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议高校音乐教学与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承

时间:2022-07-20 12:03:47

刍议高校音乐教学与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承

摘 要:随着高等教育的逐渐普及和资源优化,音乐教学成为高校教学系统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音乐教学在塑造学生的音乐素养方面上起着重大作用。但是,受到各类因素的影响,目前国内高校音乐教学更偏向于西方化,而忘却了我国传统音乐的精髓所在。本文通过分析高校音乐教学和民族音乐文化之间的关系,指出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将民族音乐文化恰到好处地融入课程当中,以传承历史经典,也为国内高校音乐教学本土化提供发展建议。

关键词:高校;音乐教学;民族音乐;文化;传承

1 民族音乐文化在高校教育中的重要性

1.1 增强学生内涵,净化学生心灵

当代学生的素养问题成为社会高度关注的问题,尤其是艺术类的学生,更是需要重点培养素养。将民族音乐文化渗透到教学当中,能够有效提高培养目标的素养。民族音乐是民族文化的表现形式,是我国历史的写照手法。老师带领学生深入了解民族音乐,能够帮助学生更多地了解和认识我国文化发展的历程。良好的教学氛围有助于教学目标的实现,民族文化教学氛围的营造能够刺激学生对我国历史文化的兴趣。历史遗留下来的音乐是我国优秀文化中的瑰宝。学生对民族音乐文化进行学习,一方面可提高自身对音乐的认识;另一方面,可以陶冶情操,净化心灵。民族音乐文化中蕴含着无数先人的正面思想,可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因此,民族音乐文化对于高校教育而言,有利无弊。

1.2 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质量

教学内容的丰富多样化可提高学生对课程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因此,将民族音乐文化融入教学当中,还可实现艺术多元化的目的。将具有特色化的民族音乐欣赏纳入其中,一方面能够对教学模式单一的问题进行改善;另一方面,结合民族音乐文化进行教学是对祖国文化的传承,在教学过程中能够解读民族艺术表现形式。

1.3 提升学生文化素养,了解更多民族文化

民族音乐是中华文化上下五千年的结晶,汇集了五十六个民族的智慧。学生在学习民族音乐和欣赏民族音乐时,可深入了解到各民族的特色。在教学的过程中,学生可全面地掌握各民族的乡土风情,这为民族之间的沟通和交流奠定了坚实基础,缩小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因此,民族音乐文化渗透到课程当中,是教育改革的要求,也是素质教育的需求。

2 高校音乐教学中民族音乐文化渗透与传承的有效对策

2.1 树立现代教学理念,突出音乐教学民族性

人们的行为是受其思想和观念主导的,若要将民族音乐文化纳入高校教学课程当中,并通过现代化的教学方式对其进行传播,则必须让音乐老师改变传统的教学理念。首先,音乐老师要重新认识民族音乐文化的重要性;其次,要让学生用正确的态度看待民族音乐文化。值得注意的是,教师对于民族音乐文化的教育存在理解上的误区,很多教师容易常规地复制课程来教学,而并未站在文化传承的角度上授课。在原有文化基础之上进行创新,突出民族这一特色,才是教育多元化的目标。在教育方向的驱动下,只有开放式的教学,开放式的发展,才不会脱离教育目标。因此,高校音乐教学在对待外来音乐文化时,不应盲目跟从,而应有选择性地、理性地学习,把本土音乐文化精神传承下去。做到这两点,方能令民族音乐文化在学校的音乐授课中充分发挥积极作用。

教育的目的是育人,任何一门课程都承载着育人的重担。因此,在高校教育中,音乐教学作为基础的课程,更要对学生的思想观念进行引导,让他们对民族音乐文化有更深一层的了解,并逐渐意识到传承民族音乐文化的重要意义。学生真实地感受民族音乐文化的特色,从而才能从心里记住和喜欢民族音乐。例如,在民族蒙古族音乐授课中,进行作品选择时,可以选择具有鲜明特色的曲目来强调该课程的主题。《出猎》就具有浓厚的蒙古狩猎文化。

2.2 结合实际情况,优化课程设置

高校音乐教学的成效在于课程设置的科学有效,课程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教学成果的优劣。我国对教学的重视度逐日提高,改革不断深化,我国各高校音乐课程设置中存在的问题日渐突出。根据调查,很多高校里的音乐教学根本没有设置传统音乐的课程,很多学生对该方面一知半解,或多是通过自己的课外研究而有所认识。可以预见,长此以往,民族音乐文化将被现代人所埋没。为改善这一状况,相关人员应结合实际,综合考量如何优化和调整课程,将民族音乐文化渗透到日常音乐教学当中,提高课程的合理性,让学生在校即可认识和深入地了解民族音乐文化,提高自身的音乐素养。

我国教学已经不仅仅要求口号上的改革,更多的是要求学校付诸实践,希望学校对教育进行全面的提升和改进。因此,在对传统教学课程进行调整时,强调从更深的层次进行,促使教学由内而外发生改变,重新塑造高校音乐教学,将民族音乐的文化色彩展示出来,打造先进、科学、系统性的音乐教学模式,教授学生更先进、深厚、丰富的音乐知识,传承我国的音乐知识,并培养出更为优秀的人才。

2.3 采取多样化教学手段,深化学生对民间音乐的认识

在教程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不同的教学方式来突出民族音乐文化的价值,促使教学质量得到明显改善。以鉴赏教学为例,在上课之前,教师应先搜索、整理和鉴赏课程相关的资料,如曲目的来源、发展历程、运用情况、特征等,再采取多媒体教学模式,大大提升教学效果。此外,教师还应围绕相关主题开展定期性的学术活动,使得学生获得更加丰富广泛的知识。至于举办学术活动的教师,不一定非得外聘,本校的老师也可以担当重任,还可以聘请一些专家、著名演员。再就是带着学生去参加各类节日活动,这可以加深学生对民间音乐的认知,丰富学生的学识,使其学会将音乐与实际生活相结合。学校可以到不同地区或民族参观学习,还可以充分利用本地区的音乐文化资源,遵循多长见识、吸取精华的理念,获取更多的民间音乐资料,并进行整合,再将整合后的民间音乐融入学校教材当中。只有将音乐同实践生活结合在一起,才能使得音乐教学模式和民间音乐文化真正融合,为教师与学生提供一个沟通平台,促使师生间的关系变得更为融洽,提升教学效益,让学生更快地吸收音乐知识。

另外,在教学体系当中,教师的综合素质也是极为重要的,建立一支高素质的人员队伍在传承和发展民族音乐文化方面具有积极作用。学校必须采取多种手段对教师进行指导,与其他学校开展教师学术活动,提升教师的思想观,增加教师的见识,从而打造一支强大的教师团队。

3 结论

学校在人才培养方面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在高校音乐教学中,教师要充分认识到民族音乐文化的价值,建立现代化的教学模式和理念,科学、合理地设置教学方法、内容,体现出民族音乐的特征,形成一股强劲的师资力量,进而推进我国音乐教学事业与民族音乐文化整合,实现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胡玉兰.试论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承[J].大舞台,2014(03).

[2] 王思明.民族音乐文化传承与学校教育[J].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3):272.

作者简介:荣卫(1987―),河南沁阳人,助教,从事竹笛教学工作。

上一篇:浅谈“澄怀味象”对人居环境追求的影响 下一篇:大数据时代医院实施ERP的战略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