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中国古典文学名著电视剧改编的两次热潮

时间:2022-07-19 08:50:49

浅议中国古典文学名著电视剧改编的两次热潮

(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生院,北京 100029)

摘要:古典文学名著改编是当今影视创作中的热门现象,随着新版《西游记》的上映,古典文学名著的电视剧改编经历了两次热潮。它们产生的时代背景不同,电视剧改编的特点不同,也形成了不同的社会反响。

关键词:古典文学名著;改编;电视剧

中图分类号:J90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2)09-0154-01

一、改编的缘起

古典文学名著被改编为影视剧存在一定的现实基础。首先,古典文学名著的文本符合影视剧本构成的特点;其次,古典文学名著存在广泛的受众基础。很多观众自小就接受古典文学名著的熏陶,提到古典文学名著,大都略知一二。因此,对古典文学名著的影视拍摄,容易激发观众的观看热情。这在无形中产生了一批潜在的受众群,这是古典文学名著改编为影视剧的先天优势。因此自十九世纪末电影产生,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世界第一个公共电视台成立以来,古典文学名著便成为影视拍摄史上比较活跃的题材。

二、两次热潮

以四大名著的一轮上映为标志,古典文学名著的电视剧改编经历了两次热潮。第一次热潮从20世纪80年代初持续到90年代末。80年代,在启蒙主义的影响下,许多古典文学名著登上荧幕。这些电视剧秉承“忠于原著”的改编理念,发挥着普及和传播文化的作用;到了90年代后期,随着市场化的确立,大众文化开始萌芽,观赏性和趣味性成为电视剧创作者的一个追求目标。此时,随着《水浒传》的播出,四大名著完成了第一轮荧屏之旅,由此掀起的第一次古典文学名著改编电视剧的热潮结束;进入21世纪以后,随着电视剧市场化的发展,电视剧的商业娱乐功能得到更大的开发,对经济利益的追求早已取代了对文化的需求,翻拍重拍名著蔚然成风,形成了古典文学名著改编电视剧的第二次热潮。

(一)古典文学名著改编的第一次热潮(20世纪80年代初至90年代末)

80年代初,山东电视台摄制的电视连续剧《武松》登上荧屏,成为中国观众在电视上看到的第一部古典文学名著改编电视剧,引起了强烈的社会反响。而差不多同一时期,央视的《西游记》也在筹划和拍摄之中,这个浩大的工程从1982年开始,边拍边播,直到1988年,全部25集才完整与观众见面。播出后取得了非常好收视效果,在今日仍有非常高的重播率。80年代还有一部不得不提的经典作品―《红楼梦》。本着宣扬文化,普及名著,教育大众的目的,由红学专家与电视剧工作者共同组建了创作团队,执行“遵循原著,慎于翻新”的改编理念,共同完成了这次的改编工作。但电视剧的结局并没有采用通行本中高鹗续写的结局,播出后引起很大争议。但是,这部电视剧在精神上与原著的契合毋庸置疑,直到现在也被观众誉为最忠于原著、难以超越的一次改编。90年代,四大名著中的最后两部《三国演义》《水浒传》也相继播出。《三国演义》依旧延续80年代的拍摄特点,主要是忠实于原著的改编,而《水浒传》拍摄在大众文化开始兴起的90年代后期,在改编上呈现出不同以往的特点,忠实性不再是唯一的指向,满足观众的需求成为创作者追求的一个重要目标。第一次改编热潮,古典文学名著的改编承担着文化宣传的作用,主要集中于四大名著的改编,期间也有一些其他古典名著的电视剧改编,如《儒林外史》《聊斋》等,但这些电视剧社会反响一般,远远不及四大名著。

(二)古典文学名著改编的第二次高潮(21世纪以来)

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古典文学名著改编电视剧掀起了又一轮热潮。根据古典文学名著改编的电视剧数量空前。题材领域进一步扩大,以前未被改编过的经典名著如《西厢记》《隋唐英雄传》《牡丹亭》登上荧屏,而以四大名著为代表的一些古典文学名著则进入翻拍重拍时期,仅《聊斋志异》的改编就有五部之多。此外值得一提的是,仅在两年时间里,四大名著就轮番上映,回想它们第一次的改编却断断续续十余年之久。在市场化产业化的背景下,这一时期的改编剧不再以“忠于原著”为唯一标准,而是转向“忠于观众”“忠于市场”。与上一轮的改编相比,电视剧的文化功能弱化,主要功能由文化传播变为了商业娱乐。“大多数名著改编,也许都首先不是来自于当代的文化需要,而是经济需要和利益驱动。”i这一时期的改编剧得到的评价远远不及第一次,特别是商业炒作模式受到很多的诟病和指责。但不可否认的是,第二次古典文学名著电视剧改编热潮同第一次相比也有自身优点。第一次热潮中的改编剧由于恪守遵循原著的原则以及受传统戏曲的影响,在人物的塑造上十分模式化,而第二次热潮中,创作者对人物增加了许多自己的解读,人物的形象更加丰满,更加有血有肉,不是简单能用好坏、忠奸来定义,更加符合现代人的审美需求;另外,第一次改编热潮时期侧重现实主义的创作手法,许多带有封建迷信色彩的内容都被舍弃,如《红楼梦》中对梦的描写,《西游记》中道教的义理色彩等,使改编过于严肃和写实,第二次热潮时期这些内容得以重见天日,还原了原著的神话色彩和浪漫主义风格。

参考文献:

[1]尹鸿,路邵阳,李建军.透视名著改编热[N].人民日报.2010年8月12日.

上一篇:中国纪录片产业化发展探析 下一篇:就地域性差异论二胡艺术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