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东县10年碘盐干预状况分析

时间:2022-07-20 02:09:04

如东县10年碘盐干预状况分析

如东县地处沿海,全县总人口109万。20世纪80年代调查7~14岁儿童甲状腺肿大率(甲肿率)为8.42%,尿碘中位数为101 μg/L,未被定为碘缺乏病区。为落实国家“消除碘缺乏病(IDD)阶段目标”,于1996年6月开始实施全民食用碘盐。为了观察碘盐干预效果,我们从1996年起连续10年对盐碘合格率、儿童甲肿率、尿碘和新生儿脐血促甲状腺素(TSH)等指标进行了监测。现将监测结果分析如下。

1材料与方法

1.1抽样方法

碘盐生产厂、批发部为固定监测点,每月按不同方位抽取盐样进行监测,居民户则根据当年监测方案的要求,每季度或半年进行盐样监测。

在如东县15个镇中,除2001、2002及2004年外,每年均随机抽取部分镇,每个镇再随机抽取1所小学,每所小学随机抽40名8~10岁儿童进行甲状腺触诊检查,并采集该40名儿童家中食用盐,其中再随机抽取12名儿童采集尿样。

1.2监测内容与方法

1.2.1盐碘按GB/TB13025中的直接滴定法检测。2000年前按生产厂盐碘≥40 mg/kg, 批发部盐碘≥30 mg/kg,居民户盐≥20 mg/kg的标准判定(GB5461―1992),2001年7月以后按(35±15)mg/kg标准判定(GB5461―2000)。

1.2.2甲肿率由市、县疾控中心专业人员采用触诊方法检查,按照GB16004-1995标准判定。

1.2.3尿碘由本中心实验室采用酸消化砷铈催化法测定。

1.2.4新生儿脐血TSH由基层各医疗卫生单位采用特定滤纸采集新生儿脐带血,自然干燥后送本中心实验室,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计算碘营养不良率。

2结果

2.1盐碘含量

10年来,3个层次共检测盐样4 434份,盐碘中位数为(23.8~53.7)mg/kg,碘盐合格率除1996年以外,其余均达到>90%的国家标准(表1)。

2.2甲肿率

1995年江苏省卫生防疫站对我县中部马塘镇1所小学开展碘缺乏病摸底调查,随机抽查了40名8~10岁学生的甲状腺,发现I度肿大3人,肿大率为7.5%。1996―1999年及2003、2005年开展了IDD病情监测,8~10岁儿童甲肿率呈下降趋势,并稳定在5.0%(表2)。

2.3尿碘

10年的尿碘调查中,儿童和特需人群尿碘中位数均>150 μg/L,1999年达到625.8 μg/L的高峰值。此高峰与盐碘中位数高度相关(r=0.8945,P

2.4新生儿脐血TSH

我县在未供应碘盐前就开展了新生儿TSH筛查工作,1995年共筛查了6 291名新生儿,检出TSH>5 mIU/L 的新生儿299例,碘营养不良率为39.7%。1996年起采用全民食盐加碘及特需人群补服碘油丸等措施后,新生儿脐血TSH检测,碘营养不良率明显下降(表4)。

3讨论

盐碘、儿童甲状腺肿大率、尿碘、新生儿脐血TSH检测等是反映IDD防治效果的科学指标。

从我县10年的盐碘监测结果看,除1996年碘盐合格率较低外,其余均达到>90%的国家标准。在食盐加碘最初几年中,由于没有规定盐碘上限指标,生产厂家存在食盐超标加碘的现象,致使盐碘中位数偏高。2001 年下半年开始执行 (35±15)mg/kg的标准后,碘盐合格率稳定在95%以上,盐碘中位数也下降到一个较为合理的水平,完全可以满足人群的碘营养需求。

10年中,儿童甲肿率从1996年的10%降至2005年的5%,病情稳定,达到国家规定的消除标准。

10年的尿碘调查中,儿童和特需人群的尿碘中位数>150μg/L,且在1999年达到高峰,可能因为儿童除摄入超标碘盐以外(尿碘中位数与盐碘中位数的高度相关性),还有前几年儿童口服碘油丸所致。2001年执行新的碘盐标准后,尿碘中位数也降到一个较为适宜的状态,完全符合WHO推荐的100~300 μg/L的基本适宜状态。

10年的新生儿甲低筛查结果显示,我县人群碘营养不良率由全民食用碘盐前的39.7%逐年下降至2005年的9.5%,碘盐干预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但要使新生儿脐血TSH水平降至国家规定的3%以内,还需通过持续补碘才能得以纠正。通过加碘盐10年的干预,我县人群碘营养水平呈适宜状态,对于绝大多数人群来讲,只要坚持正确食用碘盐,就完全可以达到防治IDD的目的。但由于碘盐卫生监督执法不力、群众防病意识薄弱、私盐贩子受利益驱动等,农村中非碘盐充斥市场现象依然存在。为此,一方面,建议各有关部门加强碘盐监督执法,严厉打击私盐、非碘盐的贩卖活动,坚决杜绝非碘盐流入市场;另一方面,要加强宣传,加大群众对碘缺乏病的认识,并消除人们认为沿海地区不缺碘的误解。海盐及海产食品比陆产食品含碘是多一点,但含碘量极低,根本不能满足人体需要。在过去的10年中,我们通过碘缺乏病防治宣传日活动,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等大众传媒进行广泛宣传,群众对碘缺乏病的认识有了一定提高,但宣传面不够广,知晓率还很低。实践证明,通过老师―学生―家长―全社会宣传教育链是十分行之有效的办法,但由于学校健康教育课的严重短缺,学生对碘缺乏病防治知识知之甚少,因此在以后的工作中,应将碘缺乏病健康教育工作的重点放在学校。

(收稿日期:2006-11-16)[HT][HJ]

上一篇:2001―上海市嘉定区围产儿出生缺陷分析 下一篇:射阳县碘盐干预状况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