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从草原来

时间:2022-07-19 01:53:10

歌从草原来

“鸿雁天空上,对对排成行。江水长,秋草黄,鸿雁向南方……”每当耳畔响起这悠扬动人的曲调,我的心就飞回我的故乡――内蒙古乌拉特中旗草原上。这首《鸿雁》正是来自我家乡的草场。

乌拉特中旗北部与蒙古国接壤,一道阴山山脉将中旗划为南北两面,阴山之南是黄河故道灌溉区,阴山北麓是大片的草场,构成了乌拉特中旗农牧业混合的生产方式。家乡降水量很少,气候很干燥,风总是很大。奶奶家门前的河槽打我记事起就从未趟过河水,早已成了孩子们玩耍的“操场”,而据说这段河曾经是黄河的一条支脉,爷爷小时候用瓢在河里舀过鱼……人们的脸被风沙吹得很黑很粗糙,大人们咧嘴一笑,露出的是带豁口的黄牙。后来才知道,牙黄是因家乡的水砷氟含量超标,带豁口是因为当地盛产葵花子,是人们主要的“零嘴”,长期大量嗑瓜子会在门牙上留下深深的“锯齿”。此外,由于家乡自然环境所限和文化知识匮乏,80%的人到一定年龄都会患高血压、冠心病等心脑血管疾病。这是因为当地人一年四季顿顿以肉食和面食为主,蔬菜吃的少,饮水也少,营养结构很不合理。家乡日夜温差大,旱地里结的西瓜分外沙甜,人们靠吃一整夏瓜果补充一年的水气和维生素。

上学后,我和爸爸妈妈搬到了首府呼和浩特居住,家乡的记忆变成了每年夏天客厅里摆了一地的西瓜,储藏室里一袋袋的河套牌雪花粉、葵花子,还有冬天奶奶捎来的牛羊肉。在外地人看来,这些特产总让人联想到家乡的富饶肥沃,但我知道家乡是靠着农牧业区的初级产品输出换取地方的经济收入,同时也付出了相当大的环境代价,很大一部分牧区和山旱区牧民的日子却还过得很苦:农牧民靠天吃饭,歉收减产是常事;草场降水少,草长得又少又慢,羊群吃不上草,将草连根吃掉,羊进草退,草场沙化严重,形成恶性循环。由于农牧民收入和当地医疗条件有限,农牧民得了病总是拖到最后才来医治,往往错过最佳治疗期,而一些地区连基本的饮用水都不能保证……这些消息总是萦绕着我的心放不开,常使内心深处一阵阵发痛。

后来,家乡在党和政府的扶持下,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一向勤俭节省很是“小气”的奶奶也变了。奶奶患了多年的气管炎,以前每逢换季或在厨房生灶火做饭时,定会咳个不停,严重时晚上睡觉甚至得坐着睡。全家早就劝奶奶到城里大医院看病治疗,可她总说“我77啦,从7岁起就落下这毛病,治不好,白花钱。”这一回,奶奶平生第一次走出乌拉特大草原,来到了只在电视里才见过的首都北京,找了全国最好的大夫治病。之后,奶奶还登上了天安门……我问奶奶“这回怎么舍得出来啦?”快80岁的奶奶思路清晰,说“现在奶奶看病国家有医保,生活上我和你爷爷有养老保险,还有你爸给的钱……我看以后用不着你们就够花啦。”我说:“我们以后会继续孝敬爷爷奶奶的;国家给的,您老也收好。国家和您的孩子一块儿养着您,您就快快活活、硬硬朗朗地享受生活吧。”奶奶满是皱纹的脸笑开了花儿,看着那么幸福舒坦。

前段时间,我和在乌拉特中旗财政局工作的儿时伙伴取得了联系,他叫巴特尔,他告诉我,现在财政局比以前忙多啦,工作面更宽、业务内容更深了。他说:“以前财政局只管拨付工资,保证机关运转,钱发下去就完事。近些年,咱家乡比以前富裕多啦。国家出台了些支农支牧政策,财政转移支付等都向咱农牧区倾斜,国家给了好多钱。另外咱自力更生,把初级农牧产品深加工增加附加值,还勘探开发了储量丰富的优质焦化煤矿,发展了边境贸易,现在甘其毛都口岸通关能力全区可是排第一啊。抓经济,保证税源不流失,财政收入充裕,把蛋糕做大了,还得把蛋糕分好,国家才能更好地帮咱呀。所以我们现在政策的制订和落实前,都先搞调研,摸清情况,想好了再决策,用好财政的钱,办好人民的事,特别是咱们这样的农牧区,该向牧民倾斜的政策一定得落实好。比如边境牧区牧民养老保险,全部是地方政府负担的。还有“新农合”,牧民是全部免费的,下一步准备再将山旱区的农民也纳入进来。”我想起了巴特尔家的那群羊,开玩笑地说:“用你爷爷家羊身上的毛给我打一条围巾吧。”巴特尔认真地说:爷爷家的羊都卖了,赶明儿去羊绒衫厂给你买一条。”羊可是他爷爷的命根子,怎么舍得卖呢?巴特尔说:现在有些草场已经不让放羊了,因为草场退化沙化严重,实行了退牧还草、退耕还林工程。农牧民对生态保护做出了贡献。对转产的农牧民,地方财政加大了投入,保证农牧民的生产生活,如对其培训,使其出去做生意或打工,变成城里人。有的老年人,舍不得干了一辈子的活计,政府就出台政策,使草场所有权可以流转。如今从上到下都在齐心协力谋发展,人民群众的日子越过越红火。

最近,家乡又传来好消息,在中央和地方财政大力支持下,家乡正在大搞水利建设,引黄灌溉、打井、小流域综合治理、水土保持等多措并举,明显改善了以前靠天吃饭的局面,农牧业得到均衡发展,餐桌上蔬菜的种类越来越丰富了,家乡人也喝上了安全、放心的饮用水。

听到这一系列喜人的消息,我仿佛看到荒漠草原中那汩汩甘洌的清泉,沁润出了家乡孩子们明澈的笑颜,也滋润着草原人民的心田……作为一个从草原走出的儿女,不管走到哪里,心中永远牵挂着那一片生我养我的地方,我为家乡的每一个变化而欣喜、而幸福。

(作者单位: 国家财政部中华会计函授学院)

上一篇:立足特色 促进转型 下一篇:大学生村官创业富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