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季育儿,重视猩红热的防治

时间:2022-07-19 07:34:12

春季育儿,重视猩红热的防治

细雨绵绵、滋润潮湿的春天给大地带来了勃勃生机,也给各种疾病的传播带来了良机,猩红热就是其中一种。猩红热俗称“烂喉痧”,是一种急性传染病,多在春季发作并流行,患病者多为儿童,尤以2~8岁的幼儿更容易被传染,所以家长在春季到来时应特别留心,积极认识并预防猩红热。

认识并诊断猩红热

猩红热原是由一种β型溶血性链球菌引起的,这种病菌主要侵犯孩子的鼻咽部,特别是咽部感染程度更为厉害。孩子患病以后,表现症状为初时发热,咽痛明显、咽部充血、扁桃体红肿、有白色渗出物,一部分孩子还可能出现颈部及颌下淋巴结肿胀。中期症状会出现恶心呕吐,接着出现细小如针尖般的猩红色点状皮疹,自颈部开始,一昼夜内遍布躯干及四肢,并融合成片,看起来一片猩红,这也是此病得名的缘故。家长此时用手按压可暂时褪色,在皮肤接皱的地方皮疹更为明显,成一红线。面部皮疹只见于两颊,口腔周围不会起疹,形成环口三角形苍白区。在疾病初期,孩子会有灰白色舌苔,出疹后舌面鲜红光洁,舌刺红肿突出状如杨梅,中医也叫做“杨梅舌”。如果治疗护理不当,有的患儿还会并发扁桃体周围脓肿、颌下淋巴结炎、中耳炎、败血症等,有的还会在急性症状过去2~3星期后,发生急性肾炎或风湿病。

未雨绸缪说预防

引起猩红热的溶血性链球菌有一种特性,就是喜欢生存在病人的鼻咽部,特别是喜欢潜伏并发作在咽喉部。猩红热有传染性,当患者在谈笑、咳嗽时链球菌随鼻咽分泌物飞出,就很容易把病菌传染给健康孩子。链球菌进入孩子体内后,只要随着呼吸道进入鼻咽部,大量生长繁殖起来,就形成了猩红热的衍生环境。

溶血性链球菌是传染猩红热的主要元凶,以飞沫传染的方式感染孩子,所以预防猩红热最有效的方法就是远离病人和传染源。在冬春之交、乍暖还寒之际,家长要注意少带孩子去人多密集的场所,尤其是医院的传染区、候诊区和呼吸病房。平日多提醒孩子在与人交谈玩耍时注意保持一定距离,当有人打喷嚏或咳嗽时尽快掩鼻躲开,外出回家后一定要洗手洗脸,保持干净卫生。在传染病的流行期间不要带孩子去医院探视病人,若幼儿园或学校里有同班同学感染了猩红热,尽量让孩子与病人隔离。

猩红热的治疗和护理

猩红热一经确诊,孩子就应该接受医院安排进行隔离治疗,避免和家人交叉传染。当医院认为可以出院回家时,要给孩子提供一个干净清洁的起居环境,对他的分泌物、污染物要随时消毒,日常照料或密切接触患儿的家人也有可能成为带菌者,一并予以抗菌治疗,减少传播机会。

猩红热的治疗首选青霉素G,一般来说,经医治1周后孩子体温可降至正常,咽痛消失,皮疹消退。有的孩子可能在退疹一周左右发生皮疹糖屑状或片状脱皮,要注意日常卫生,清理皮屑。此外,一定要让孩子卧床休息,多吃一些清淡且有营养的流质或半流质食物,如牛奶、稀粥、软米饭、细面条、青菜汤等,多喝水并多吃水果,以补充机体的维生素在发热期间的消耗。同时还要注意口腔卫生,可用温热的淡盐水洗漱,保持孩子皮肤清洁。家人要仔细观察孩子全身及大小便情况,若发现有眼皮浮肿或小便减少,尿色如洗肉水或啤酒状等情况,就要警惕并发肾炎,及时送去医院治疗。

上一篇:儿童骨折的家庭急救法 下一篇:打哪儿知道 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