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水北调核心水源地实施移土培肥工程研究

时间:2022-07-19 11:53:01

南水北调核心水源地实施移土培肥工程研究

摘要 针对占用耕地建设重大工程实施移土培肥基点面临的问题,提出相应的技术要求,以为核心水源地今后移土培肥技术应用推广提供科学依据,确保内安移民稳定增收。

关键词 南水北调;核心水源地;移土培肥

中图分类号 S15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2)10-0293-01

1 南水北调核心水源地实施移土培肥的必要性

国家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于2004年启动,2014年确保向京津调水。作为国家行动,核心水源地的郧县共淹没版土面积50.42 km2,其中耕地经济林园地面积2 645 hm2,2010年完成外迁移民31 488人、7 453户,涉及8个乡镇、108个行政村。2011年完成内安移民28 817人、7 229户,涉及10个乡镇、99个行政村。为确保内安移民稳定,满足基本生产生活条件,支持绿色能源示范县建设,根据湖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农业科技创新,推进农业强省建设的意见》,位于丹江口库区核心水源地的郧县于2012年全面启动“移土培肥”及坡改梯工程,切实解决内安移民土地短缺矛盾,以重点解决内安移民口粮田用地、蔬菜用地、生态经济林用地等。这项民生工程旨在使内安移民民心稳定和谐,可持续增收。

2 移土培肥工程的主要建设任务

移土培肥是指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中,将淹没的157~170 m水位线之间优质耕园地的沃土耕作层土壤剥离,转移到交通便利、海拔在172 m以上、距库岸较近的瘠薄耕园地和通过覆土培肥改造适宜转化为耕地的其他用地上,并配套坡改梯工程进行土地平整、农田水利等工程建设[1]。

这项改善核心水源地农村的民生工程总投资3.75亿元,整理和改良土壤面积1 340 hm2,取土规模1 500 hm2,覆土规模1 334 hm2。其中,取土工程按照取土厚度适当的原则,主要剥离即将淹没优质耕园地的耕作层土壤,避免形成高坎陡坡,并清理取土区域表面的杂石残物,取土结束后进行迹地恢复。覆土工程依据土壤质地合理搭配,通过平整压实后,砌筑石坎,新建修复斗农沟、泵站、蓄水池、输水管道和涵管、沙地、田间道路,然后将优质土壤覆盖到瘠薄耕园地及通过增肥改造转化为耕地的其他用地上,平均覆土厚度35 cm[2]。

3 移土培肥工程取土块选择原则和标准

移土培肥及配套坡改梯工程取土块应根据地形地势选择地面坡度0~25°以内,即将被淹没172 m以下区域的优良耕地,还有耕作层较厚、肥力较高、质地良好的耕园地,同时满足下列条件要求。

一是耕地质量要求。耕作层平均土层厚度30 cm以上,耕作层应达到20 cm以上。土壤质地主要为水稻田、丰产田、沿岸消落地、优质蔬菜地等耕作条件较好的农田,被剥离表土层质地粪型为轻、中、重、砂壤或砂土。有机质含量应不低于12 g/kg。土壤pH值以6.0~7.5为宜。潮泥和稻田大于5 mm的砾石含量低于5%,旱地大于15 mm的砾石含量低于3%。取土区土壤无污染或其他浸染[3]。二是取土片块尽量集中连片,不低于2 hm2。三是避开地质灾害脆弱区,湿地保护核心区。四是与覆土区域结合。取土区周边3.5 km内有覆土区,交通便利。

4 移土培肥工程覆土块选择原则和标准

4.1 覆土块选择原则

一是结合农田用地分等定级资料和土壤普查数据资料,对无良好成土田质的区域耕园地,现有耕作层较瘠薄,土地产出能力相对较低,但经覆土培肥、增厚耕作层,改善基础设施条件,合理配方施肥后能够大幅提高产业能力的耕园地,应优先作为实施覆造的区域。二是结合核心水源地移民安置规划及方案,对于区域内移民较多而耕地数量相对较少的地区重点规划,重点安排覆土。三是结合正在修编的十堰市5个县(市区)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涉及乡镇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以及相关其他部门规划,拟划定建设用地预留区,禁止建设区、地质灾害易发区的土地、拟调出基本农田保护区的耕地均不能纳入“移土培肥区”。四是覆土区地块的选择要综合考虑,结合当地农用地基本情况和农民种植习惯、意愿,并能显著提高当地农用地生产的经济效益、生态功能保护效益。

4.2 移土培肥覆土区选择标准

一是土层厚度低于40 cm,耕作区厚度低于20 cm,有机质含量低于12 g/kg,台面坡度小于10°,具备一定的灌溉排基础设施条件。二是具备水土保持基础设施,不会造成水土流失,具备土质、石质田块以及一定的蓄排设施,可妥善处理多余的地面经流以及作物秸秆剩物处理转化场地。三是实放覆土区域片块尽量集中连片,最小连片不少于2 hm2。四是避开地质灾害脆弱区。覆土区必须避开滑坡崩塌地质灾害水土流失严重,泥石流区域[4]。五是避开规划建设用地预留区。

5 移土培肥工程农地质量基本设施综合评价

5.1 基础设施条件评价

对于基本口粮田或蔬菜区田间道路或灌溉设施,实施移土培肥的区域应提高设施装备水平,结合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根据面积(10 hm2)设置田间主干道1条,宽4 m,且与村组通公路连接;支干道5条,宽度3 m,与主干道贯通。主渠道1条,支渠5条,主、支干道和主支渠均为混凝土结构,达到“田成方、树成行、路相通、渠相连、旱能灌、涝能排”的标准[5]。

移土培肥后的耕园地还应结合生态功能区域标准,每20 hm2配置太阳能杀虫灯,每个种植地旁设置一个农家肥蓄积池、农用垃圾集中池以及先进农机具配制等。

5.2 移土培肥区农地质量评价

移土培肥前对取土区和覆土区进行取样检测,掌握土壤类型质地、结构、pH值、有机质、有效氮、有效磷、有效钾等指标。移土培肥遵照下列原则选土,即水稻土移至旱地或水田覆土;旱地取土移至旱地覆土;偏砂性土移至偏黏性耕地覆土,偏黏性土移至偏砂性耕地覆土。覆土区经过平整,压实测量,覆土厚度在20 cm以上,土壤厚度在40~45 cm以上,耕作层质地要达到酸碱适宜,黏性适中,结构良好,促进保水保肥。

移土培肥后如果作为园地使用,栽种果树、茶树等,在取土覆土前进行取土检测,要考虑园地使用目的、作物对土壤质地要求,预先进行规划布局。同时,考虑工程建设衔接,如移土培肥后如果栽种需要起垄的果树,那么在覆土时可不进行平场覆土,而是按起垄的技术要求,直接堆积或栽培垄,这样既可避免覆土后重新起垄造成的重复施土,提高效率,又可节约时间,缩短工期[6]。

6 搞好农地质量调查和监测工作

加强移土培肥区内安移民科技素质的提高,加强职业技能培训尤其是配方施肥,推广秸秆还田技术的应用。定期对移土培肥区的农地质量调查和监测及信息反馈、分类指导。

7 参考文献

[1] 高向军.土地整理理论与实践[M].北京:地质出版社,2003.

[2] 彭补拙,安旭东.长江三角洲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研究[J].自然资源学报,2001,16(4):305-312.

[3] 王锐,张孝成,蒋伟,等.建设占用耕地表土剥离的主要实施条件研究——以重庆市三峡库区移土培肥为例[J].河北农业科学,2011,15(1):90-91,102.

[4] 蔡琳亭,胡鑫,周维禄.三峡水库重庆库区移土培肥的效益分析——以云阳县为例[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7(3):10-13.

[5] 严学清,王尚庆,崔旭东.移土培肥工程——三峡库区移民开发的新途径[J].科技创业月刊,2009(2):11-12,15.

[6] 王秀茹,韩兴.三峡库区“移土培肥”工程的水土流失问题浅析[J].水土保持研究,2008,15(1):247-249,253.

上一篇:对加快辽阳市土地流转的思考 下一篇:大悟茶叶品牌整合的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