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跃进:另类院长执著医生

时间:2022-07-19 06:45:04

杨跃进:另类院长执著医生

人才培养不能局限于授课教书,培养优秀的医生还得靠传帮带式的实践指导。

在心血管学科领域,作为国内唯一一家集医教研防于一体的国家级心血管病中心,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心血管病医院(下称“阜外医院”)如同一面鲜明的旗帜,以领军之姿,引领着中国心血管疾病学科的研究发展,更因诊治各类疑难、重症心血管疾病而蜚声海内外。

盛名背后,凝聚着一代代阜外人的智慧结晶。阜外医院副院长、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心血管病研究所副所长杨跃进,正是其中的一员。

技术践行者

初见杨跃进。刚刚落座,他大手一挥:“今天不谈技术问题。论技术,我有绝对自信。”豪气的话语中,透着一股外科医生的潇洒劲儿。

自20世纪80年代末起,杨跃进就在阜外医院心内科扎了根。20余年来,他早已练就一手绝活。翻开其学术履历,一连串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研究计划课题负责人、20余项国际协作课题项目负责人头衔,令人目不暇接。

事实上,作为管理者,杨跃进需要操心的事务实在不少,每天上午9点之前是他的“签字时间”,需要过目、批改的文件在他手上从来不超过24小时;除了每周固定的手术及门诊时间,他的精力几乎全部用于项目科研、学生指导和参加学术会议。

因此,尽管已在医院管理者的岗位上工作十余年之久,他却更钟爱心内科学科带头人这一称号。他常说,管理能够锦上添花,即减少失误、优化流程、提高效率,但不能偏离技术核心。

“没有为人民服务本领的医院,永远不可能真正为人民服务。管理者一定要牢记:管理理念应服务于医院的责任,服务于普及和提高医疗技术;患者是来看病的,不是来单纯享受服务的。”杨跃进说。

行医多年,杨跃进听到最多的一句话往往就是:“杨医生,我们就是冲着你来的。”

每每听到类似的话语,他就会下意识地告诫自己:患者专程赶来,往往都会寄予厚望,因此无论技术多么娴熟,也要时刻保持警惕,充分考虑技术风险,把患者的安全放在首要位置。

名师带高徒

作为阜外医院的核心技术骨干之一,当下杨跃进最为关注的是承前启后,培养一支优秀的接班团队。

“某些沿海地区的医院大楼修建得美轮美奂;相比之下,阜外医院的外观设施却毫不起眼,甚至略显陈旧。但为何患者偏偏都要来阜外医院就诊?打个比方,庙虽差,和尚太厉害。”杨跃进极为自豪地说。

他一口气列出如下数据:2011年,医院心血管外科手术量达10107例,冠脉介入治疗10649例;2012年,冠脉介入治疗11456例,死亡率低于5%00,是国际公认的1/10,是目前世界唯一外科手术和冠心病介入治疗量双破万的特大心脏病中心。

三年前,在管理者述职报告中,杨跃进一针见血地指出,无论管理理念、方式如何更新,管理本身并不能提高技术水平,技术的提高必须通过学习、培训、实践并总结,要依靠传帮带。

但他不愿把技术提高归结于简单的人才培养——这一定义过于宽泛,包括授课教书,但哪怕学生考试得100分,技术不过关仍然不是一名合格的医生。

杨跃进最近正着手练习驾驶技术,他自嘲为“拿了十年驾照却从未上路的老司机”,经过近一段时间的练习,“终于可以在地下室转转了”。

这个小细节却令他深有感触:医疗技术就如同驾驶,是一门实践出真知的技术活。即使看得懂,却未必能真正操作。因此,还得靠传统的传帮带式教育培训。

感念于陈在嘉教授、高润霖院士传帮带式的实践指导,杨跃进希望将这种优良传统进一步发扬光大:“没有老师们用师父带徒弟般的方式指导,我们这批人达不到现在的成就,除了带技术,也包括带作风、带思想。倘若优秀的技术、作风和思想得不到传承,医生水平不能提高,医改的成功可能会大打折扣。我现在要做的,就是扮演好师父和教练的角色。”

“我们这批人离退休之后,年轻人能不能接过我们手中的接力棒,这是我们医院管理者要考虑的问题。何况时间不等人,三五年过去还没有好的接班人,阜外医院的品牌就会受影响。所以,培养人才是我作为学科带头人义不容辞的责任,且具有紧迫性。”

拳拳父母心

在阜外医院工作多年,杨跃进见过太多千里迢迢求医的疑难杂症患者。他低头想了一下,说:“过去阜外医院接诊的危急重症患者大多数是北京本地患者,近十年来,又多了来自河北、河南、山西以及东北等地的患者,而且都是诸如心肌梗死这样的危急重症患者。”

谈及此,他放慢了语速:“我非常体谅这些来自周边地区的老百姓。特别是河北,为京津地区发展做出了相当的贡献。我们为什么不能为他们提供这点医疗资源呢?他们来看病,我从不敢有丝毫怠慢。哪怕是大半夜来个七八十岁的老太太患有急性心肌梗塞,只要急救需要,也马上爬起来做PTCA介入开通堵塞的冠脉抢救。”

“一定要体会到老百姓的不容易。”他话锋一转,“但医学本身是无奈的科学,无法达到100%圆满。所谓看病难,其实是相对老百姓的期望值难。当下医患关系的敏感,正从侧面反映出整个社会出现的信任危机。作为医生,我们能做的就是技术、服务、沟通三步到位,告诉患者,医学没有100%的把握,但我们一定尽力。”

对于新医改提出的“保基本,强基层”原则,杨跃进有自己的体会:“患者是有导向性的,把他们的病治好,口碑就会一传十十传百。阜外医院这么多年的品牌也是如此建立的。”

他的观点是:预防工作留在基层,看病可自由选择,用报销手段做好宏观调控。

“把基本小病留在基层是可行的,感冒患者也不会来阜外医院,患者求医都是希望到真正能够解决问题的地方。县级医院解决不了的问题,还有市级、省级医院,最终才到北上广的大医院。不要担心医疗资源紧张,我们要做的是为老百姓提供多种选择,真正给予他们有利的帮助。”

对于这些异地求医患者,杨跃进力主用经济杠杆平衡资源:“医保资金有限,我特别主张将有限的资金用于最需要帮助的患者,特别是那些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家庭。对于没病却偏要到异地就医的可设立报销门槛,医院级别越高,报销比例越低。”

“我是另类院长。”他笑笑说,“因为我知道老百姓在想什么。总体来说,医改若能考虑老百姓的内心需求,一定能成功。”

上一篇:南怀瑾:乐善才能好施 下一篇:“欧洲设计奖”等