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型高校焊接卓越人才培养研究与模式

时间:2022-07-19 02:20:36

应用型高校焊接卓越人才培养研究与模式

卓越人才应德、智、体、美均衡发展,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具有诚信与负责任的品质;掌握本专业必须和够用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具有较强工程实际能力、工程设计能力与工程创新能力。为此,本文针对目前卓越人才培养的具体要求,提出了提高实践教学的构想和卓越人才培养中理论教学改革、师资队伍建设、加强实践教学等问题的解决思路。应用型高校焊接卓越人才培养实践教学一、引言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是贯彻《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精神,教育部率先启动的一项重大改革计划,其主要目标是面向工业界、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培养造就一大批创新能力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质量各类型工程技术人才。

黑龙江省作为国家高等教育综合改革试点省份,将“卓越计划”作为我省高教改革的重大项目,它的实施对于促进省域各高校工程教育改革和创新,形成高校和行业企业联合培养人才的新机制,建立具有国内先进水平、龙江特色应用型的现代高等工程教育体系,推动我省从工程教育大省走向工程教育强省具有重要意义。

根据《关于确定黑龙江省首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高校的通知》(黑教高办函〔2011〕26号),我院的焊接技术与工程专业被确定为黑龙江省首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专业。

二、培养目标和主要内容

(一)培养目标

面向工业界、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培养造就一大批创新能力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质量各类型工程技术人才。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促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促进工程型人才人文素质的养成。

(二)卓越计划的实施

卓越人才培养是为了适应培养符合现代教育规律,满足工程界、企业界对未来人才知识、能力和素质等的特殊需求,特别是满足具有国际视野的创新型工程技术人才的需求,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培养具有世界眼光的拔尖人才。面向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的教学,不仅要培养学生熟练掌握专业基础理论知识的能力,还必须具有宽广扎实的工程科学知识、灵活多样的应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领导能力以及团队合作能力。

1.教学体系与教学方法的改革

卓越工程师的培养要遵循工程的集成与创新的特征,因此要重构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以应用型培养目标为前提,除了掌握必要的理论知识外,还必须加强能力的培养,即工程实际能力、工程设计能力与工程创新能力,也即实践动手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此,加强实训环节势在必行,计划将实践教学的比例提高到45%。

(1)专业结构问题。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要越来越适应市场需求,要与产业、企业实现无缝接轨,要大力进行专业结构调整,形成与相关产业相适应的专业链与专业群。

(2)课程体系问题。随着专业链与专业群发展与建设,课程体系必须要随之调整,要分析企业岗位能力要求,制定新的课程知识与能力标准。

①编制创新型教材。

②改革理论教学方法。传统的专业课程之间具有明显的界限,课堂教学以讲授为主,综合性的案例和结合实际项目的教学不多。

③课程整合。打破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以知识传授为特征的传统结构,建立起以能力培养为主线、以工程训练为依托,以精练理论教学、强化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为突破口,理论与工程实践结合、课内与课外结合、校内与校外结合,形成与课堂教学相辅相成又相对独立的实践教学体系。除了基础类实验课程、应用类实践课程外,还应增加创新、综合类课程,如创新设计实验、产品创意设计实践和综合实验等课程。

2.加强实践教学

设有焊接实验室和焊接技术实训中心,场地布局为焊接实验室、焊接实训室及下料区有机排列,占地面积达1500平方米。以上实验室与实训中心设施可满足学生的正常的教学与技术培训工作。

工程实践教学是培养学生工程意识和创新意识,形成学生工程思维,提高学生工程能力和创业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要根据应用型工科人才多层次、多元化的能力结构特点,以多层次与多元化、基本能力与专业能力相结合为准则,以培养学生工程综合能力为主线,明确学生核心工程能力、职业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内涵与目标,通过整合、拓展实践、实验、实训内容,形成系统的工程实践、实验、实训教学体系。要开齐、开足工科专业实践、实验、实训课程门数。根据卓越人才培养规律,采取分散和集中相结合的方式,保证实践教学时间。

3.加强“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

(1)明确“双师素质”教师的认定标准

笔者认为,学校应该以教育部提出的“双师素质”内涵为标准,结合自己学校人才培养目标,师资队伍建设的实际情况,提出“双师素质”具体认定标准。

(2)加强“双师素质”教师的实践能力

提高教师的实践技能,可以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鼓励教师每年集中或利用业余时间到行业、企业中去学习实践,提高自身实践技能,使知识技术与市场接轨。

4.建立校企联合办学的新机制

建立高校和行业企业联合培养人才的新机制,由学院牵头,组成由哈市的焊接优势的企业、学校、研究所的知名专家教授十名以下人员参与的指导委员会。并落实3~4个比较稳定的校外实践基地,积极开展校企合作,聘请一些经验丰富的成功企业家、创业者、技术专家担任高校的兼职教师,为学生带来企业界最新的动态,带来新的知识和新的思维方式。

三、卓越人才培养方式

采用“3+1”模式,3年在校学习,累计1年在企业学习和做毕业设计,并将在企业学习阶段分散到4年中的不同学期,做到企业学习“4年不断线”,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完成工程文化教育。

总之,卓越人才培养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需要,今天建设创新型的国家更需要大批卓越人才。高校的教学体系、师资队伍、实践教学改革对卓越人才培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培养卓越人才是一项具有深远意义任务,应用型院校在目前卓越计划的背景下,必须要有正确的人才定位,应以培养生产一线的现场工程师为主。

才考文献:

[1]吴巧慧,邢培正.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M].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1

[2]叶树江,吴彪,李丹.论“卓越计划”工程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模式[J].黑龙江高教教育,2001,(10).

[3]蒋爱军,许宁,韩卫东. 独立学院本科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M]. 河北大学出版社,2009.

[4]钟丽萍,施俊侠,张文峰.卓越工程师培养背景下机械类专业“3+1”应用型人才培养探究.科学管理研究,2011,(16).

[5]“真刀真枪”培养让未来的工程师卓越起来[N].人民日报,2010,7.

上一篇:完善中期考核机制,努力提高医学研究生的培养质... 下一篇:加强学生寝室卫生管理,让学生拥有健康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