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计划生育工作如何走出创新误区

时间:2022-07-19 07:08:26

新形势下计划生育工作如何走出创新误区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一个民族没有创新,这个民族就没有希望;一个企业没有创新,这个企业就没有发展;一项工作没有创新,这项工作就有停滞不前;一个人没有创新,这个人就不会有进步。同样,计生工作没有创新,就体现不出自身的地位、作用和价值。然而,创新不是标新立异,不是哗众取宠,不是虚张声势。不是纸上谈兵的空想,不是不着边际的胡想,不是异想天开的乱想。创新的基础在于务实,创新的过程贯穿着艰苦劳动的付出,创新成果的认定在于它所产生的社会效绩。

目前,各级计生组织都在认真贯彻执行党的计划生育政策,以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精神开展各项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在计生工作新形势下,在普遍追求创新工作和目标的同时,也出现了一些与创新发展不相协调的现象,在创新发展的过程中走入误区,出现了一些走形式、华而不实的倾向,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以为形式新就是创新。当然,有效的新的形式对完成工作任务和目标,具有很大的推动作用,但新形式不等于创新。有些计生部门和工作人员,不是注重工作实质,不是研究在新形势下如何更好地做好计生工作,却对搞五花八门的形式格外垂青。计生传统的正常的、经常性的工作,扎扎实实抓好就行了,非得别出心裁,起一个响亮的名字或主题,非得花很多钱费很大精力进行包装,轰轰烈烈,虚张声势,雨过地皮湿,落实不到位,没有多大效果。实际上工作还是原来的工作,内容还是原来的内容,只不过重新进行谋划,贴上创新的标签,给人以新鲜之感。有的计生组织为了工作出新,习惯于搞“八股”式运作,牵强附会地实施“几个一”或什么工程之类的活动。这些活动固然为了推动工作,但也难免有形象工程、面子工程之嫌。

二是以为高指标就是创新。计生工作要不要有硬指标?这要看什么工作,是不是计生工作的主项,是不是计生部门经过努力能够单独完成的。比如计划生育率、综合避孕率、统计误差率等,这些指标是计生部门可以单独完成的,要有下达硬指标,但出生人数、死亡人数、新生儿性别比等指标,仅仅靠计生一家唱独角戏是很难达到指标要求的。还比如,计生抓提高育龄女工素质工作,要求什么时间、多少人达到大学水平,这不是计生自身能完成的。因此,对这些指标要科学合理的下达,要与有关部门联合下达,这样才有力度。有的计生组织不顾这些条件,硬性地下指标,要求必须完成,而且完成的指标越高就越有成绩,就是工作创新。上级计生下达的这些硬指标,“逼”着计生干部虚报成绩,搞数字和文字游戏,其结果是助长虚假政绩之风,贻害工作,有损计生形象。

三是认为有了成果就是创新。这特别是表现在文字汇报材料和有些活动上。计生工作成果是需要实践检验的,需要职工群众认可的,需要社会确认的。如果不是这样,就是无效劳动生产出的劣质产品。现在的情况是,有的成果只是一般性的工作成果,却要添油加醋,把蚂蚁说成大象。比如说女工素质教育工作,有的基层计生人员吹嘘得很厉害,说是开展了多少活动,办了多少班,女工素质提高了多少等等,上级部门亦表示疑义。有的是束之高阁、并无多大应用价值的论文或典型经验材料等,在某某报刊上发表,并没有什么反映,也没有指导和应用实践的成果,就大功告成,自认为是创新,自己糊弄自己。

四是认为有了创新思路就是创新。有的在年初也有好的创新思路,也发文件或布置下去了,目的是指导和规范计生创新工作,但思路在会上说说就不去认真执行,文件发下去就完事大吉,至于落实情况如何,很少进行督察检查,不落实或违背文件精神的情况比比皆是,许多文件成了一纸空文,这样的创新虎头蛇尾,没有实际价值。

五是以为没有干过的工作就是创新。什么叫创新,原来没有的,现在有了,别人没有的,你有了,这是新,但不能说是创新。评价和衡量一项工作是否创新,最重要的标准和尺度是看这项工作在实际工作中是否有明显的效果,是否有高质量的成果。从这个意义上说,现有的工作干好了,效果明显,质量高,有经验,这也是创新。有些计生组织为了创新,绞尽脑汁、别出心裁地策划所谓创新工作,以为过去没有干过的工作就是创新。有的把过去的工作贴上新的标签,以新的形式出现,作为创新成果。有的所谓创新工作名义上是为职工办好事,但基层和职工并不买账,认为是给他们增加负担。有的把工会或女工部门的具体工作也作为自己计生工作的重点,提出一些诸如“第一责任人”、“有困难找计生”等不切实际的口号,设立求助热线等。结果很多问题得不到解决,不仅不能体现计生的作用,反而降低了计生的威信。

六是以为搞活动就是创新。计生组织不搞活动就没有生机和活力,就没有影响。但不能把搞活动当成日子来过,当做计生工作的主项。特别是计生领导机关,更不能把搞活动做为工作重点。有些计生组织不在计生重点工作上下功夫出成果,却热衷于搞活动,动用大量人力财力物力,请各方面的领导捧场,求各方面的企业赞助,造声势,讲排场,结果是劳民伤财,收效甚微。不仅如此,大量的活动还给本来就人员少、经费不足的基层计生造成负担,给基层计生添乱。计生领导机关的工作重心应该是调研、指导和服务,各项活动应该重点放在基层,让基层从实际出发,结合企业的实际独立自主地开展群众喜闻乐见的活动。上级计生应该只是进行示范性的活动,基层计生在不影响企业生产经营和职工利益的基础上自愿组织参加。如果不是这样,计生组织就背离了服务基层、服务职工的宗旨。

之所以出现上述误区,固然有许多客观原因,但最根本的是一些计生干部思想上没有树立正确的政绩观,他们善于迎合和应付上级,喜欢做表面文章,搞形式主义,不愿意扎扎实实地下苦功,出实力,使计生工作出现华而不实的局面。

新形势下,计生工作要创新,必须要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创新要以务实为基础,务实是第一位的。创新是在扎扎实实工作基础上的创新,没有务实的工作精神,没有深入实践的探索,就失去了工作创新的前提。要把创新体现在工作过程之中,落实在工作效果之上。喊口号、搞形式、呼呼啦啦、大轰大嗡,是在亵渎创新的本意。

第二,创新是基于计生性质和职能基础上的创新。计生工作创新必须是符合计生本身的工作性质和职能,脱离计生性质和职能,搞计生不应该干而又干不了的工作,只能使计生组织陷入被动和从属的地位。很多应该由行政部门和党政去干的工作,如果安排计生去干,这就不是创新,实际上计生也干不了,这是种了别人的田,荒了自己的地。

第三,创新是有重点目标指向的,不是什么新就干什么。从计生工作来说,创新的指向和目标,就是在全局重点工作上、难点问题上、职工关注的热点上有所创新。计生工作的创新不是平均使用力量,在一切工作上都创新,而是突出重点工作,在突破重点难点工作上有所创新。不涉及重点工作或不突出抓重点工作,只凭一些空洞的口号,或并不解决问题的主题教育,或不受基层欢迎的劳民伤财的活动等,都是对计生工作方向的偏离。

第四,创新是艰苦劳动的付出。创新是在艰苦劳动基础上的创新,不想付出代价,不深入实际,不开动脑筋,没有钻研精神,没有一定的胆魄,没有集体力量和智慧的整合,轻而易举地就想获得创新成果,那是异想天开,是懒汉作风在计生工作和计生干部中的体现。

第五,创新要进行科学的检验和考核。创新本身就是一种科学精神的体现,创新成果也需要科学的鉴定和考核,既有实践的检验,也有群众的认可,还有价值的认同。干成了一件事或是一项工作,仅是报刊给予宣传或是领导给予肯定表扬,就说是创新成果,这不是实事求是的,也是不科学的。

第六,创新也要讲究投入产出。计生工作要创新,必然要投入一定的物力和财力,这些投入产生的效果如何,是计生部门必须高度重视的。计生每年花那么多钱,搞了哪些活动?投入那么多的人力,究竟起到什么作用?划算不划算?哪些钱应该花,哪些钱不应该花,哪些工作应该干,哪些工作不应该干,都应该仔细地思考和认真地谋划。

上一篇:新形势下如何加强医德医风建设 下一篇:由相亲节目思考“物化”的交往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