粮价对低收入缺粮国家已经造成严重冲击。刚果(金)是非洲四个饥饿状况“极度惊人” 的国家之一,在这个辽阔的中非国家中,有四分之三的人营养不良。阿富汗、安哥拉、乍得和索马里5岁前死亡的儿童比例都达到20%以上。

粮价飞涨犹如一场“寂静海啸”,引发贫困动荡,更埋伏着多方面安全威胁。中东及北非的社会动荡,根源十分复杂,但其中最重要的因素是高粮价。突尼斯小麦消费的近一半依赖进口,在2010年,该国小麦减产46%,粮价迅速上升,联合国粮农组织在2011年初警告该国将面临动荡。埃及居民是世界上最大的小麦进口国,2011年2月埃及进口小麦的价格为361美元/吨,比2010年6月的172美元/吨高出一倍多。粮食是基础类产品, 粮食价格在短时间内大幅上涨,其它商品价格也跟着上涨,大大超出了普通民众的承受能力,加深了民众对政府的不满和社会恐慌,并迅速演化成激烈的社会动荡。

目前全球大约15亿人每天消费额在1美元以下,超过10亿人处于饥饿状态中。如果国际粮价维持高位乃至持续上升,将有更多的人挨饿。可以预测,因粮食危机引起的动荡、骚乱乃至战争将因此可能在世界各个角落发生,尤其在那些贫穷的、贫富悬殊差距较大的国家。

危险的联动

必须看到,在本轮粮食价格上涨中,虽然存在自然灾害导致粮食减产以及粮食总体供求偏紧因素的作用,但世界粮食总产量并没有大幅降低,供求关系并未出现大的缺口。因此,基本面因素并不构成国际粮价快速上涨的全部理由。按照联合国粮农组织提供的最新资料,国际小麦目前库存1.87亿吨,预计2010―2011年全球小麦总产量为6.61亿吨,总需求量约为6.67亿吨,产需基本持平。全球玉米、稻米和大豆均库存充足,供求基本平衡。这表明,供求基本面因素对国际粮价的影响力正在逐步趋于削弱,代之而起的,是日益凸显的粮食的金融属性、能源属性和战略属性,以及心理机制对自然灾害的过度夸大,推高了国际粮价。

所谓金融属性,是指粮食生产与定价体系在一定程度上为粮食的金融化特质所左右。按照经济学原理,粮食作为生活必需品,价格本应由供求决定。但是,当粮食被贴上金融化标签,成为众多投机基金旗下资产组合中的一部分的时候,粮价便不再仅仅是商品的价格,还是金融产品的价格。特别是近年来美国实行量化宽松政策,过剩的流动性通过金融化的多层次供求介入,导致价格波动的不确定性上升,市场交易泡沫进一步放大。在这种情况下,供需面的作用关系开始褪色,取而代之的是市场“预期”成为决定粮食价格走势的主宰。蜂拥而至的国际热钱推波助澜,通过散布恐慌,恶意炒作,加剧价格波动和扭曲,最终实现市场牟利。

新世纪以来,为了应对国际石油价格上涨,美欧等发达国家开始大力发展与人争粮的生物燃料,即用玉米生产乙醇,作为汽油的替代燃料。目前,全世界已有1.2亿吨谷物被作为运输燃料投入生产,粮食也由此被赋予新的能源属性。由于生物能源计划大幅拉大了玉米及其他农产品需求预期的缺口,投机资本闻风而动,于是国际粮价与国际能源价格形成紧密联系,互相推动,节节攀升。对此,联合国粮农组织总干事雅克・迪乌夫深表担忧。他认为,由于原油价格持续上升,农作物在能源市场的价格超过在食品市场的价格,导致其向燃料市场分流,进一步推高粮食价格。国际粮价持续高企将导致中东和北非本已脆弱的政治局势走向恶化,一旦占世界石油储量一半以上的中东国家全面卷入高粮价带来的内乱,国际油价必然加剧上涨,乙醇等替代能源的需求会随之增加,回过头来,进一步加剧粮食短缺,助推粮价继续攀高。此外,石油价格的多变性也是导致粮食价格剧烈波动的重要成因。

粮价飙升让中东等缺粮国家动荡不已,但美国等粮食生产大国却大获其益。美国拥有世界上最庞大的耕地,垄断全球80%粮食贸易的ABCD四大国际粮商中,有3家是美国公司。作为全球最大的粮食出口国,美国玉米出口曾占世界贸易量的60%,大豆占40%,小麦占30%以上。由于美国掌握了世界粮食命脉和基础上,粮食战略早已成为美国全球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即以粮食为武器,通过粮食援助或粮食贸易,达到影响甚至控制他国的目的。而发展中国家由于没有粮食定价权,在粮食价格波动中深受其害。丧失了粮食生产自的国家也丧失了消费自。它们一方面缺钱,经受不起粮食价格的波动,另外一方面它们丧失了生产自,不得不去买粮食。2007年-2008年全球粮价上涨,给37个发展中国家带来粮食危机,引发社会动乱。

我国的近忧远虑

从上世纪70年代初开始,几乎每隔六七年,全球就爆发一次粮食危机,迄今为止,大的粮食危机已经发生6次。尽管目前粮食价格高企尚不能认定为粮食危机。但据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预测,未来十年食品价格平均将上涨30%。国际市场谷物的价格都将超过历史均价。目前,国际普遍存在的问题是,粮食供给处于紧平衡状态,粮食价格滞留于高位,而饥饿人口有增无减。

从我国情况看,国有粮食企业原粮总库存在4500亿斤以上,库存消费比达40%以上,远超国际公认的17%至18%的安全线水平。但是,当前国际粮价对国内信号作用不容忽视。由于国际粮价上涨,国内价格期望值也不断攀升。受此影响,农民惜售心理加重。粮食加工企业也因为粮价上涨而出现恐慌,纷纷加大备货力度,抢购粮食,扩充库存。长期以来,人口多耕地少一直是困扰我国粮食问题的瓶颈。我国以世界7%的耕地,养活世界1/5的人口,人均耕地大约只有0.1公顷,仅相当于世界平均水平的40%。随着城镇化和工业化进程的推进,土地流失存在加重的趋势。作为世界上最干旱的国家之一,我国水资源捉襟见肘,人均水资源仅是世界的四分之一。受世界粮食市场影响,去年我国农产品价格全线上涨,粮食安全问题再次受到国内外的高度关注。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粮食安全不仅关系到国内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稳定,也会对世界经济产生重大影响。

因此,维护我国粮食安全,必须积极参与粮食问题的国际协调,密切关注国际粮价波动,严防跨国粮商及寡头相互勾结,操控粮食生产、加工、种业、农药、化肥等产业链条,分化和蚕食国内粮食市场。警惕国外热钱通过实体经济和金融手段扰乱中国的粮食市场秩序,逐步建立和提升我国在国际粮食市场的定价能力。全面思考涉农补贴的切入点、模式和力度,走产业化、规模化、组织化、标准化的多元化发展道路,提高粮食最低收购价格,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探索农产品生产、加工、销售一体化经营模式,加快土地流转等各项改革步骤,切实做到“不与人争粮,不与粮争地”。广泛培养种粮能手和经济作物大户,推广大型农机具的使用,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大力兴修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建立健全各类专业合作组织和协会,制定农产品生产质量标准,实现由单一扩大粮食生产向提高粮食综合生产力转型。

(作者单位:空军(航空大学)创新理论研究中心)

上一篇:请尊重和敬畏生命 下一篇:对国有资产流失与国有资产监管体制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