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唱练耳教学中的读谱训练

时间:2022-07-19 04:36:40

视唱练耳教学中的读谱训练

摘要:本文从教学的角度出发,以不同谱表为发展线,论述了视唱练耳教学中视谱练习的重要性以及训练方式,使学生能通过练习,熟练掌握不同谱号,提高视谱能力,要求学生最终能够迅速、准确的念出唱名,为总谱读法打下基础。

关键词:读谱训练;视谱练习;高、低音谱表;中音谱表; 混合谱表

在视唱练耳教学中,读谱训练是其基础训练不可或缺的部分,其目的是通过训练,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基础知识与技能,为更准确的理解和表现音乐夯实基础。然而,在实际教学中,这部分内容并未得到足够的重视,很多时候仅仅着重训练其唱、听、写等立竿见影的部分,而忽视了最初的认与读的阶段。

狭义的读谱,仅指“认谱”“念谱”而已,而非真正意义上的“唱谱”。如读节奏谱、读曲谱、读总谱等形式。在视唱练耳教学中,读谱的含义则更宽泛一些:将记录音乐音响符号的乐谱,用人声准确地“翻译”成音响,即是读谱。

本文主要以介绍狭义的读谱训练为主,即视谱训练。

一、高、低音谱表练习

在考入音乐学院的学生中,相对来说,高音谱表掌握得较好,低音谱表次之,但仍然有很多学生会在唱低音谱或者写低音谱的时候自动转换成高音谱,这都是谱表掌握不熟练的表现。

在能够熟悉地认读高音谱表的音符以后,就需要让嘴巴跟上眼睛,用非常快的速度来念高音谱表上的各音。很多学生单独认音没有问题,但一旦加到一定的速度,错音、漏音、交换唱名位置等问题就会层出不穷。所以,不能因为学生都认识高音谱,就忽视对高音谱的进一步强化训练。

例1―1:

该例是从g到d3间的一个视谱练习,以同向四度内练习为主。单从认音来看难度并不大,但是如果要求按照连线换气,并且只能在全音符处稍作停顿,其他符头表示的音必须以最快速度准确念出,不准中断,对很多学生来说就不能很好地完成了,只有通过从慢到快多次练习才有可能做到。为了避免学生在多次练习中不是看谱即念,而是按照惯性,或者靠多次练习的记忆去背,在训练的过程中要将中间个别音随时作改动,让学生是从技术上提高速度,而不是靠背诵来提高。

在做这种练习的时候,要求在每组第一个长音的时值内将整个连线内容看完,并能准确复述出,再看下一组,以此类推。视谱练习的时候,不要求唱出准确的音高,仅要求唱名正确,并按照音与音之间的高低方向进行快速的念诵。

当这条练习熟悉到一定程度,马上改变其谱号作变化练习。

例1―2:将例1―1换成低音谱号练习,谱略。

这次练习,仅将高音谱表换成了低音谱表,所有音的位置都没有改变,只是音名变成B到f1间,同样,音程之间的距离也没有任何变化,只是音的音名和唱名全部发生了改变。

对于对低音谱表不是很熟悉的学生来说,换谱号后难度增加了不少,特别是在上下加线的位置,很多学生念的时候都会犹豫,出错的机率大大增加。但是这种练习必不可少,因为对高低音谱表的应用是对学生最起码的要求。具体练习要求与高音谱表相同,在各种前提不变的情况下,仍然强调学生的速度。

当达到练习要求以后,可以再作一定的发展,在同一条练习中,将高、低音谱号混合使用。

例1―3:

以上练习也没有改变原例的线间位置,仅将高、低音谱号在中间作了频繁的变化,并且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随时改变谱号的位置,训练学生对两种谱表的反应速度,为接下来的大谱表练习打下基础。

例1―4:

该例是上例的衍生发展,将例1中的音应用到了大谱表中,并作了一定的调整,线间位置基本上没有发生改变,只是将音放入大谱表中,省略了很多不必要的上下加线,某些地方作了高低八度的调整。

这类练习可作的变化还很多,这里就不再列举,仅提供参考方向。

当学生对这类练习掌握到得心应手以后,就可以在此基础上再作变化要求,比如移调、或加入某种节奏,采用某种变化速度再作练习。需要特别说明的是,在这个阶段加入移调练习非常必要,当学生适应将高、低音谱表作上、下三度内,甚至四度移调后,将来练习其他谱号会事半功倍。

当学生对横向旋律线条的认知达到一定速度与难度的时候,应当加入纵向的对音程、和弦的结合练习。这个内容可以在高、低音谱表单独训练的时候同时加入对应谱号的纵向练习。这里我举一个大谱表的例子,可以安排在上面例1―4以后。

例2:

这条练习包含了音程、三和弦、七和弦、带省略音七和弦以及四、五、六度叠置的多种和弦排列,考验学生纵向视谱的能力。

练习的时候,首先不管谱中的上、下琶音记号,只要求学生以琶音的形式从下往上读谱,按照音的方向念出唱名即可,完全熟练以后再从上往下作反向琶音练习,每个和弦或音程内部不能停顿,每个连线换气。某些组非常有特点,那么要求在看该组形态时观察其特点,根据第一个和弦以及低音(或高音)排列来推断以后音组。当往上、往下都能顺利并且快速完成以后,加大其难度,将上下琶音混用练习,此时可以借鉴谱中的琶音记号。此时在利用琶音记号时并不是很规则,也就是说在给学生作练习的时候,在规则练习的基础上,还应当调整琶音方向,使其方向随时变换。

当高、低音谱号都能够熟练掌握应用的时候,可以开始加入其它谱号的训练。

二、中音谱表练习

中音谱号又名C谱号,谱号中两条弧线相交处就是中央C,即小字一组的c1,它可以用在五线谱的任何一条线上。其中最常用的就是三线、四线C谱表,而一线、二线与五线C谱表虽不常用,但在一些外国较古德音乐文献中仍可见到。使用各种谱号的目的,就是为了避免过多的上下加线,使读谱和写谱都更加方便。

三线C谱表是最常见的中音谱号,现在一般就称中音谱号,在乐队中多为中提琴所用,有时也被长号使用;四线C谱表也比较常用,现称次中音谱号,一般为大提琴、大管和长号所用。熟悉它们对将来看弦乐四重奏或是管弦乐总谱有非常大的好处。

例3:

该例是针对中音谱表作的一个基础练习,每条连线都使用唱名为“do”或“sol”的音开头,从级进开始,慢慢加入不同跳进,最后涉及和弦。先练习c1―c2音区,再练习c1―c音区,最后达到c―c2两个八度内的初步掌握。

由于大部分学生对于中音谱表相当不熟悉,所以在练习中音谱表的时候,可以借助高音谱表来完成。在高音谱表中,第三间表示c2,唱“do”,而在中音谱表中,第三线表示c1,唱“do”,所以,在练习视谱的时候,完全可以忽略其音区相差八度的问题,只需要记住现在所有音的唱名,比在高音谱表中升高二度即可。这样练习与例1最后要求的将乐谱移调几乎相同,这个练习实际上就是在忽略其音区的情况下,将高音谱表向上大二度移调。这样一来,相当于把原来的练习换种说法,换种写法而已。

上面的方法在练习的初步阶段是很有效的,但是,随着练习难度的增加,随着学生对中音谱表熟悉程度的提高,久而久之,应当看到中音谱号就形成一种条件反射,这样才不用每次练习都要转一个弯,使实际视谱的速度减慢。

当中音谱表的横向旋律线练习到一定熟悉程度后,同样也需要加入音程与和弦的训练,先只考虑在单一谱表中进行,以后再考虑和其他谱表的结合。其次,可以将次中音谱号引入,促使学生对不同谱号的反应更加敏捷。

例4:

该例直接使用次中音谱表作了和弦与音程的练习。目的是想通过这个练习的形式先让学生了解中音谱表需要完成的和弦与音程训练,然后,再从次中音谱表的单线条练习慢慢过渡到这种形式。该练习中,依次进行了级进与跳进的三和弦原位、第一转位、第二转位、混合三和弦,四度与五度排列的和弦、七和弦原位与转位的练习,相信要达到熟练运用并不是很容易。这种小谱表和弦练习在高、低音谱表中也同样重要。

就本例来说,关于次中音谱表的视谱问题,也可以通过借助高音谱表的方式来完成。次中音谱表中的c1在谱表中的第四线,看起来恰好比高音谱表中的c2(第三间)高了二度,所以,我们可以通过将高音谱表中的唱名下移二度来完成初步的练习。在本例中出现的全部是有规律的和弦,要求与例2相同,上、下琶音的方式都需要熟练。所以不建议每个音都由这种方式来推,当从下往上读谱的时候,只用这种方式找低音,通过和弦或音程关系来念出其他和弦音;同理,当从上往下读谱的时候,只找高音,然后通过规律念其他音;当上、下琶音混用时,确定每组的开始音后练习同上。

由于一线、二线与五线C谱号使用比较少,所以这里就不再列举,总之,通过c1的位置,最初都可以通过高音谱表或低音谱表移调来完成。一线C谱表将高音谱表的唱名向下移三度,二线C谱表将低音谱表的唱名上移二度,而五线C谱表则将低音谱表唱名往上移三度即可。

三、混合谱表练习

所谓混合谱表,即表示将两种或者两种以上的谱表混合使用,其实,前面的大谱表练习,就是最常见的混合谱表。

混合谱表练习,首先要建立在对各谱表都熟悉的基础上,要求对各谱表所表示的音的高低要有准确的感受。我们可以通过其c1的位置,作以下比较:

上图中,标记了几种谱表中中央C即c1的位置,不难看出,当c1所处的线间位置越低时,谱表所示音高越高,反之亦然。那么我们在练习以及安排谱表的时候,就应当注意它们的实际音高状况,不能仅仅通过将高音或低音谱表移动多少度来判断音高。

接下来我将上面各种谱号混合起来做一个横向的旋律练习,关键训练学生临时变谱号的能力。

例5:

该例涵盖了本文所列举的七种谱号,不过每个连线内多以级进或者五度内跳进为主,所以实际操作起来难度不算太大,只要随时抓住中央C的位置,基本上可以念出,只有第二行末尾和第三行开始的连线中,开始音距离中央C距离很远,所以,靠中央C来推断不是很容易,这时可以利用它们与高低音谱表的关系,或者迅速判断该音与中央C的音程关系来决定。例如第二行末尾连线中,第二个音与中央C是八度关系,念“do”,所以第一个音在第二个音下方五度,即是“fa”;第三行第一条连线中开始音在四线上,与中央C为七度关系,即是“si”。

当横向练习能够比较熟练掌握以后,开始纵向混合各种谱表。

首先,可以任选一种C谱表分别与高音谱表或者低音谱表混合,或选两个不同的C谱表混合,熟练以后可以选三者混合,最后,可以任意选多个谱表进行练习。

例6:

该例采用了弦乐四重奏最常用的记谱方式,每个声部从横向看都比较简单,所以我在谱例开头用向上的琶音作了读谱要求,即是要求从下到上按照节拍念谱。纵向对齐的音在实际演奏的时候应同时发声,但一人练习不能做到,所以要求就是单位拍内尽可能的快,往实际演奏中纵向同时读谱靠拢。就从读谱技术来说,单练从下往上是不够的,应该是往上、往下都要练,只不过对多数同学来说这种练习难度较大,所以,仅对管弦系同学作此要求。

单就练习读谱来说,任意选择谱表排列都是可以的,但在实际作品中,乐器的排列法必须按照固定的方式,所以,我们在教学中要尽量多的采用总谱中常用的组合方式,以便于工作使将来的总谱练习能够事半功倍。

参考文献:

[1]李重光.音乐理论基础.人民音乐出版社,2007.

[2]童忠良.基本乐理教程.上海音乐出版社,2005.

[3]中央音乐学院视唱练耳教研室.节奏与读谱训练教程.中

央音乐出版社,2005.7.

上一篇:现代室内设计中的新中式风格 下一篇:传承埙文化 从孩子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