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新时期国有企业设备管理的几点思考

时间:2022-07-20 03:52:55

对新时期国有企业设备管理的几点思考

摘要:针对新时期国有企业设备管理存在的问题,提出如何优化配置设备,如何使设备高效地运作,对如何搞好设备管理工作提出对策及改进措施

关键词:新时期;国有企业;设备管理

中图分类号:TU713 文献标识码: 文章编号:1674-0432(2011)-10-0219-1

机械设备是企业固定资产的核心,是企业进行生产经营活动的物质基础和根本保障,其对企业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成本、全面完成任务、保证产品质量、缩短产品的加工时间起决定性的作用。当今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先进的机械设备在企业竞争中起着决定性作用,如何促使我们的企业适应新时期市场发展需要,如何完善设备管理已成为当今企业急需解决的课题。因此,不断强化设备的综合管理,提高设备管理水平,对新时期国有企业设备安全、经济、高效运行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 国有企业设备管理存在的问题

随着科技不断进步,国有企业设备管理存在的问题也随之变化。企业设备的技术不断更新,并向着大型化、精密化、集成化、高速化、连续化、自动化、精密化等方向发展,所以企业对设备的需求也越来越高。

1.1 受传统管理理念的束缚 就我国现阶段国企来说,其设备管理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传统管理理念的束缚和影响。传统的设备管理只注重设备的保养与修理,提高机械设备的完好率。许多企业所采用的指导思想落后,致使维修方式单调,维修后的效果不理想,先进的、科学的维修方式得不到良好的采纳。

1.2 设备落伍,技术含量水平低 部分企业往往本着少投入成本的目的,不舍得引进新设备,便租赁其他工厂淘汰的设备或继续使用落后的、技术状况差的,乃至即将报废的旧设备。这样既阻碍了设备更新换代的步伐,又使一些高效率、技术先进的新设备得不到有效的引进;并且增大了工人维修设备的数量,导致生产力下滑;使其频繁出现故障,从而增加了企业的生产成本,直接影响企业的经济效益。

1.3 设备管理体制不健全 如今众多国有企业都存在一个现象――管理制度不规范,责任分工不明确的混乱局面。如生产管理者只负责生产计划与控制,设备管理人员只负责设备的正常运转;操作人员只管如何使用设备,维修人员只管如何维修设备;员工与员工之间缺少有效的协作,极大地限制了员工能力的全面发展。企业奖惩机制不健全,虽然绝大部分国有企业对其员工制定了一系列的奖惩制度,但实际上奖的少,罚的多,使员工对工作出现怠慢、不满情绪,有的甚至以罚代管,使责任追究和激励机制如同虚设。

1.4 设备管理和维修人员素质不高 目前许多企业技术素质较高的专业人才匮乏,特别是中高级机械师、工程师。另外企业对专业操作人员的培训工作不够重视,忽视员工的技术水平应适应新时期设备更新换代快这一特点。国企中还普遍存在高级维修技术人员流失现象,导致其现象的主要原因是缺乏相应的奖惩激励制度,对员工的薪酬过低,一些私人企业便趁虚而入,以高薪酬、高待遇挖走大量高技术人才,使企业管理工作陷入窘境,从而限制了设备管理水平的提高。一些企业不重视技术人员的培训,使其知识与现代科技脱轨;不注重先进技术的普及,缺少前沿科技的推广。

2 国有企业设备管理的改进对策

如今市场经济体制已经确立,并进一步强化,这就对新时期国有企业设备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1 更新企业设备管理理念 新的发展形势要求国有企业必须改变传统意义上的管理方式,要逐步从被动状态转变为主动控制,从部分管理转变为全局统筹,由注重实物形态管理向注重价值形态的方向转变。因此,现代企业不仅从微观上加强设备的维护管理,还要从宏观角度考虑到企业全局和资源配置。并且要树立全员设备管理的理念,纠正过去各个部门“自扫门前雪”的错误做法。依据新时期国有企业的发展需求,借鉴国内外先进的管理理念和方法,逐步建立起科学有效的管理机制,以此来提升管理效率。

2.2 加强设备的维护和保养 通过每天的检查,我们可以直接的全面有效的掌握机械设备的运转状况以及磨损情况,及时发现设备中存在的问题,并第一时间消除隐患。企业需要强化机械设备日常维护和巡回检查工作、定期做好设备的维修保养工作,这样才能改善设备的技术状况,缩短修理时间,提高修理质量,减少或消除事故隐患,延长设备使用寿命。另外企业要加快设备更新改造步伐,提早淘汰陈旧设备,加速老旧设备的报废,适当缩短折旧年限或提高折旧率,建立科学的设备报废更新机制,以满足生产的需要。

2.3 建立科学的设备管理机制 根据新时期国有企业发展的要求,为了提高本企业的设备管理水平,设备管理部门应积极采用国内外先进技术和管理方法,建立健全各种设备管理规章制度,调整改革设备管理的组织机构,专职修理人员必须严格按照其规章制度对该设备进行维护和保养。严格执行多劳多得的分配制度,实行计件工资与工作效率、工作质量以及考勤相结合的原则,同时对先进生产模范、技术创新者以及对企业创造经济效益者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

2.4 完善企业设备管理队伍 科技的变迁需要现代企业采用科学的管理体系,这样对企业中的设备管理者和技术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必须加大人才的培训力度,加强企业人才队伍建设,全面提高设备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首先要筛选优秀的技术人员作为管理人员,其应具备一定的学历,拥有完整的知识体系,通过培训、调研、自学,使之成为专业管理人员,使其具有现代科学管理知识,善于在复杂条件下处理问题的能力。其次要搞好操作人员、技术工人的培训工作。有针对性地、定期的开展理论知识讲座、维修技能培训,以此来提高员工的技术水平。开展丰富多彩的技能比赛,调动员工的积极性。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渐完善,新技术、新设备的大量涌现,企业竞争日益加剧,管理模式必然要发生改变。我们必须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寻求出适合自己企业发展的、新的管理模式。使国有企业设备管理程序化、科学化和规范化,从而使我们的企业适应新时期社会发展要求,为企业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 沈永刚.现代设备管理[M].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

[2]刘庆山.机械设备安装工程[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7.

[3]郑昆.浅议新形势下的设备管理[J].工程机械与维修,2006.

[4] 卢平安.再造设备管理流程提升设备管理水平[J].设备管理与维修,2005.

[5] 王有红,伍仲琴,陈新年.对企业设备管理的创新思考[J].商场现代化,2006.

上一篇:蒸汽锅炉控制系统的研究 下一篇:浅议我国外贸面临的反倾销问题及其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