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自治,方能飞得更高

时间:2022-07-19 05:57:43

学生自治,方能飞得更高

【摘要】班级是学校最基本的构成单位,一个学校校风的好坏,其最终的归结点应该在于学校各个班级的班风。而班级班风的好坏,取决于班级管理的水平。学生自治能力的培养才是班级管理的长效机制。如果把学生自治能力的培养看作是学放风筝,那么,风筝飞得高需要风筝各个部位的团结,需要经历无数低飞的坠落,需要放飞风筝人的“跑”、“拉”、“放”等帮助。

【关键词】学生自治 班级管理

班级是学校最基本的构成单位,一个学校校风的好坏,其最终的归结点应该在于学校各个班级的班风。而班级班风的好坏,取决于班级管理的水平。其实在我们的学校中,班级的管理大概可以分为三类:一类班级,班主任认真负责,学生能严格按照老师的要求完成各项任务,班级风气好。这类班级主要是靠班主任的全天侯的看管和严厉的约束而形成的。另一类班级,班主任较为民主,除了上课时间,其他时间基本不到班级,把班级管理完全放手于学生,由学生进行自主管理。这样的班主任完全放手的班级常常因为班干部的原因使得凝聚力不强,纪律比较松散。还有类班级,班主任表面上看与第二类班主任差不多,放手让学生去管理班级,但细细看来,总觉得班主任手里总牵着一根无形的线,学生就像那风筝一样,在线的那一头,在空中自由飞翔。这样的班级凝聚力强,学生无需老师看管,班主任哪怕是外出半个月,班级的各项管理都有条不紊地开展着。

很显然,在以上三类班主任中,我们更希望看到有更多的第三类班主任出现。其实这类班主任都有一个共同的法宝――培养学生的自主管理能力。陶行知先生曾说过:“生活、工作、学习倘使都能自动,则教育之收效定能事半功倍。所以我们特别注意自动力之培养,使它关注于全部的生活工作学习之中。自动是自觉的行动,而不是自发的行动。自觉的行动,需要适当的培养而后可以实现。”班级学生的自主管理能力一旦养成,也就意味着班级长效机制的建立。基于此,下面就学生自治谈一些自己的看法:

一、全员参与,在分工中尽责

要想风筝飞得高,首先得有一个做工精巧的风筝。其中,风筝骨架的制作是尤为重要的。而组成这个骨架的就是班级所有的学生。学生自治能力的培养并不是只有几个班干部,而应该面向全体学生。陶行知眼中的学生自治是“为学生预备种种机会,使学生能够大家组织起来,养成他们自己管理自己的能力”。“大家组织起来”就是需要班级学生全员参与。现在许多班级都会对班级事务进行很详细地分工,也基本做到了人人都有分工,人人都有任务。这应该说是一种很好的现象,但我们还得深入地看下去,这样的分工是怎么来的?学生愿意接受吗?或许很多时候,我们只是单一地进行了分工,似乎并没有考虑到学生的感受,而学生也只是一味地执行。这样的方式短期内或许并没有什么问题,但时间一长,学生并没有我们期望得到的责任感,更多的或许是一种抱怨。其实,我们在分工之前,可以把所有的岗位都进行公示,让所有学生明白有哪些岗位,需要担负哪些责任。当然,根据岗位与班级人数的多少,可以设置一岗多职或者一职多岗,以确保每位学生都能有分工,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分工。在此基础上,组织学生开展一次“班级招聘会”,让学生与岗位之间实行双向选择、竞争上岗。对于最后剩余的岗位与学生进行再次选择,直至所有岗位都有责任人,所有人员都有任务。一方面,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参与热情,另一方面,也使学生在活动中初尝社会招聘会的感觉,在活动中有所想、有所悟。同时,定期举行“岗位互换”活动,以求学生体验不同岗位的感觉,从而达到相互理解、相互支持的目的。

二、加强关注,在激励中成长

风筝飞得高,还在于放风筝的人在一直不断地“拉”与“放”。班级分工的完成并不表示学生自治的完成,而是意味着学生自治的开始。“学生自治,不是自由行动,乃是共同治理;不是打消规则,乃是大家立法守法;不是放任。不是和学校宣布独立,乃是练习自治的道理。”当风筝还在刚起飞的时候,需要放飞筝的人不断地奔跑、及时地调整。而当风筝飞得很高时,放风稳的人才会越显得轻松,因为这时,他只要偶尔加以调整可,有时甚至可以打个盹也无妨。为此,作为班主任,一开始并不是坐在办公室可以高枕无忧了,而应该多到各个现场去看一看,了解一下学生的完成情况;到现场并不是只看一个结果,而应该多看一下是怎么完成的,恰当地指导学生学会相应的方法;指导学生方法并不是只教该怎么做,而应该多与学生分享为什么这样做,让学生在分享的同时学会思考。作为班主任,面对偶发事件时,一定要谨慎处理,更多关注的不是事情本身,而是事情中间的人。不在于指责管理者或犯错学生,而是与他们一起回顾事情,就事论事。对于管理者,更多地在于支持与鼓励,让其在管理过程中找到自信,树立威信,帮其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对于犯错的学生,以鼓励为切入口,开启学生自我反省的功能,这样才能真正实现转变。使得学生在教师不断地关注中发现问题,在长期的激励中解决问题,健康成长。

三、允许失败,在挫折中前行

凡是放过风筝的人都知道,很少有人一下子就把风筝放上天的。只有在不断地调整提线角度的基础上,才能取得最后的成功。即便飞上天了,也有可能因为几个风筝相互缠绕而坠落,也只有这样,下次再遇到相同的问题时,才能知道怎样去解决。“想自立,想进步,就须胆量放大,将试验精神,向那未发明的新理贯射过去;不怕辛苦,不怕疲倦,不怕障碍,不怕失败,一心要把那教育的奥妙新理,一个个的发现出来。”这是陶行知先生对我们的告诫,同时也是告诉我们,在学生自治能力培养时更要允许学生失败。学生不经历失败,不经历挫折,其实自理能力无从得以提升。

在我们的现实教育中,有些时候是把教育万能化了,很多班主任认为只要是说过的,学生就不应该有错,或者说是学生再错就不应该。班主任对于学生出错看成是不应该的,不正常的,所以很多时候班主任面对学生的出错,更多的是指责。于是,学生出错,老师指责,老师越指责,学生越出错。其实,我们不妨静下心来想一想,人的一生中谁不曾出过错,谁不曾失败过。不经历失败的人生是不完整的,失败对于很多人来说是一种体验,是一种历练。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不经历失败,怎能有成功。作为班主任,不应在乎学生的失败,而应关注学生失败之后该怎么办,更多的是应该思考如何帮助学生分析失败,吸取教训,鼓励其重新再来。如果说成功给人带来的是喜悦与经验,那么失败给人带来的就是痛苦和教训。喜悦与痛苦、经验与教训相比较而言,后者更让人记忆深刻,更能促人成长。在培养学生自治能力的过程,失败是难免的,我们要做的就是帮助学生不被失败打垮,帮助学生在挫折中前行。

学生自治能力的培养如同学放风筝,风筝飞得高需要风筝各个部位的团结,需要经历无数低飞的坠落,需要放飞风筝人的“跑”、“拉”、“放”等帮助。为此,要培养学生自治能力,就需“解放孩子的头脑、双手、脚、空间、时间,使他们充分得到自由的生活,从自由的生活中得到真正的教育。”

上一篇:诗情古意探新境 下一篇:谈小学语文教学内容的选择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