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教师在师幼教育性互动中的角色

时间:2022-07-20 04:57:01

浅议教师在师幼教育性互动中的角色

在幼儿园里我们时常看到师幼互动的情境,如指导学习、纪律约束、照顾生活、抚慰情绪等。师幼互动渗透在幼儿园一日的集体教学、户外游戏和其他过渡环节中,我们把师幼之间具有教育意义的互动行为称为师幼教育性互动。教育性互动在教学中最为典型,此外诸如午饭、盥洗、穿衣等互动中对幼儿自我服务能力的指导,抚慰情绪中对幼儿认知的引导和情感的呵护也渗透着教育互动行为。教师和幼儿都是互动行为的开启者和支持者。一方面,幼儿具有强烈的好奇心,而且明显表现出了初步的自学能力,他们是积极主动的学习者;另一方面,尽管进步的儿童观和教育观要求教师的角色是幼儿在教育互动中的支持者、引导者和合作者,但作为学科或领域的知识、技能以及生活经验的传授者的角色是基本不变的。除了传道授业解惑的传统角色外,教师的角色还有什么样的新意呢?

幼儿心理安全感的支持者

保证幼儿的身体安全是教师的神圣原则,心理安全感是幼儿认知、情感、态度、人格发展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心理环境。让幼儿感觉到他们可以自由大胆地提出并检验他们的想法。教师应通过鼓励幼儿的每一次尝试,支持那些大胆谈出不明确想法和提出可供选择的解释或其他推测的幼儿,来帮助建立一个心理安全的环境。幼儿的自我效能感和自信心的培养就是建立在安全的心理环境上的。

教师还要减少不必要的表扬或评价。因为这可能会给幼儿造成一种压力,幼儿可能会为了获得更多的正面评价,害怕负面评价,而做出迎合教师期待的言行。他们抑制了自己的好奇心,失去了自主探索的积极状态,他们变得谨小慎微,只敢说出他们认为老师想要听到的话,把权威作为知识的源泉,相信正确答案只存在于教师头脑中。所以教师不要被幼儿表面上的靠记忆水平作出“正确的回答”的能力所迷惑,而应关心他们是否真正内化了那些知识。

此外,教师不要试图掩盖自己可能出现的任何差错,也不要指出和指责幼儿自己未发现的错误。教师须认识到,错误实际上是通往理解的自然阶梯,这是认知发展自然的必经的阶段。他还可以告诉幼儿,人是会有过错的,过错的益处是提供反馈,提醒你及时调整行为。

幼儿认知发展的冲突情境的创设者

儿童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幼儿在与操作材料和人的相互作用中,同时经历着同化外界信息纳入认知结构和改变或重组原有认知结构顺应环境的两个过程。推动幼儿认知发展的内部动力是幼儿个体认知结构与环境(物质环境和人际环境)之间的冲突状态或不平衡状态。而同化和顺应则是消除这种冲突或要达到新的平衡状态的两种途径。

教师要做的是:提供材料引发冲突或直接设置冲突情境,以推动幼儿进行一系列的认知活动。为幼儿提供自发活动的大量材料,这些材料必须是开放性的,有可探索的价值。假使幼儿操作活动范围过宽则应提供补充材料。组织这样的接触将使幼儿的期望同现实相互作用,期望与现实产生的差异刺激着幼儿思索他的理解的合理性,是否必须重建概念。

比如,在科学探索活动中,教师提供了沉浮实验所需的水槽,铁钉、钥匙、泡沫塑料、纸张、木块等。幼儿初次操作很容易发现“重沉轻浮”的现象,初步认识到质量和沉浮的关系,获得了“金属沉,纸和木头浮”的经验。接着教师便可提供相反的例子,来设置冲突情境,以激发幼儿的深入探究。教师在材料中增加了锡箔,先揉成小团,让幼儿看到下沉,然后把锡箔展开折成小船,结果漂浮在水上。幼儿很疑惑,金属怎么会漂浮在水上?这样教师就创设了一个认知冲突情境,激发幼儿产生了对影响物体沉浮的其他因素――体积的探究活动。可见,假如不断对场合加以变动从而阻止幼儿下一步立即获得成功,幼儿就奇怪为什么他第~次能够成功而第二次却不能,这就产生了不平衡状态。幼儿开始寻求原因和解释,以消除不平衡。他觉察到原来稳定的认知结构用于理解新的事物和关系似乎出现某种障碍,他便继续凭借动作思考,这时将产生大量无法预测的、时而符合逻辑、时而不符合逻辑的判断,但合乎逻辑的判断越来越凸现出来。幼儿一旦跨越了理解障碍就产生了新的认知结构。这样认知便发展了。

教师还应注意到,在此过程中,幼儿会出现暂时的理解错误,而在活动中受到很大冲突的幼儿或犯错误的幼儿常常能达到更高的理解水平。

善于运用提问技巧的引导者

师幼互动在一定程度上就是教师和幼儿之间的言语沟通。为了启发和激励幼儿通过他们自己的学习过程探索问题、创新方法和应用经验,教师要善于组织语言进行提问:

教师提问时,有两个基本原则:第一,提问必须站在幼儿的角度提供信息,也就是说提问的内容必须接近幼儿的生活和学习经验,是生活化、具象化的。第二,提问本身所使用的概念也必须是幼儿易懂且不会引起误解的。

灵活掌握提问内容的结构化程度。结构化程度较低的问题,涉及内容范围广,鼓励幼儿做出不同的解释和解决方案,有利于幼儿自由联想力、创造性思维力的发展。如,幼儿学习生活常识时,教师提问:“从幼儿园出发,怎样才能回到你的家?”幼儿可以想像不同的交通方式和使用时的情景。结构化程度高的问题,涉及内容范围狭窄,但能引导幼儿的思维向着有目的、有计划的方向聚焦。如,“妈妈骑车带你从幼儿园回家,要经过哪些街道和大的楼房?”这是引导幼儿回忆回家的路线和有特征的建筑物的问题。而结构化程度适中的问题则结合了以上两者的优点。

灵活运用不同性质的提问方式。如:唤起经验或收集现场易得信息的提问,引导幼儿幼儿提取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或收集当前易获得的信息以解决问题。注意点明确的提问注重问题的某一侧面,引导幼儿通过分析比较建立起关系,做出解释。评价式提问引导幼儿确定某一结果、观点、程序的完善性、有效性,建立某种评价标准。扩大思维活动范围的提问激励幼儿在已有活动结果之上扩大新的研究领域,要求发散思维,产生多种可能性,加宽或延伸活动范围。

“纪律与自由”度的调控者

纪律或规则是个人和集体顺利完成某项任务的外在约束条件。必须让孩子认识到不遵守规则就不能保证活动的持续进行,并形成某种价值判断,对违反纪律的行为不满意和加以干涉或纠正。孩子的规则意识不够强,缺乏自律能力,制定一定的规则是必要的,而且遵守规则是幼儿社会化的重要内容。但在幼儿园一日活动中,常常会看到教师频繁地批评孩子或纠正其行为。如,当幼儿在户外跑动时会被大声呵斥,因为教师认为有摔倒的危险;幼儿吃饭时漏饭被责怪,甚至警告不让吃饭,因为这是违规行为;

当孩子对老师提出的问题或讲的新故事产生了强烈的表达欲望自由发言时,却被制止并被批评为“你不是好孩子”,因为发言必须经过老师的允许;当孩子对老师的游戏表现出无兴趣时,被认为是“不听话”并受到站墙角之“待遇”。

反思以上现象,其中有教师职业焦虑和情绪调节不当的原因,但更深刻的原因是规则项目过多、过细。这样一来,一方面教师需要关注孩子的行为是否违规,另一方面孩子的举止言行稍不注意就可能触犯“警戒线”。教师应该做的是:①结合实际情况,列出现有规则的清单,仔细思考哪些是对孩子形成良好生活习惯、学习习惯有意义的规则,减少不必要的规则。②教师应与幼儿协商,尽量使规则起到维持活动秩序的作用而不是限制孩子的心身自由,且师幼协商也可利于孩子理解掌握规则,并内化自觉执行。⑨把握好规则约束的度。对于合理的规则教师也要给予时间空间的自由度,确定一个范围和底线。规则底线的设定有这样的特点:既维持了正常的活动秩序,适当控制过度行为;又能切合孩子的身心发展特点,解放孩子的思维活动和行为活动。④以游戏化的言语和动作吸引幼儿的注意力,转移兴趣点,使不当行为趋向规范。

幼儿同伴交往冲突的化解者

面对幼儿之间的交往冲突,教师首先要稳定情绪。一个心理焦虑程度高的教师可能使用直接说教、隔离、惩罚等行为矫正方法,表现出权威的态度。心理焦虑程度适中、且自我效能感强的教师则可能使用抚慰情绪和逻辑推理作为解决问题的方法。比如,幼儿同伴之间经常会有抢玩具的冲突、告状和打架的冲突等。对此,教师要给冲突者自主化解的机会和时间,这种“观察者”和“倾听者”的意识很重要。必要时作为仲裁者介入,教师首先要做的是稳定双方的不满或委屈情绪,然后开始和幼儿共同分析冲突全过程,鼓励幼儿讲述事情发生的经过,鼓励幼儿听取彼此对事情的认识,允许幼儿依次表白当前的情绪,引导幼儿换位思考,让他们意识并体验到对方的情绪。教师还应提供虚拟的同伴互动情境,让幼儿在想像中或现场中操作等待、轮换、协商、分享等技能。从而产生自我约束和协商的办法,学会避免和解决冲突。如果班里发生了激烈的冲突,教师可以暂停当前的活动,趁这个机会进行社会学习。整个过程中,教师必须持有平等、公正的态度。

师幼教育互动情境的研究者

教师应当是一个教育研究者,因为他们有权利和能力对教育互动情境进行研究。但这种研究不单是在课后通过集体教研会进行,或是课后个人通过教育笔记、图片或幼儿作业反思总结教育经验进行,它还应是一种现场的、进行时的研究。教师在师幼教育互动情境中既是参与者,又是情景的观察记录者、反思者、调控者,要做到在情境中“出入自如”。

教师的丰富个人实践知识是其成为现场研究者的重要条件,它既受历史经验的影响又指向未来某个设想,既包含职业经验又有生活经验,它还包含道德的、情感的、审美的因素。这种实践知识蕴涵着个人的价值观和技能。教师面对师幼之间频繁的、即时生成的、不可预料的互动情境的挑战,个人实践知识帮助他解读流动的情境,反思自己的情感表达、提问方式和指导策略,观察幼儿的表情、言行,注意到和幼儿关系的微小变化,同时对这一切及时不断地调整。

比如,教师需要反思和解决以下几个问题:

1.互动情境表达了什么样的幼儿观?这种幼儿观是当前该专业领域所倡导的吗?

2.我该如何将目标蕴涵在该情境中?

3.当前的情境是正在执行预先计划,还是由幼儿的兴趣所指引的?

4.幼儿在情境中的言语、动作、表情、情感表达等表现意味着什么?是我所期待的表现吗?该如何调整下面的进程?

5.为什么要做某种调整?调整后比原来有什么好处?

6.为了满足幼儿的需要,还有哪些教育资源被忽略而没有使用?

教师在师幼教育互动中所担当的角色,深入探究还有很多,这里不能尽述。实际上,在师幼互动中我们期望有更多幼儿发起的互动行为,这是对幼儿成为自主学习者主体性的尊重和保护。另一方面教师是课程的组织者和实施者,担负着培养下一代的重任,教师在师幼教育互动中能否胜任角色,才美尽献地发挥作用,体现了教师的专业化水平。我们期望着幼儿教师在专业化道路上走得更好。

上一篇:陈鹤琴的教育故事:学做勇敢的人 下一篇:还记得小兔子的故事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