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磅礴 人淡泊

时间:2022-07-19 10:10:10

【前言】业磅礴 人淡泊由文秘帮小编整理而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小时候,他常常一人在家里的大花园内玩耍,被园中尚不知名的花草树木深深吸引。孩提的十几年问,吴征镒读的是清代吴其浚写的《植物名实图考》和日本的一些普及植物知识图鉴,他采取了“看图识物”的办法,采集了100多份标本,并采取按图索“草”,看图识“树”的办法...

2008年1月8日,我国著名植物学家吴征镒获得了2007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吴征镒,我国著名植物分类学、植物区系地理学、植物多样性保护以及植物资源研究的权威学者,在从事植物学研究的70年生涯中,为现代植物学在中国的发展以及中国植物学走向世界做出了卓越贡献。

绿色之旅 最爱做的事是按图索“草”,看图识“树”

1916年,吴征镒出生于江西九江一个书香门第。吴征镒的祖父曾任江西浔阳道尹。一百年来,吴家以“两进士,三院士,四人杰”饮誉海内外。

“出生于九江,长于扬州,成人于北京,立业于昆明”。时空变迁,不变的是吴征镒对一草一木的那份钟爱。

小时候,他常常一人在家里的大花园内玩耍,被园中尚不知名的花草树木深深吸引。孩提的十几年问,吴征镒读的是清代吴其浚写的《植物名实图考》和日本的一些普及植物知识图鉴,他采取了“看图识物”的办法,采集了100多份标本,并采取按图索“草”,看图识“树”的办法开始认识植物。初中时,吴征镒最喜欢的课是自然课。高中时,他的生物教员为了鼓励他热爱植物的热情,专门为他采集的标本办了一个展览。1933年,17岁的吴征镒考取了清华大学生物系,正式开始了他研究植物学的生涯。

钟情植物:一生只做一件事情

吴征镒一生与草木结缘。在中国植物学家中,吴征镒是发现和命名植物最多的一位,发表和参与发表的植物新分类群(新属和新种)达1766个。他的学术生涯也被认为是现代植物学在中国本土化和中国植物学走向世界的一个缩影。

历时45年编纂完成的鸿篇巨制《中国植物志》80卷126册,是三代植物学家集体工作的结晶,其中三分之二的卷册是由吴征镒1987年担任主编后最终完成的。学术界公认,吴征镒对中国植物学界的贡献有三个方面:一是基本摸清了中国植物的家底;二是阐述了中国植物的来龙去脉;三是回答了中国植物资源有效保护和合理利用的理论问题并用于指导实践。即使是植物学的门外汉,单想想我国的基本国情――地大物博,就可以掂出这三大贡献的分量了。

中国植物到底有多少种?80卷126册的《中国植物志》给出了明确答案:301科,3409属,31155种。《中国植物志》的编撰是高等植物多样性研究的基础性科学工程,是目前世界上已出版的植物志中种类最多的一部,而吴征镒完成了全套约三分之二的编研任务。吴征镒于1938年至1947年间,整理的一套3万多张中国植物卡片,成为《中国植物志》编著中最基础、最重要的资料之一。此外,他还积极推动了国际合作,其英文修订版《Flora of China》的出版在国际植物学界产生了重要影响,大大提高了我国植物学研究在国际上的学术地位。

关于中国植物的来龙去脉,吴征镒通过对当时中国种子植物已知约3300属的分布格局的研究,创造性地将其划分为15个分布区类型和31个变型,结合大陆漂移学说,在进化的背景下,分析了每种分布区类型形成发展过程和历史渊源,揭示了中国植物的分布规律和中国植物在世界植物区系中的地位和作用。他首次提出:“在中国植物区系和东南亚植物特别是印度支那半岛植物区系之间,有较长的和更相似的历史背景,在北纬20°~40°之间的中国西部、西南部和印度支那地区,最富于特有的古老科属。”(见吴老1 964年的《中国植物区系的热带亲缘》一文)在此基础上,吴征镒首次提出了世界种子植物科分布区类型的划分方案,将其划分为18个大的分布区类型。这是世界上迄今为止对植物分布现象和规律最为全面和完整的分析,显示了中国植物区系地理学派的研究特色。

1956年,吴征镒和钱崇澍、陈昌笃在区系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中国植被分区”理论。该原创性的区划,成为后来全国综合自然区划、农林区划和国土整治的重要科学基础。

“植物电脑”中国植物的“活词典”

吴征镒被中外同行誉为中国植物的“活词典”。同事和身边的学生、助手都形容他博闻强记、博古通今。编《中国植物志》时,他脑子里清楚地记得文献的出处,在手稿里写个人名、注上年代,助手去查对应文献时,往往一丝不差。

即使是在80多岁高龄,以“吴征镒”为第一作者的论文和著作,都是他亲自执笔,对此吴征镒毫不含糊。中科院昆明植物研究所所长李德铢是吴老培养的第一批博士,对老师自是钦佩有加:“吴老师的字非常小,他的一页字的容量往往能顶我们三四页的容量。我们编辑的时候,有不懂的地方就去请教吴先生。随便一个植物名词的索引书名、作者、年代,他都记得非常清楚、准确。包括大多数植物的拉丁名字,吴老师都能很轻松地写出来。”

期间,被关在牛棚中的吴征镒,在编写《新华本草纲要》时,把植物名称和中草药名称统一起来,并把它们与古代医书及植物学有关书籍中的记载联系起来进行考证。在考证中,他发现了很多名不见经传、或在经传中已经失传的中草药植物,当时没有条件去查资料、查书籍、对标本,他就凭记忆先写下来。

“摔跤冠军”:真正“沉在下面”做学问的科学家

吴征镒,这位一生与草木打交道的科学家,凭着对我国和世界植物学研究的杰出贡献,在92岁高龄之际登上了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的领奖台。

与很多科学研究一样,植物学研究离不开野外考察。吴征镒以花甲之龄,仍多次到、新疆等地考察,喜马拉雅山的雪峰上留下了他的足迹。吴征镒在野外考察时,不看天、不看山、不看景,一路上就喜欢低着头观察植物。因为吴征镒长着一双平脚板,走路不稳,又“只顾眼前不顾脚下”,一不留神,他成了植物学界的“摔跤大王”,大家因此送他个“摔跤冠军”的雅号。吴老对此满不在乎,因为摔跤给他带来了意外收获。

严谨钻研的学风是吴老一生坚持的信念。半个多世纪以来吴征镒获奖无数,然而却“业磅礴,人淡泊”。2004年吴征镒将自己在2∞3年度所获的香港何梁何利“科学与技术成就奖”奖金中的40万元人民币,捐赠给母校清华大学设立“三代奖学金”,奖励基础学科方面学习成绩优秀的在校本科生或研究生。

上一篇:谈现代新彩陶瓷艺术中的写实动物技法研究 下一篇:农村,敬老院里笑声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