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服务小明星”

时间:2022-07-19 06:11:44

我是“服务小明星”

【学会生存】

服务可以是有偿的,也可以是无偿的。良好的服务精神,体现在有偿和无偿服务当中。

恰当的、适应需要的无偿服务,不仅给他人送去温暖,而且会给服务者自身带来更多内心的满足与快乐。

“角色扮演”是三四岁孩子热衷的游戏之一,看着宝贝煞有介事地穿上围裙给布娃娃穿、脱衣服,小心翼翼地给客人端上美味:“请用点心。”大多数爸妈会觉得“好白相”,可爱的小宝贝就是“服务小明星”嘛!

可是,当宝贝再大一些,他还会如此殷勤地“为人民服务”吗?即使宝贝乐意,大人会不会以“学习重要”“没出息”为由加以阻止呢?难说哟。

服务,一种需要学习的能力

上幼儿园的孩子,喜欢体验不同的角色,但对于“长大要当什么”还没有什么概念,父母大多也不会将宝贝说的“我长大要当厨师”当真,尽管大家心里不愿意孩子从事服务性行业,上学以后再“校路子”也不迟。

社会生活中,经典的三百六十行里面,服务性行业占了大半,我们享受他人的服务,也会为他人提供服务。可以这么说,人天生具备为他人服务的能力。既然服务是与生俱来的能力,为什么还需要学习呢?

当服务与货币挂钩,当人们更多地看重自己的钱袋子,而不是服务本身的意义,服务精神尤其是无偿服务的精神开始逐渐缺失。如果父母的自我意识太强大,重享受、轻奉献,又很少为他人服务,那么,他们的孩子身上自然会欠缺服务精神,其社会生存的能力可能就会缺那么“一只脚”。

眼下很多高薪职业,比如空乘、金融服务等,都十分看重从业人员的服务态度与经验。实质上,无论社会地位如何,无论从事何种行业,都要有一颗服务他人的心和一定的服务能力。

Our suggestion:

1.在日常生活中尊重每一个行业的每一个人,尤其是服务行业,享受他人服务之后,教宝贝由衷地道声“谢谢”。

2.尊重宝贝的选择,我们可以影响孩子,但不可以干涉他,更不能打压他。

3.很多时候,孩子对某种角色感兴趣,就会喜欢一直玩这种角色扮演游戏。当孩子持续玩的时候,父母要予以鼓励;当孩子“半途而废”换角时,千万不要指责他“总是没长性”,但要向孩子说清道理――做人做事要善始善终。

源于家庭的服务精神

人是社会性的动物,生存竞争的同时也需要相互扶持与帮助。

“我为人人,人人为我”、“向雷锋叔叔学习”、“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些话我们从小听到大,且深深印入脑海。转过头看我们的孩子,3岁知道爸爸钱包里的“”可以买自己想要的玩具,却不知道可以为自己的照料者为周围的人做些什么。

中央电视台“宝贝财商”节目曾上演过这样一幕情景剧:

妈妈列了一张家务清单,要求6岁的儿子帮着做家务。一直被爸爸妈妈伺候的儿子不愿意了,他在清单的每一项上面标出了服务价格:扫地5毛,擦桌子5毛,洗碗1块……开始时,妈妈觉得那是孩子逃避劳动的小花招,并没有加以理睬,儿子居然在自己的小本儿上记下长长的欠费账单,还要上电视台来讨说法,这让妈妈十分伤心,怎么生了这么个斤斤计较的儿子!

在美国,孩子做家务可以获得一定的报酬,但在中国,很少有父母真正赞成这么做。如果一个人连自己家的事情都做不好,何谈社会生存?!在这一点上,我们倒是可以多多借鉴犹太人的做法:犹太人家庭,无论贫富,均刻意要求孩子学习并长期做家务。因为有调查显示:爱干家务的孩子与不爱干家务的孩子相比,成年后的失业率为115、犯罪率为110、平均收入约1.21。

Our suggestion:

1.父母当孩子的好榜样,心怀爱心,在家里不仅要照顾好孩子,更要为老人提供周到的服务,包括洗衣服、洗碗、简单修理,甚至洗头、剪指甲等。

2.创造机会让孩子参与家庭服务,在日常生活中培养孩子的服务精神。具体操作时可以一步一步来,从简单到复杂,逐渐加量,比如:

*给工作劳累的妈妈捶捶背;

*帮姥姥择菜、剥豆子;

*协助爸爸妈妈将干净的衣物折叠好、放好;

*帮着妈妈收拾房间,把杂物放到相应的地方,整理书报和玩具;

*给家里的植物浇水;

*帮着擦桌子、摆放碗筷。

3.当孩子为你和家人提供服务完毕时,你应表示感谢并表扬,如果任务有难度或需要持续付出,可以适当给予物质奖励,以资鼓励。

和宝贝一起做公益

我们知道,服务可以是有偿的,也可以是无偿的。良好的服务精神,体现在有偿和无偿服务当中。有偿服务时,如果有好的服务精神,会设身处地地从服务对象的角度考虑问题,提供更优质的服务,让人觉得“好服务值这个价”。

相比有偿服务,不求回报的无偿服务无法用金钱来衡量,恰当的、适应需要的无偿服务不仅给他人送去温暖,而且会给服务者带来更多内心的满足与快乐。

公益活动,是爱与善的绝好课堂,是让孩子体验无偿服务之乐的极佳途径,父母言传身教的具体行动,要比“为人服务”的传统说教效果好得多。另一方面,教宝贝学做公益还会有别的收获呢!宝贝可以学习尝试与他人更顺畅地沟通与交流,可以从活动中获得成就感,并让慈善的种子在心里发芽,更重要的是能从中体会尊重、收获快乐。

宝贝可以参与的社会公益服务:

慈善义卖

民间慈善日渐兴盛,慈善义卖活动需要很多义工的参与,这种场合爸爸妈妈可以放心带宝贝一起发传单、叫卖,让他亲身感受义务服务的过程。近来还有“爱心小报童”一类的慈善义卖,完全由幼儿园小朋友唱主角,非常锻炼宝贝的勇气哦。

环保活动

低碳环保的宣传活动有口头的,也有践行的,比如:净山,假期全家人一起去郊外爬山,随手带一个环保袋放自己一路捡拾的垃圾。

为社区服务

参与学校有组织的服务活动,比如:维持秩序,为人指路,给敬老院的爷爷奶奶们表演节目等。

在上海的一个慈善义卖现场,曾经遇见一群可爱的小义工,他们或帮大人提货品,或散发传单,或帮着妈妈一起卖东西,那一声声稚嫩的“你好”“感谢”让人心里暖暖的。

Our suggestion:

1. 走出家门参与社会公益服务,不在乎路途远近、事大事小,宝贝做公益重在参与。

2. 公益服务要量力而行,宝贝年龄还小,通常不能像大人那样坚持一整天,可以从2小时或半天做起。

上一篇:接孩子放学的“学问” 下一篇:“跟妈妈结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