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破校际界限共享与引领并进――浙江省桐庐县创新“校本研修”培训模式

时间:2022-07-19 10:23:20

打破校际界限共享与引领并进――浙江省桐庐县创新“校本研修”培训模式

浙江省桐庐县教育部门借助网络社区,打破校际界限,改变了教师研修原来各自为政的封闭状态;同时注重顶层设计,优化教学资源与人力资源,促进校际之间互联互通、教师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常态化研修,关注问题,重视实效,促进了全区各层面教师的共同成长。

打破校际界限,创新校本研修

桐庐县富春江中学教学楼里,该校语文组教师正与三合初级中学教师热烈研讨“本学期同步教研”的主题筛选问题。这是两校研修共同体本学期的首次会议。

桐庐县实施校本研修一体化项目以来,不同学校组成研修共同体,开放式的岗位研修已经成为一种常态。富春江中学语文教研组长杨敏南老师介绍说,富春江中学是薄弱学校,三合初中是引领学校,目前两个学校的教师,采取线上、线下一体化同步教研的模式进行校本研修。通过桐庐县校校互通的网络平台,两校教师可以随时在网上见面,不受时空限制。每个学期初,两所学校教师线下开会确定本学期的研修主题和研修目标,确定网上共同研修的时间、任务等问题。

以两校语文研修共同体为例,开学初,研修目标确定后,后续的研修活动以分与合两种方式灵活跟进。第二次的研修活动,由三合初中语文教师自己开展,以“中考语文试题的命题趋势”为主题,组织教师观摩名师微讲座和交流研讨。第三次研修活动,两个学校教师远程“见面”,通过网络进行共同研修。三合初中教师展示自己制作的微课,富春江中学的教师质疑,三合初中教师答疑,双方共同探讨。第四次研修活动,两个学校把双方收集到的相关试题,组成一个卷子,让两个学校学生分别完成,再对试卷上答题反映出的难点进一步修改完善,研讨针对不同水平学生的辅导策略……

研修共同体为一些年轻教师的专业成长也带来了意想不到的帮助。王涌铭是桐庐县城关中学一位新入职的数学老师,他讲述了自己的成长故事:

2016年12月份,他接到学校的通知,要求新教师上一堂展示课。时值学校期末复习阶段,数学备课组长王斯杰老师在网络平台上发起了关于如何做好期末复习的主题讨论。在众多的留言中发现,学生对于非负数内容掌握不太理想,他决定上一堂七年级的专题复习课“非负数的性质”。他借鉴了网上优秀教师的一些教案和题型,在老教师的指导下设计出了教案的初稿。设计好初稿后,他想听听其他学校教师的意见,却苦于认识的人极少。网上“同伴互助”功能自动将桐庐县同学科、同年级的教师集成了群。在网上可以找到全县所有的七年级数学老师。他发现上面的方暾老师,自己听过他的公开课,印象很深,就与之结为好友,把教案发给他。方暾老师非常热心,仔细研读了他的教案和课件,建议具体进行五个方面的修改调整,并将课题名称改为“非负数性质的应用”。这五处改动从丰富的教学经验出发,让他学到不少东西,公开课取得了很大的成功。

共同体校本研修的主题都是教学疑难问题,在县教研室的支持下,不同学校教师线上与线下结合一起研修,研究更加深入。在桐庐县教育局教研室初中部学科教研员的组织下,桐庐县13所初中学校都开展了线上线下一体化的跨校教研活动,仅以“学为中心”课改展示课为例,线上跨校观课评课的教师一学年统计下来就达到7511人次。

网络社区,共享优质教学与人力资源

在“桐庐县初中网络与校本研修一体化项目”中,为了增强校本研修效果,桐庐县教育局与中国教师教育网携手搭建了桐庐教师研修社区。

2014年开始,中国教师教育网的“中国教师研修社区”进入桐庐县,相关专家和当地教育局负责人一起确定了区域联动的混合式常态校本研修方式,并进行了周密的预先规划。浙江省桐庐县教育局教研室主任陈卸金总结近三年桐庐县的具体做法是:

其一,顶层设计,研训整合,统一规划。县里统一每一年度的研修重点;建立支持区域联动校本研修平台“人人通”与“校校通”,同学科同年级的教师自动集成群,同伴时时工作交流成为可能;年初制定考评标准,年底对各学校的常态研修进行评价。

其二,引入专家,打造种子学校,进行校本研修基地建设。发掘骨干教师经验,开发校本研修二级课程。相关校本研修二级课程具体包括专家到种子学校帮助骨干教师开发的教学小策略和被课程专家点评的骨干教师的教学实录等。

这种研修方式有力促进了区域课程资源的共享。比如,叶浅予初中科学教师沈天诗在专家帮助下开发的“生活中的物理小实验(初中)”系列微课程,放到网络平台共享后,受到广泛好评,现在其他学校的一些教师也开始利用她的微课进行科学概念的导入。网络平台把各个学校的优质资源汇集在一起,让大家共享共建资源库。区域导学案资源库建设与常态研修目前正在同步进行。

专家引领,带动教师整体教研能力提升

桐庐县教研室初中部主任赵根标说,现在教师的教学研究更多地聚焦在课堂问题,不再像以前那样缺乏针对性。全县初中教师的小课题研究一改以往课题过大过空、纸上谈兵的状态,越来越有的放矢,切入点小但研究深度超出了以往。比如n题包括《微课在说明文阅读教学实践中的运用》《语文生活类情景类试题分类及辅导》等,这个变化是把专家引入种子学校、带领骨干做研究、打造样板收到的效果。

桐庐县4所初中被选定为种子学校。中国教师教育网特聘的校本研修专家李玉平老师团队到这几所学校带领骨干教师做研究,他们针对具体问题进行专业引领,让教师们彻底改变了教研观念。同时,县里要求各学科教研员在网络研修平台上通过认领课题的方式,深度参与各学校教师的课题研究过程,并给予具体的指导。近年来,很多学校都开展了接地气的校本小课题研究,专家现场指导,教师积极参与各类课堂研究课题。桐庐县《基于“互联网+”的区域性“教师网络研修社区”建设实践研究》课题获杭州市第31届教育科研优秀成果二等奖。

桐庐县教育局副局长吴忠华说,打造县域学校的研究氛围,专家引领起到很大作用。校本研修,不是校内研修。教师成长,需要专家团队定期专业指导,需要区域骨干的引领,也需要区域内优秀资源共享。搭建教师工作学习交流平台,进行顶层设计,引入专家,调配资源,建立制度,然后把学校管理者的积极性调动起来,是桐庐县校本研修取得良好效果的原因。桐庐县近年来在杭州市教育科研成果评比中,多次取得位居七县市第一的成绩。

中国教师教育网网络研修社区的“区域联动顶层设计的校本研修”培训模式,在全国其他地区的实践也获得了好评。在全国教育创新案例评选活动中,其创新性被概括为“全面规划区域校本研修,研训一体,线上线下融合互补”模式,并获得了优秀奖。

上一篇:重量轻、价格公道 下一篇:左心耳封堵器造福千万“房颤”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