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重视学生数学语言的训练

时间:2022-07-19 04:13:26

应重视学生数学语言的训练

《数学课程标准》在总体目标中要求:学会与他人合作,并能与他人交流思维的过程和结果,能有条理地、清晰地阐述自己的观点。做到言之有理,在与他人交流的过程中,能运用数学语言合乎逻辑地进行讨论与质疑。由此可见,小学生语言能力的培养,不仅是语文教学的主要任务,也是数学学科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任务。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重视学生数学语言的训练,不但有助于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而且可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

首先,教师要培养学生多读、会读的好习惯。部分学生在做题时只读一遍题目,只了解题目的大概意思,并没有真正理解其内在的含义。这种不好的习惯将会直接影响到学生以后的学习。最好的解决办法就是让学生从小养成多读题的好习惯。多读题不仅能帮助学生思考,寻找到解答题目的方法,还能培养学生语言的流利性。在多读的基础上要会读,在读的同时去思考,找到题目的关键所在。读题的同时首先要弄清楚题目中的已知条件和所要求的量,再思考用什么方法来解决。

其次,教师要创造机会让学生多说,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数学课堂上,教师的讲解固然重要,但是很多时候,要把课堂还给学生,多给学生一些语言表述的机会。

学生只有在课堂上听清楚教师的提问、讲解,才会由“会听”转变到“会说”。如某些需要几步运算的问题,教师可先让班上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尝试着讲,再由中等生跟着说,最后让全班学生一起说。这样的复述和模仿,能有效提高学生用数学语言表达思维的能力。

同桌交流、小组讨论也是让学生发表见解、培养语言能力的好方法。在交流中,学生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方面提出不同的见解,得到的结论是开放的。班级中的学困生,也可在同桌的带动下,逐步学会叙述,正确地解答问题。

小学生的数学语言是伴随知识范围的不断扩大和认识活动的不断深入而逐步丰富和发展起来的。因此,教师在训练学生语言表达的完整性时要循序渐进。教师可先让学生对一些简单的式子进行复述,注重数学术语的使用;再教给学生一定的句式,让学生模仿着去说完整的话,如“要求……必须知道……已知条件告诉了……所以……”。这样的过程,对训练学生语言的完整性有重要的导向作用。

最后,教师要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激发思维。一是对同一问题,教师可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阐述说明。借此锻炼学生运用数学语言的灵活性,同时培养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的能力,从而促进学生发散性思维的发展。二是在操作过程中有序地“说”。学生操作学具的过程必然伴随着思维的过程。教师要有意识地鼓励和引导学生把自己的操作过程和所得结论说给大家听。这样可以通过操作的顺序性培养学生语言的条理性和思维的逻辑性,以及概括能力。

“说”是思维外化的形式,要想“说”好,就必须“想好”,即必然要经过认真思考。可见,引导学生“说”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引导学生参与学习,激发学生积极思维的过程。因此,教师在数学教学中,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说”,这对发展学生的数学语言,严密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分析能力都是大有裨益的。

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教学任务,它要求教师平时加强自身的语言修养,在备课中要注意语言的组织,斟酌教学过程中所说的每一句话,用的每一个词,力求生动形象、准确简练、通俗易懂,以规范化的语言进行教学。实践证明,小学生数学语言的表达能力是可以逐步培养起来的。

作者单位 四川省成都市成华区红花学校

上一篇:校本研修 重在管理 重在实效 下一篇:发挥教师主导作用 构建高效理想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