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用音乐剧鉴赏课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

时间:2022-07-20 03:50:35

如何用音乐剧鉴赏课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

自2011年世界经典音乐剧《妈妈咪呀》中文版登陆中国,便在中国掀起了一股狂热的音乐剧浪潮,这部音乐剧刷新了中国舞台剧演出的诸多纪录,也让很多没有机会到百老汇或伦敦西区去看世界一流音乐剧的中国观众大饱了眼福,《妈妈咪呀》的成功,有力地推动了中国音乐剧发展的进程,使得中国音乐剧开始了专业化发展的道路。

一、高职院校开设音乐剧鉴赏课是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需要

1. 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音乐剧作为一种艺术形式,其本身就是情感的载体,高艺术价值的音乐剧作品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审美情感。音乐剧能像其他艺术作品一样,通过学生的欣赏活动,增强他们对社会各阶层的了解;通过深入剧中人物的内心世界,体验人类丰富的情感,从而获得超越功利欲念的,纯粹意义上的对美的感悟和享受。

音乐剧是音乐、舞蹈、美术等众多艺术门类的集合体。通过欣赏音乐剧,学生可以获得综合的艺术熏陶和美感教育,对于培养审美观念,发展审美情感,影响道德情操,形成综合的艺术审美能力有着重要的意义。

2. 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

音乐剧鉴赏课的学习过程,其实也是提高感受、鉴赏、理解、表现和创造音乐能力,提高音乐修养的过程。音乐剧艺术的题材涉及某一区域、国家或民族的历史、宗教、文化、习俗等方方面面,欣赏、审美这种舞台艺术,就是对人类历史、文化等诸方面的了解和学习。开设音乐剧鉴赏课能扩大学生的音乐视野,丰富他们的音乐经验,巩固和提高他们的音乐知识和技能,加深学生对不同艺术门类及相关知识的理解,在潜移默化中提升文化品位和艺术修养。

3. 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

创新和创造是社会发展的驱动力。“创造精神和创造能力的培养是艺术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也是美育的最高境界。”因此,把素质教育与创新能力的培养有机结合起来,纳入音乐教育教学改革中去,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尤为重要。在众多的艺术形态中,音乐剧的主题中包含着深刻的哲理性,通过活生生的艺术形象,向整个社会提出了许多重大而敏感的人生命题。

开展音乐剧鉴赏课教学对于培养具有实践能力和合作精神的创新人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通过音乐剧鉴赏课的学习,学生不仅可以聆听到动人的音乐,欣赏到优美的舞蹈,还能激发他们的视觉、记忆和思维等同时参与审美活动,审美想象力及鉴赏能力进一步得到锻炼。教师通过将教学从传统的教室移植到室外,将舞台交给学生,让他们在积极、主动的氛围下参与音乐剧艺术实践活动,自己挑选创作题材,自己创编与校园生活和时代主旋律相符的音乐剧作品,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掘学生的艺术潜能,培养创造性思维,激发创造冲动,提高综合运用各种知识的能力。

二、高职院校音乐剧鉴赏课目前的现状

通常在大学音乐赏析课里,音乐剧是作为一个版块进行的。课后很多学生都觉得意犹未尽,很想进一步了解这种通俗而精彩的艺术,但由于:1. 当地可看的经典音乐剧太少或几乎没有。2. 票价高昂,音乐剧高昂的排演代价,让音乐剧的票价总是居高不下(比如最近的《妈妈咪呀》中文版的票价从120元~880元不等),很多工作的人都对其票价望而却步,更何况是没有经济收入的学生。3. 缺乏引导进行欣赏。因此,很难完全感受到音乐剧的无穷魅力。当然,这些只是客观因素。

那么音乐剧作为一种未来在中国蓬勃发展的艺术种类,作为当代中国大学生来说,如何欣赏到一些优秀的世界级音乐剧呢?如何让学生感受到音乐剧的独特魅力呢?

我们可以通过音乐剧背景资料介绍、音乐剧赏析(戏剧结构分析、音乐分析、舞蹈赏析、舞台美术分析)、音乐剧经典插曲学唱,由浅入深,先让学生接触电影版的音乐剧,比如《妈妈咪呀》,这样会使得学生更容易接受音乐剧,毕竟电影版有着剧场版所没有的优势:1. 场景的多样化和真实感。利用自然环境的效果是舞美设计无法比拟的。2. 电影剪辑的运用,将影片制作中所拍摄的大量素材,经过选择、取舍、分解与组接,最终完成一个连贯流畅、含义明确、主题鲜明并有艺术感染力的作品。3. 最为重要的一点,演员有犯错及改正的机会,因此出现在屏幕上的演员的表演永远处于最佳状态。

当学生了解音乐剧后,便可进入剧场版的欣赏中了。当然剧场版也有着它本身的魅力:1. 演员功力深厚的歌唱、舞蹈和表演技巧,因此每个的演员的表演占了很大的比重,更多的是依靠演员自身扎实的表演功底来支撑音乐剧。这样使得音乐剧的艺术性得到了充分的表现。2. 由于剧场版的音乐剧每次都是现场演出,演员由于状态不同、搭配不同、演出地点不同等,使得每一场演出都会有或多或少的区别。比如:各地方言的加入、演员偶尔即兴的发挥或忘词等等。笔者就曾在《妈妈咪呀》中文版巡演涪陵站演出的时候发现,表演过程中,山姆出场的时候,裤脚就被扎在了袜子里面。3. 剧场版最吸引人的地方是台上的演员或者舞台设计可以和观众进行互动。让人震撼、惊叹的舞美设计,让人仿佛置身其中,难以分辨自己是观众还是剧中人。在《歌剧魅影》中,导演哈罗德普林斯和舞台美术设计玛利亚比昂松不仅再现了巴黎歌剧院的富丽堂皇与幽暗神秘,而且像故事中天才的幽灵那样,在舞台上下设计了重重机关。拿令人津津乐道的歌剧院大吊灯来说,这件华丽的复制品由6000个小灯泡组成,宽3米,重1吨(真灯重达8吨),5个工作人员花了4周时间才制作完成。根据剧情,第一幕即将结束的时候,吊灯在狂怒的幽灵的操纵之下,跌落到克里斯汀脚边。这盏巨大的道具灯实际上安放在剧场一楼的观众席的上方,随着剧情的推进,她应声向观众头顶坠落,而制动装置直到最后时刻才发挥威力――此时,惊魂未定的观众便能身临其境的感受到幽灵所制造的恐怖气氛。

因此,只有与时俱进,遵循音乐剧这门艺术的感知规律,突出学科特点,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建立平等互动的师生关系,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不断探索高职音乐剧鉴赏课教学的新路子,共同推进音乐剧鉴赏课在普通高职院校的推广,发挥音乐剧应有的教育价值,从而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

上一篇:新课程观念下的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设计 下一篇:浅谈计算机基础知识与课程分层教学的改革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