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RA诊断中老年颅内动脉狭窄\闭塞的可靠性研究

时间:2022-07-19 06:06:38

MRA诊断中老年颅内动脉狭窄\闭塞的可靠性研究

摘 要 目的:探讨磁共振血管成像(MRA)对缺血性脑血管病颅内动脉狭窄或闭塞诊断的可靠性。方法: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患者50例,男28例,女22例,年龄57岁~77岁,平均年龄63.5岁。对颅内动脉应用3D-TOF MRA和DSA检测对照分析。结果:50例550根血管MRA与DSA诊断相符合血管数为519根(94.4%),MRA对正常、狭窄、闭塞脑血管的敏感性分别为95.6%93.3%和91.4%。结论:MRA对评价正常脑血管脑血管精确性较高,而对颅内狭窄和闭塞血管的评价不及DSA,可用于筛选可疑颅内动脉狭窄或闭塞的患者。

关键词 颅内动脉狭窄 磁共振血管成像 脑血管造影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0.23.179

缺血性脑血管病以高发病率、高死亡率和高致残率、低治愈率等“三高一低”的特点严重危害中老年人的健康。颅内动脉狭窄的筛查和诊断,多年来一直以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作为金标准,但其具有创伤性、费时、价格高、合并症多等缺点不易被患者接受,无法作为脑梗死等缺血性脑血管病治疗前的常规检查。MR血管造影(MRA)作为无创的血管检查方法,费用低廉,易于被患者接受,在临床上诊断血管性疾病有广阔的应用空间,但MRA在评价脑血管狭窄方面尚有一定争议。为评价其可靠性,本文对50例缺血性脑血管性病的MRA和DSA影像结果作对比分析。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本组共有50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纳入研究对象,先接受MRA检查,发现颅内动脉狭窄或闭塞,而后行DSA检查进一步明确诊断。在50例患者中,男28例,女22例,年龄57岁~77岁,平均年龄63.5岁。其中脑梗死患者14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23例,脑梗塞病史并不同程度TIA发作者8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患者5例。所有患者的诊断均符合第4届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修定的诊断标准[1]。其中伴有高血压病35例,糖尿病5例,吸烟史18例,饮酒史21例,既往猝中史13例。DSA检查前都进行了血脂、血糖、凝血酶原时间、部分凝血酶原时间等测定。

检查方法:MRA采用1.5T核磁共振扫描机,用三维时间飞跃(3D-TOF)技术,动脉期扫描选择TR36ms,TE10ms,RF偏转角250°,层厚1mm,80~104层,然后行最大信号强度投影(MIP)重建。DSA经股动脉插管,行主动脉弓及超选择性全脑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

评价标准:正常、狭窄和闭塞。其影象学表现:狭窄(管径

统计学处理:狭窄与闭塞的诊断标准以DSA的结果为准,计算其特异性、敏感性、假阳性率及假阴性率。

结 果

MRA检查血管为双侧ICA、MCA、PCA、ACA、VA、及BAS共550条,检出狭窄或闭塞98条,与DSA符合78条,假阳性20条,分布于ICA、MCA、ACA、PCA、VA、BAS;检出的正常血管中假阴性8条,分布于ACA、PCA、BAS,假阳性率4.5%,假阴性率1.8%,狭窄或闭塞的敏感性76%,特异性92.5%。正常血管的敏感性97.8%,特异性93.8%。假阳性率34.9%,假阴性率4%。MRA诊断的特异性90.6%,敏感性75.9%。

讨 论

资料表明我国缺血性脑血管患者中约有1/3存在颅内动脉狭窄[1]。长期以来,针对缺血性脑血管病的血管病变的治疗主要是药物保守治疗,由于患者对药物的依从性和药物本身药效的有限性,往往难以达到预期治疗效果。而近年来开展的血管内介入治疗,使我们看到了治疗此类疾病的曙光。血管介入治疗主要以影象学技术去发现病变的血管。目前对颅内动脉狭窄的检查有多种方法,DSA仍是检测脑动脉狭窄的金标准。但是,由于该检查的有创性、风险性、检查操作以及价格昂贵,限制了其临床开展。MRA作为非介入性血管成像技术,以其无创伤性、检查快速简便、费用低廉、适应证广等优点,引起人们的普遍关注,已在较多医院被广泛内应用。但其可靠性也受到一定质疑。陈爽[2]等对12例患者的120根脑血管进行MRA和DSA对照研究发现,MRA对正常和闭塞脑血管的诊断符合率分别91%和100%,而对狭窄血管只有65.2%。

尽管如此,MRA对于狭窄和闭塞血管的敏感性有所降低,尤其是对闭塞血管的敏感性低于前人的研究,主要表现在对狭窄血管的高估或低估。本组中3例伴有腔梗的TIA患者MRA诊断血管闭塞,DSA检查后发现仅为狭窄,发生于大脑中动脉M2段,20例患者MRA诊断血管狭窄,而DSA表现正常。这些不符合诊断主要位于椎动脉颅内段、基底动脉及颈内动脉虹吸段。其主要原因可能是[2]:①位于虹吸部的血管对磁场梯度较敏感,易产生人为狭窄;②虹吸部的解剖特点使其血管内血液流速快,流向变化大,层流、涡流现象复杂,易使质子失相位造成信号丢失,信号丢失程度还取决于虹吸部的解剖变异程度;③MIP重建易造成人为所致的节段性狭窄。

遗憾的是由于MRA自身的特性,3D-TOF技术对动脉的显示能力比DSA减少2~3个级别[3],对脑组织深穿支血管的显示能力不足,目前还仅限于对颅内大血管加以评价。尽管如此,因其快速、廉价、无创、直观、相对准确等优点易于被临床医生和患者接受,成为筛查动脉疾患的必要手段。

参考文献

1 Wong KS,Huang YN,Cao S,et al.Intracanial stenosis in Chinese patientswith acute stroke.Neurology,1998,50:812-813.

2 陈爽,沈天真,陈星荣,等.脑血管狭窄与闭塞的MRA与DSA对照研究.临床放射学杂志,1997,16:197-200.

3 Wetzel SG,Cha S,Law M,et al.Preoperative assessment of intracranial tumorswith perfusionMR and a volumetric interpolated examination:a comparative study with DSA.AJNR,2002,23:1767-1774.

上一篇:多台血细胞分析仪室内质控方法 下一篇:标本溶血对临床检验结果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