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有自悟的时空

时间:2022-07-19 09:54:34

让学生有自悟的时空

据调查,高中生有早恋现象的约占35%以上。许多学生因为谈恋爱而无心学习,他们对爱情冲突无法正确处理,我校校长常说:“育人的办法千百万,关键在于我们是否愿意去想,愿意去尝试行动,因为办法总是让人想出来的”。我们教育者多想办法,多依情感心理特征和原则来疏导,那些早恋者就会化情感危机为情感内驱力量,完善人格,走向人生的美好未来,营造良好的社会人际空间。让早恋学生有自悟的时空吧!

一、改变传统观念,勿堵情感倾向

在传统观念中,真可谓谈“恋”色变,听闻一些学生传纸条,写情书,老师家长就惶惶心惊,恐怕他(她)误入“恋”途而不能自拔,枉费大好青春,于是就大加扼杀,甚至出现了“圈地运动”,让早恋中的他或她互相隔绝,互不相见,互不相干等。许多青少年由于自身道德观念薄弱,把谈恋爱当作儿戏,丝毫不考虑爱情中的责任和义务,不理解什么是美的行为,什么是不道德的行为。由于家庭社会“唯上大学才是人才”的人才观,“重智轻德”的教育观,导致他们意志薄弱、自制力不强,明知是不对,但激情失控,行为异常,甚至出现不道德的性关系或违法现象。

其实,这样做的后果真令人顿感生畏,驻足不前吗?非也,很多时候,他(她)本来情感脆弱或出现情感偏向,就会起到一种反作用,正如风平浪静的海面下正酝育着更可怕的另一场巨浪一样,他(她)的个人情感更脆弱更危险,甚有“一不做二不休,誓要与你对着干”之趋势。因此,堵情感倾向正如堵沙坭提坝一样,堵一时堵不了长久。为什么不去导引,让他(她)有一个或多个自悟的时空呢?我想成功的教育须有足够的耐心与宽容,面对早恋倾向者更是这样,要把自己当作是他们的朋友,乐意倾听诉说,善于解决困境,设法了解最真实的想法,并有针对性地诱导以提升他们的个人审美观。

二、重视理想前途教育,更要抓住短期目标教育

在传统的教育观念中,一有早恋现象就大谈多讲人生前途理想,什么伟人人生爱情,什么伟人友情格言,什么伟人名人的成功显世的经历等,这些名人轶事听来多么感人,但对待早恋学生似乎缺少了些什么,人生的前途理想当然重要,但我们教育者忽略了学生的短期目标教育更值得我们三思。

每个人都经历过情感的洗礼,都遇到过情感的诱惑,都或多或少地被情感所累所害,正因为如此,人的情感才会不断地随着时空的转移而改变,最终得以发展完善,其实,短期的情感倾向,情感目标正是铸造美好人格魅力的垫脚石,没有了或偏激了都会造成不必要的损害。我想认真多想办法来探讨个人集体的短期目标,包括学习过程,生活倾向,情感价值,社会价值,个人人生观和审美态度,审美情感倾向等,如电影《女生日记》中,有两个女生倾摹于年青有为的老师,誓要想方设法来令老师重视自己,这是一种情感的内驱力而引起的恶性竞争,结果就不言而明了。试想,如果年青老师以堵而后快,干脆不管不理他们,那后果真不堪设想了。如果老师在疏导中只说:“我们当前的主要任务就是学好习,为将来铸造人生的辉煌而努力,千万别把情感放第一位啊!”那效果也不见得好。道理也不言而明了。

其实,情感的事就用情感的办法来解决吧!让他们有自悟的机会。

三、创设情感情境,以情动人才能晓之以理

情感生活,感情生活,情感动天,中国有句老话:“孝感动天,六月飞雪”。说的就是情感的至真至诚至善,这不也是家庭的情感教育的结果。每每听到学生“早恋”,我心就极不舒服,面对他们,往往也束手无策,一种失败感令我反省三思:我们的教育目的不在于教出一个无情无义的人吧!

记得我涉及到一对“早恋”学生,女的是另一个班的,我找到她班主任,她班主任让我放心,没事的。我真是谢天谢地。我对那男生说了一大堆大道理,那男生好似好明白似的,什么都答应我,我知他在应付了事,想尽快离开我。我突然直提其近期目标说,你看人家在本校多出名,成绩又好,文采很不错,征文时常获奖。其实你也可以的,如果将来你们还是很要好,那就再努力些,再一齐考高中,考大学,甚至一起工作吧。他终于开口了“老师,我不行的……”。“不行?不会吧!人人都可以的,没想到你会这样回答我”。我无奈极了。后来,我说:“人不能没有自信,没有就去找回来,好吗?”他点了点头离开。我却反思了:他会明白这个道理吗?会重获自信吗?我想他会的。

如何创设情境,以情动人呢?方法过程永远比结果更重要,学生健康成长离不开我们教师家长那精心正确干预诱化引导。我想对待“早恋”的疏导工作,就应从多渠道多边环境来体现,例如把情感教育贯穿于语文课或其他科的课堂中,时刻以一种人生责任感来激感内驱力量,让早恋者晓之以理,动之以情。

回顾我多年的教育过程,我深有余悸,心有感触,心有所悟,不解自问,难道人的个性情感倾向非得这样堵绝吗?没有其他教育疏导的行径吗?答案并非是唯一的,的确可有其他许多好办法,如借道通行、弯道超速等。因为力量就在心上,就在于勇于实践!

上一篇:语文教学呼唤人文精神的回归 下一篇:农村中学课外阅读现状与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