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领高中学生走出英语学习“高原期”方法摭谈

时间:2022-07-20 04:51:19

引领高中学生走出英语学习“高原期”方法摭谈

在高中英语教学中,教师都会遇到这样的情况:不少学生在英语学习开始阶段兴趣高涨,学习效率高,进步也快;但是随着学习的深入,他们头脑越来越糊涂,从而出现成绩停滞不前,甚至下滑的现象,这就是学习的“高原期”现象。高原现象的产生是多种多样的,总体说来,主要有以下三方面:①教师方面。很多老师受高考指挥棒的影响,只关心学生的分数,在确定教学目标、教学方法等方面出现了急功近利的现象。有的老师甚至长期独霸课堂,教学形式缺乏新意,使得学生产生审美疲劳。另外,许多教师往往课后较少走到这群学生中去,缺少师生间的情感交流,师生关系冷淡,造成师生之间情感上的分离与隔阂。②学生方面。当学生在生理上出现疲劳时,心理上便会出现学习热情减退、怕苦怕累、学习意志力和坚韧性不够等消失情绪。特别是随着知识难度的加深,畏难情绪更严重。另外,有的学生学习方法死板,不能根据具体情况及时调整学习方法。③教材方面。从客观的角度来讲,我们的教材还或多或少存在一定的欠缺,如没有“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三个方面阐述本门课程的总体目标和学科目标”,启动学生的视觉感知和听觉感知方面不够。

针对以上原因,教师可以从以下方面着手,引领学生走出“高原期”。

一、激发兴趣

1.心理沟通

处于学习高原期的学生更自卑,更加渴望得到老师的关注和肯定。我们教师要弯下腰来,切实站在学生的角度和他们进行零距离的情感接触,以温情的心怀感染学生,让这些处于特殊阶段的学生觉得老师没放弃他们,他们自然也会信心百倍的。告诉他们在遇到困境时,要具有攻关精神和百折不挠的勇气,要有顽强的意志力。

2.丰富教法

教师要丰富教学方法,刺激学生的求知欲望,让学生有新鲜感,使得学生“学中有乐,乐中有得”。牛津英语教材模块五第二单元的Reading部分是关于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的一场辩论。我在设计教学时就增加了辩论的环节,学生的参与度很高,气氛也很活跃。模块八第一单元是文学鉴赏课,Reading部分是Great Expectations,是Charles Dickens的著作,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我就放了由小说改编的电影给学生看,使学生更好地理解了小说,也使学生放松了心情,减少了学习压力。这样也能弥补教材在启动学生的视觉感知和听觉感知方面的不足。

二、指导学法

当学生学习起始阶段的方法已不能适应进一步学习需要的时候,适时调整学习方法显然是明智之举,所以教师也要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下面仅以单词、阅读和写作为例。

1.单词指导

单词可能是最让人头疼的。我推荐学生运用高效的记忆法——“奇迹英语:单词突破法”,也可以称为“看、说、读、写、译五位记忆法”,即一看单词形体结构,二说单词音标,三拼读字母组合,四按音节写单词,五翻译单词的意思。比如appreciate这个单词,先看形体结构appreciate 再说[??pri: ? ieit] 接下来拼写(按字母顺序)接着写(最好按音节)最后翻译“职责、义务”。 另外,可以通过具有代表性的短语或句子来记忆单词,比如appreciate这个单词两种用法很有代表性:appreciate doing、I ’d appreciate it if …选择背诵的例句可以是:We would appreciate you letting us know of any problems;I ’d appreciate it if you paid in cash.

2.阅读指导

在阅读训练上可以鼓励学生阅读趣味性高的文章、世界名著的简易读物或者是英文报纸杂志。牛津高中英语教材配套的《高中英语读本》也是很不错的材料,可以鼓励学生进行阅读。为了提高阅读速度,我建议他们在阅读时不要发出声,要克服回视的习惯,最好能用手指指着阅读的这一行向前移动手指,眼睛也随着手指移动的方向,不要停顿或回视。除此以外,要逐渐扩大视幅,至少做到一视幅2~3个单词,多的可以5个左右,这样练习一段时间就能逐渐提高速度了。

3.写作指导

在写作训练起始阶段只要求学生掌握英语中五种简单句的构成,能写出正确的句子,组成一篇简单通顺的文章就行了。但要想突破写作高原期,作文得到高分,不妨往前跨一步,尝试着上升一个档次。比如背诵一些常见句式,如在一篇书面表达中有一个句子:孝敬父母是我们的义务。很多学生能写出这样的句子:We should honor our parents./ We are supposed to honor our parents。我就鼓励学生尝试用一些常见句型,比如It is our responsibility to honor our parents.

总之,在教师的指导下,加上学生自身的努力,就一定能闯过“高原期”这一关,从“山穷水复疑无路”走入“柳暗花明又一村”。

(作者单位:江苏省徐州市第七中学)

上一篇:职教学生自制体育器材的可行性研究 下一篇:数列之“函数”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