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初中语文的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情商

时间:2022-07-19 01:19:39

如何在初中语文的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情商

摘要:新课改所倡导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的实现与情商有着密切的关系。加强情商的培养是实施语文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所不可或缺的动力因素。

关键词:初中语文 教学 情商

新课改所倡导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的实现与情商有着密切的关系。加强情商的培养是实施语文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所不可或缺的动力因素。那么,如何在初中语文的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情商呢?

一、加强对情商的认识

什么是情商呢?情商(EQ)就是一个人对自我情感世界的理解和自我情绪的控制能力。这是一种自我驱动、自我鞭策的能力。有了这种能力,就能使自我潜能得到充分发挥,从而取得学习与事业的成功。情商是测定和描述人的“情绪情感”的一种指标。它具体包括情绪的自控性、人际关系的处理能力、挫折的承受力、自我的了解程度以及对他人的理解与宽容。它由下列能力组成:

1、了解自己的情绪。能迅速察觉自己的情绪,了解产生情绪的原因。

2、控制自己的情绪。能够安抚自己,摆脱强烈的焦虑忧郁以及控制刺激情绪的根源。

3、激励自己。能够整顿情绪,让自己朝着一定的目标努力,增强注意力与创造力。

4、了解别人的情绪。理解别人的感觉,察觉别人的真正需要,具有同情心。

5、维系融洽的人际关系。能够理解并适应别人的情绪。

二、在初中语文的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情商的策略

1、语文教师要不断提高自己的情商。

语文教师情商的高低直接影响着语文教学的效果和质量,高情商的语文教师能创造性地组织语文教学活动,不仅能有效地传递认知信息和交流情感信息,确保师生知情系统的交互作用,而且能培养和提高学生整体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使学生的道德感、理智感和审美感得到更好的开发和展示。因此,高情商的语文教师是实施语文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提高语文教学效果和质量的重要前提和有力保证。语文教师的高情商首先表现在与学生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上。要喜学生之所好,玩学生之所玩。因此,我们必须充满爱心,从生活入手,寻找和学生交往的切入点,尽可能地做到在感情上互相沟通,拉近心理路程。

2、营造宽松和谐的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情感。

教师要设法在课堂教学中营造一种平等宽松生动活泼的学习氛围。首先,教师进入教室要亲切热情,精神饱满,切忌故作严肃,或对学生不屑一顾,或专制苛刻。其次,教师根据课堂教学内容,创造一种情感氛围,使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再次,教师可以通过外表、语言、动作创设一种生动形象的场面。如语言幽默能给听者以驱除烦闷、削减凝滞的效果,可以大大活跃课堂气氛。还可以绘声绘色地讲故事;适当利用夸张的形体动作来改善课堂的沉闷气氛。

3、开展活动,发展情商。

开展语文活动是培养学生情商的重要方式,学生们在语文活动中能得到团结、合作、组织、竞争等情商范畴的能力发展。

①开展活动在潜移默化中进行情商教育。

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喜欢表现自己,以取得教师和同学的尊重与注意。这是一种正常的心理需要,如果长期得不到表现的机会,有的学生就会产生压抑、自卑、消沉的心理。因此,教师要多设计一些课堂提问、讨论、板演、演讲等活动,让每个学生都有表现自己的机会。同时,可以引进竞争机制,让学生在活动与竞争过程中学会合作,与人共处。让他们认识到:有竞争就会有失败,要提高应对失败后的失望、灰心等消极情绪的能力,要让他们敢于失败、不怕失败的品质,并学会自己从失败的阴影中走出来,这正是情商教育的目的。

②合作学习,在团结协助中进行情商教育。

合作学习中,学生要与同伴交流沟通,倾听他人意见与想法,为了共同的目标探讨研究,统筹规划,根据自己和同伴的优势与弱势安排任务,处理学习中出现的争执和冲突。教师要经常安排一些作业,让两三个或更多的同学共同完成,给他们充分的合作空间,并教育学生学会接受他人或同伴,培养他们的协作精神和团队意识,提高他们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

③共享信息,通过网络平台进行情商教育。

网络环境为语文教学提供了丰富的资源,教师合理运用这些资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真挚的情感,面对情境,人人兴趣盎然,情绪高涨,强烈的好奇心促使他们去求知,去发现,去创新;促使他们进行情感的表达、流露和交流,产生不吐不快的感受。同时,网络环境为学生交流提供了一个良好的表达和交流的平台,在这个虚拟的空间里,学生的思维可以自由飞翔,情感可以得到最真实的宣泄,才华可以得到尽情展现。由于农村中学条件的滞后,学生对网络的一知半解,都有可能导致网络带来的一系列的负面影响。所以,教师对于网络的危害,要给学生打好预防针,否则,网络会让他们的情商变得更加低下。

4、尝试心理暗示,强化自我激励的能力

自我激励的能力,是情商的核心品质。自我激励的能力就是主体善于激发活动的动机,良好的动机可以把兴趣、自信、乐观、热情等情绪因素调动起来,发挥“整体效应”,形成内部动力机制,对成才活动起发动、加强、维持的内驱力作用。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可以通过直接或间接的暗示,对学生的心理产生影响。例如;为了增强学生学习的毅力,可以结合教学内容,给学生提供学习的榜样。如对作家进行介绍时,增加讲解名家的奋斗历程,暗示学生向他们学习,再如,通过教师对学生的勉励和表扬,暗示学生会使学生感到快乐和信心十足。

上一篇:对学习潜能开发的简单认识 下一篇:导学案课堂模式背景下高中化学课堂教学的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